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与政府财政支出关系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纪明 时间:2013-02-14

    【摘要】 公共危机是服务型政府应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都有应对公共危机的预备费,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公共危机的财政支出却存在到位不及时、财政支出效率低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共危机财政支出预算制度,加大投入,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是改善我国公共危机财政支出方面应考虑的措施。
  【关键词】 公共危机 财政支出 预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这组词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由于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使得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出现不仅是难以避免的,同时还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这包括各种瘟疫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各种经济、金融的危机事件,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危机事件等等。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如何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毫无疑问,面对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政府无疑应该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尝试分析公共危机与财政支出的联系,并在成本支出和节约方面给出建议,希望我国政府在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的财政支出方面能够改善目前效率不高的状况。
  一、财政支出是解决公共危机的主要经济来源
  公共危机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常见事件,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对每一个国家政府的严峻考验。纵观各国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与该国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以及能否不断挑战危机紧密联系。公共危机对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的危害是全面性的,其危害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和破坏性等特点。相应的公共危机管理(或者称为应对公共危机)应具有公共性、紧急性、主动性、防范性、政府主导性等特点。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以及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灾区的恢复重建、灾民的安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长期以来,政府对灾区的财政支出成为我国解决公共危机的主要经济来源。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政府财政自身的使命决定了解决公共危机必须由政府提供主要经济来源,因为政府财政的本质内涵就是以增进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为宗旨,以提高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二是公共危机的特性决定了公共危机具有不可分割性和危害对象广泛性的特点,其责任边界不清晰,市场机制难以承担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使命,而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很难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能力去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所以当公共危机发生后其快速蔓延和严重的破坏,决定了市场机制和民间部门不可能在干预危机和消除危机的影响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现代政府应该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我国近年来也大力推进服务性政府的建设。公共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共产品,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服务性政府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从政府的经济责任来看,政府在公共危机中承担大量的经济责任,包括预防、治理和救助支出。作为现代政府唯一合法来源的公共财政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政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民间部门、慈善机构等组织采取一定程度内的集体行为,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种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但却有限度的,政府主体之所以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由于它能够凭借其政治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征税来解决所谓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问题,弥补个人支出的局限,提供公共产品的巨额支出。因此政府就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真正主体。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