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方式初探
2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2. 1沿海地区主导海洋产业雷同,区域优势未得到体现
《200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环渤海经济区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长三角经济区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渔业;珠三角经济区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沿海区域主导海洋产业雷同现象明显,区域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长此以往,会导致各地区为了追求领先地位,拒绝与其他地区间信息、技术及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导致区域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协调更加困难。
2. 2行政壁垒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了不同沿海地区间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资本和信息等)的自由流动。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沿海地方政府依然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指标的影响,在经济总量上互相攀比,形成了互不往来的行政壁垒,阻碍和制约着沿海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信息不能完全共享,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趋同。即使同在一个经济区,各沿海地区总体上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难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进人深层次的分工协作,距离真正的区域间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尚远。
3强化管理方式,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 1充分论证,科学规划,调整区域优势产业
当前各地区主导海洋产业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恶性竞争,不利于我国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管理角度考虑,应在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尽快制定海洋空间开发规划,挖掘各区域优势海洋资源,推进区域新的优势海洋产业的出现,最终形成各区域海洋特色突出,优势海洋产业鲜明的海洋开发总体格局。
3. 2制定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速海洋产业结构调整
经过多年的努力,沿海各地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距离理想中的海洋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距离,资源消耗型的产业格局依然存在。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能满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制定对高新技术海洋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科研投人,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加快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水产品深加工业和海盐精细加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和其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迅速崛起。
3. 3强化海域使用管理,整顿用海秩序
近些年,为了追求海洋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沿海各地区都在大兴土木,围海造地工程随处可见,在这些围海造地项目中不乏会出现相邻项目相似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从海洋管理的角度,应加强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对用海项目要开展规范的海域使用论证,实施严格的审批、依法管理,做到科学用海,科学管海,避免各自为战。
3. 4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海洋科技、海洋人才互通
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是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多种原因,沿海各地区海洋科技实力以及海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所差别。在当今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从管理的角度,应为区域间海洋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制定更为宽松的海洋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促进区域间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的互通。
4结束语
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区域海洋产业优势,使区域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海洋经济统一体。鉴于当前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所产生阻碍因素,笔者建议应发挥海洋管理的作用。为此本文所提出的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以海洋管理方式的强化和调整为出发点,期望能为海洋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