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所承担的艰巨任务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体系多层次、给付标准有差别,政府、社会、农村社区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论文关键词:农村;人口;保障;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庞大的新生困难群体——农村老龄人口群体。他们境遇的恶化严重地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以稳定低生育率为目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其生产、生活和养老保障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救济。

  l农村养老的严峻形势和保障制度现状

  全国13亿人口中有70%是农村人口。由于我国传统的退休金制度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非国有经济单位的劳动者和广大农民不享有退休金制度提供的养老保障。由于城镇居民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在我国没有真正社会保障待遇的是70%的农村人口,农村老人是生活最为困难的群体。解决我国老龄人口问题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由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供给短缺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形势非常严峻。

  1.1制度供给短缺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城市为中心,目前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村,政府鼓励有条件的较富裕的地区,尝试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尚未纳入政府近期工作的重点。政府尚未计划在短期内给农村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社保制度安排。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各地的探索和实践。

  1.2养老保障的经济能力严重不足
  1978~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由2.5:1下降到1.8:1,但1985年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重新拉大。如果把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类型的补助金包括进来,而把各种额外的责任和负担从农民的收入中扣除,比例高达4:1。据世界银行估计在2002年我国每天消费低于1美元的1.6亿人口中,9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个人和家庭提供养老保障的经济能力严重不足。

  1.3家庭分散社会养老风险的功能正在退化
  “养儿防老”,依靠子女及亲属赡养老年人,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在人口再生产处于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人口社会经济形势下,这一传统养老模式分散社会养老风险的功能大大削弱。同时,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大量成年人口从农村前往城市打工,而他们的父母和子女仍尚在农村。许多留守老人不仅不能得到成年子女的照顾,相反,他们每天仍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担负着照顾第三代的责任。一旦出现意外事故他们将要受经济、体力和精神上的多重煎熬,同时也加大了他们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

  1.4农村社会救助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扶贫的力度,但对农村的救助远远不足。据民政部2006年统计,城镇得到救助的人口是2240万,而农村仅为770万。社会救助的不足,使农村养老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1.5医疗保障匮乏
  我国农村原有的合作医疗体系已经解体,2003年以来政府把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主要政策手段。全国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但是在贫困地区,对于个人交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进行筹资为特征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由于政府补贴能力有限且常常资金不能到位,农民个人的交费能力差等原因,进展缓慢。农村老人对医疗安全普遍缺乏信心。

  2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老龄人口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待保障人口数量大。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龄人口。据预测随着我国人口迅速的老龄化,到2025年全国老龄人数将由现在的不足2亿增至2.9亿,其中大部分仍是农村老龄人。其次是保障的内容广泛。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短缺,制度供给不足。所以,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不仅是经济上的扶持,而且还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