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做了研究,这些研究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理论上的文献主要研究教育投入如何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经验上主要通过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二者的回归关系。文章通过对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揭示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梳理出教育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脉络,希望能对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在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国际间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教育和科技上。教育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事业当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首选战略。教育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显示了教育投资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也日益迅速。各国之间的在综合实力的竞争上演变为了人才的竞争,各国和地区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生产力和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重心结构偏低,人才状况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如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是我国要面对的一项难题,也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教育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因此研究我国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和个人在教育投资中的作用,以便提出有用的建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率。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政府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梳理出政府教育支出于经济增长影响的脉络,以期对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外的很多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舒尔茨(1961)通过对美国1929年到1957年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数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后,得出了教育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Helms(1985)利用美国1965年至1979年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了增加教育支出可以提高以个人收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Danison(1985)通过美国1929-1982年的数据,发现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中有O.66%是教育投资的贡献,政府的教育投资可以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Easterly和Rebelo(1993)经过研究发现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Collins和Bosworth(1996)估计了亚洲7个国家人均教育对人均产出增长的贡献度,发现韩国在1984年至1994年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9.7%,得出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Aschauer(1989)通过分析美国在1949年至1985年几种公共支出的经济产出弹性,他认为教育支出与经济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Easterly、Rebelo(1993)和SylWester(1999)认为教育支出在短期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对经济增长有阻碍理作用。Kevin Sy1wester(200O)也指出教育支出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作用,但长期来看有正作用。Barro(1993)认为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作用于经济增长。Tanzi(1995)则认为教育支出提高一国的科技水平来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可见,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定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下,各国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具体到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国内相关研究
有些学者在教育支出总量对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做了研究:蔡增正(1999)利用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投资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在1965年至1990年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划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工业化三个样本进行估计。他认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贡献性,而且有很大的外溢性,但教育部门比其他部门的生产率低。胡永远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文章中,研究了中国1978年到1998年的数据样本,运用新古典生产模型估计了教育投资的作用。最终结论是,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7%,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6%,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王蓉(2008)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支出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于凌云(2008)将中国教育投入比水平分为三类,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教育投入比与经济增长差异,得出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