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也进入高能源消耗、高能源强度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本文立足于低碳经济。探讨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转型;低碳经济
  一、引 言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1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产品在全球产品份额占9%左右。对外贸易总量稳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1300多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预计今年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中国人均GDP约上3000美元台阶,达到3266.8美元,2009年超过3500美元。
  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主要表现在内需、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
  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其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过去65万年的最高值,比工业革命前高35%。目前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0.74摄氏度,气候变化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90%可能性),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公共健康保障都将带来重大威胁。根据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发的气候模型估算,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升高1.8℃-4℃,海平面将升高18厘米到59厘米,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安全,人类至少要将温度升高控制在2℃之内。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据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惊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煤炭产量与消费量(40%多)、温室气体排放量(24%),石油探明储量仅能用13年。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28.5亿吨标煤,较1990年9.9亿标煤增长近2倍。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前11个月的累计进口原油数量达到1.83亿吨,已超过2008年全年1.7亿吨的进口量,2009年将成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标志性年份。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看,中国人均化石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0.7%,而人均能源资源探明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5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在碳排放强度方面处于特别不利的地位。按照中国2002年到200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趋势,中国到2050年的能源消费量将超过1000亿吨标准煤,远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如果延续1978年到2008年的增长态势,也要达到270亿吨,超过去年全球161亿吨的消费总量。
  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参与国际行动且符合国情的双赢选择。由于未来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的竞争,超前部署才能确保在未来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而且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