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原因和影响的博弈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 要:近年来,我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已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做实证分析,从工资收入及其增幅和工资外收入三方面揭示出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现状,并分别研究此现状对国家、规制机构、垄断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消费者这六大利益集团的影响,随后给出了一个高收入的博弈均衡的解释。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出了治理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垄断行业高收入行政垄断利益集团博弈
  一、行政垄断行业的收入现状及其影响
  (一)讳莫如深的收入
  1992年之前,我国行业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1.8倍左右。而从1993年始,行政垄断部门不仅人均货币工资有了显着上升,且增长率也高于非垄断部门。根据《2009年全国统计年鉴》,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8898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0287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8103元,其它单位为28552元。而15个典型垄断行业就业人员(合计)的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达到了52654元;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平均值达到了47586元,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平均值达到了24517元,其它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59242元(如表1所示)。可见,典型垄断行业的这四个指标分别是全国的1.82倍、1.57倍、1.35倍和2.07倍,已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另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0856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9269元,而证券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86705元。到2008年,证券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已达到167995元,在15个垄断行业中增幅最大,达到了93.8%,而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在这两年中的工资增幅只有35.5%。可见,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增长率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
  除此之外,当前垄断行业的职工收入中除了工资、奖金等名义收入外,还有各种福利、补贴、入股分红收入、职务消费等隐性收入。在某些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外收入甚至比工资收入还高,从而成为垄断行业高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表2所示,2008年年报披露的14家上市银行中位居最后3位的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其加上年度福利后的员工人均薪酬分别为13.56万元、14.79万元和15.57万元,已远超过表1所示2008年银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89235元(上市银行应归于“其他单位”比较),这些超出的部分就是工资外收入。员工薪酬水平最高的浦发银行已达人均45.62万,是表1中平均工资的5倍之多。然而这还是保守的估计,对于讳莫如深的垄断行业就业人员的收入可见一斑。
  (二)影响
  1.对国家的影响。首先,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大了劳动者间的收入差距,使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更加突出,滋生了人们对改革现状的不满情绪,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隐患,对政府的威信造成影响。其次,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严重侵害了国家利益。某些垄断企业一手拿着国家的补贴,一手将本该上缴国家的利润私自以福利的形式分给员工,从而将本该是全民的利益侵吞,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再次,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水平吸引着许多优秀人才趋之若鹜,而垄断企业本已冗员,从而造成效率的丧失和人力资本的浪费。由此,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对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对规制机构的影响。规制机构虽是国家监管机构,但真正实施监管的是有着经济人理性的政府官员,他们的目标是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即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规制机构通过行业行政垄断的制度供给使其所管行业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增加自己的租金收入。不过,当这种高收入的现状影响其政治收益时,规制机构的政府官员会权衡利弊并相机抉择。目前这种高收入局面的出现,正是由于规制机构对其经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政治利益,因此,规制机构没有理由对高收入的现状采取规制,反而会为了维持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而加强对行政垄断的制度供给。
  3.对垄断企业的影响。垄断企业是高收入的直接受益者和维护者。企业的目标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只要企业通过寻租获得的超额利润超过寻租的成本,企业就愿意去游说监管部门,使其发布有利于垄断企业的政策。另外,垄断企业的高收入使企业的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下降,往往使企业只能借助于国家的补贴和政策优惠才能生存,并使企业对这种“亏了国家补,赚了自己花”的状态形成惯性,更加强了其对垄断地位的依赖。简言之,高收入是垄断企业追求和维持垄断地位的根本原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