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风险
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进行,经济审计逐渐进入各大企业,起到了明确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经营管理经济责任并对其实施监管的重要作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型,以及对其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进行相关审计。
受到企业经营业务、管理控制水平以及审计制度、审计成本和审计能力的制约,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着一些风险,总的来说,是指审计方面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被审计对象造成的判断失误,产生的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从而造成某种损失的现象,而出现审计风险的环节范围较广,如企业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资料、人员活动记录等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直接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败,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做好企业经济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决策,并推动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水平。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一)审计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基础较为薄弱,因而我国的审计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应相对独立,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联系或冲突,方能保证审计结构的客观公正,而我国进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制主要是强制性委托,审计机关缺乏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审计结果不准确的风险。审计体制缺陷还体现在监督体系的匮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对于领导层的监管制度,企业内部领导独断专行现象较为严重;国内缺乏明确的审计法规作为制约,也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对审计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审计手段较为落后
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方面,我国仍然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突出审计的重点,仅仅单纯的采取抽样审计复合审计等基础方法,通过统计企业账目、证书、会计表格等内容汇总成为审计报告,并在过程中允许一定的风险出现,以均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结果误差。传统的审计方法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评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手段上的落后也造成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三)审计人员水平不达标
作为造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国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尚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要求,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审计、经济评估和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法律、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结构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知识结构单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审计结构不准确,导致审计上的风险。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匮乏的审计对象的的审计力度。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两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控制。对会计控制实行符合性测试,能够使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更加明确,有效的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相应的审计检查风险。对管理控制的评审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领域,从而为量化经营风险以及控制审计风险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而将分线基础审计模式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联系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将极大的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