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地方政府融资问题研究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论文关键词】政府融资;现状;建议
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城市发展关键时期,对城市建设资金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城市建设融资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开拓的迫切要求。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掌握适用型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与融资策略,已成为地方政府推进城市建设事业的迫切需求。我们结合青岛市政府在融资模式与渠道方面的具体情况,对政府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地方政府融资理论分析
(一)地方政府融资含义
地方政府融资,即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以地方政府融资机构为载体,为实现地方经济增长而进行资金融通的经济活动。地方政府融资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首先具有政策性,通过资金信贷活动体现政府的政策和目标;第二具有双重性,即无偿拨付和有偿借贷。无偿拨付体现在政府对贷款的无息或低息的补贴以及担保,有偿借贷体现在到期偿付本金;第三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即政府融资模式和渠道的多样化。
(二)地方政府融资作用
地方政府融资的发展,使纯粹依赖政府财政收入的现象,发展为可以以适度融资负债的方式来加大资金投入,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将市场化的方式引入到政府建设领域,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形成了“政府+市场+企业+金融”的新格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工作重心和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益,是融资体制的创新。
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现状
现在,我国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依靠地方财政、商业银行和政策性贷款三大融资渠道的融资模式。这一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融资渠道单一,发展不平衡
地方政府融资的三大渠道中,以商业银行贷款为重。据统计,地方政府融资的80%来自商业银行。具体途径就是承担政府建设的公司向银行贷款,政府为其提供担保甚至贴息。这种方式程序简单、易于取得。但是一旦还款出现问题,还贷压力就会归于政府。
(二)政府融资平台急剧增加
政府信贷规模迅速扩大,使政府融资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我国政府融资平台超过4000家,融资规模超过8万亿,而在2008年,负债规模才1万亿元。政府融资平台的增加,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信贷增加,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增加。
(三)土地财政风险增大,急需监管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拍卖、招标等转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获取收入,维持政府预算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在很多地方,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土地财政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会滋生腐败,甚至会带来房产泡沫、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青岛市地方政府融资发展
(一)青岛市经济发展情况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中小企业。2008年,青岛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 3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青岛市生产总值的51.9%。目前青岛市正处于经济加速、城市化提升的关键时期,推动政府融资各方面改革,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岛市政府融资发展
青岛市近几年来针对自身经济特点,不断创新,摸索出一套适合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融资理论和模式。
1.融资平台为主要载体
青岛市融资平台承担了过半数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公益性项目是其主要投资方向,充分发挥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