浅谈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文章指出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循序渐进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金融市场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制度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更加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包括短期的汇率目标制和中长期的有管理的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
  [关键词]资本账户;汇率目标区;浮动汇率

  一、“不可能三角”中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制度的两难选择及协调
  弗莱明(Marcus Fleming)和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提出了着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下列三项目标中的两项: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在高度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要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各国将会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只有那些能够影响全球经济的大国,才能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大国来说,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根本性的经济目标,而且从目前来看,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国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主要还是要依靠内部因素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疑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国就必须在汇率稳定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做一个取舍,即如果要保持汇率稳定就必须放弃完全的资本流动;反之,要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就必须放弃汇率稳定。
  但是,一国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前提下,我们有没有可能实现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之间的一种平衡,而不是两者只取其一呢?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汇率的适应性调整。在这种适应性调整过程中,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之间不是僵化的两者取其一的关系,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协调的平衡过程。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民币汇率的适应性协调同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应当遵循灵活性、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顺序、有步骤地放开资本项目。
  二、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与汇率制度选择考察
  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包括亚洲、中欧和拉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出现了明显加快的趋势,其中,有较大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中放松了对长期证券投资流入的限制,还有少数国家放松了对短期证券投资流人的限制,一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考虑实现其货币的全面可兑换。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再进一步加强对到国外进行证券投资或直接投资的限制。
  同时,伴随着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安排也逐渐由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根据IMF2008年公布的年报显示,至2008年4月,基金组织成员国中,有94个国家实行爬行波幅和管理浮动等灵活的汇率安排,已超过成员国总数的50%。
  从以上实践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不断减少,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国家在不断增加,甚至许多国家选择了类似发达国家的单独浮动汇率制度。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在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化和汇率安排等方面与以上国家存在许多共性特征,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加开放的资本项目需要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
  1994年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评估,按照IMF《基金组织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划分的7大类43项资本项目交易,可兑换的有8项,占18.6%;有较少限制的11项,占25.6%;有较多限制的18项,占41.9%;严格管制的6项,仅占13.9%。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