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须立足于群体心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敬敬 时间:2013-02-14

    摘要:经济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同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正因为如此,要想正确地把握经济现象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社会的整体心理波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一种经济理论,只有结合了群体心理研究的经济理论,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经济现象的变动并正确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否则,就只能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关键词盲动性;群体心理
   
  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经济的束缚而独立存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之后,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也变得空前热烈起来。
  现实世界中,人们的思维方式纷繁负责,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没有一种经济学理论能完美地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譬如说,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人们便会由于担心货币贬值而大量购物,购物的结果又导致货物涨价,货物涨价的结果又进一步促使货币贬值。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直至经济完全崩溃。
  一套先进的经济理论必然符合人、尤其是一个较大范围的人群的心理需求,必然对人群的心理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并结合这种预测来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的心理有一种盲动性。也就是说,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沿着别人的思路走下去。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绝大多数人不能把握,而总是亦步亦趋,盲从盲动。因此,当社会经济稍有变动时,他们便无所适从,而更容易跟着、照着别人的路子、方法去做,于是就很容易产生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从而导致了较严重的后果。人总是有趋利避恶的本能,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蛊惑下,明知不对,多数人总还是要继续去做。笔者于2008年至2010年3年间,在西南、西北、中南等多个省区,做了相关调查和验证。在西北某县流行栽种苹果,可是该县绝大多数地方土质并不是非常适合栽种苹果。笔者采访了近50位农民,问明知栽种苹果收入并不高为什么还种,38%的人认为,栽种苹果是领导们需要政绩,所以只要种了,领导会给补贴,还有54%的人说不知道种什么好,看到有人种了,也就跟着种了。在西南某市,一度有很多店铺都打上电脑维修的招牌,仅某一个区,最多时有70余家专业电脑维修店,但是能从事专业芯片维修的仅有1家。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需要维修电脑的找不到地方修,绝大多数电脑维修店却无事可做。于是,有的仅靠零星的电脑硬件销售艰难度日,有的又转入其他行业谋求发展,社会成本便在这转型与等待中大量消耗。
  研究经济理论,提出经济发展策略,首先要考虑到这种盲动性。要尽量避免这种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根本出发,在研究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宏观政策控制,尤其是通过政府调控和引导,引导经济的发展,引导行业的发展,从而引导社会经济形成良性发展,使经济现象的变动受到良好控制。人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大多数人的经济行为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研究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换,结合现状,对社会人群体进行指导,使人们明白社会发展趋向、社会需求、环境条件,从而导引社会选择,使经济走向良性发展,这样的经济研究才有实际意义。
  当然,并不是结合了整个群体心理的经济理论就一定是正确的,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不能成其为真理的,至少暂时是不可信的。实践,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提出的经济理论都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才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事物包括科学理论的更新换代都非常快,似乎让人觉得难以适应。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个“宗”来看待、把握和处理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用经济理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用活学活用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紧密联系起来,从人们内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不但使经济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一、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把经济理论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的解决方法,就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得到的结果,是通过了实践检验的正确的解决方法。二、经济理论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把经济理论和人们的思维方式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理论用于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理论不但用于改变现有的经济状况,还通过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把握而更大程度的影响着未来的经济发展,这就使得经济理论的作用扩大了很多,从而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