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化进程中体现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中国政府的担当,反映了人类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对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少数地区存在一些严重背离以人为本原则的现象,提出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使每个居民都能分享城市经济发展成果。
[论文关键词]民主权利;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管理体制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的城市化。农村人口到城市从事非农经济活动,一方面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国民财富;另一方面融入城市化进程,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推进城市化,关键在于城市建设。人是城市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作为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生活便利、生存安全和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期望是必然的。而这些,都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意识去逐一实现。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就会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和活力。城市建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目的是造福于广大市民。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就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从市民的角度去考虑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近年来,各地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的品味和特色愈加明显,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城市化建设中,有的在制定规划中以精英化、权威化代替了民主化,有的在拆迁安置中“不讲人性”,有的在城市管理中将城市形象与民生诉求对立,有的在公共服务中倾向权力化而偏离均等化等等。虽然这些是少数地区的个别现象,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重背离,如果不能及时遏止和纠正,必将影响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化的热情。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集聚集约、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区域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就必须坚持人本精神,即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从当前情况看,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是体现城市发展体现人本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化进程加速,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征地拆迁、整村改造、土地征管、集体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整个过程中,要以群众的需要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必须充分保障群众利益。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1.完善听证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在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要将听证范围扩大到所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有利于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得到更坚实的保障。要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要更加注重听证代表的社会责任感、法律素养和论争才能,避免听证代表不为民直言或表达能力欠缺的现象,全面提升听证的质量和水平。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总之,要通过听证制度,进一步拉近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真正了解、支持城市建设。 完善评议制度。保障群众的参与权。以人民群众广泛、有序参与为基础,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面对面评议为主要形式,日常监督和定期评议相结合,把落实整改、解决问题贯彻于评议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实现评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民主评议,让群众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途径和渠道,有效化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完善会议表决,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在听证和评议的基础上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通过会议表决确定城市建设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增强民主政治意识,体现市民主人翁地位。 完善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监督权。通过全程公开,扩大群众监督渠道,规范城市建设和管理程序,有效克服以往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合法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决策事项前,特别是在城区拆迁改造等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事情上,认真依法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坚持把防范城市化进程中的廉政风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党员干部的廉政责任,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