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的问题及构建设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静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该文分别就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核算体系进行分析和构想。 
  【论文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问题分析;改进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能,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方面的规定越来越不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分别就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核算体系进行分析和构想。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第一,单位固定资产不按财务规定核算。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状是: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管账与管物脱节,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账卡不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资产领用、保管、台帐或记录不健全,无定期盘点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第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增加资产只作经费支出,不能及时、正确的进行账务处理,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帐外,失去控制。第三,接受捐赠的资产、抵账的资产,未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无法认定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二)未按财务规定程序购置和处置固定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核销现象。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变卖,将国有资产变现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产生违纪腐败现象。一些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将国有资产低价出租、出借、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招标、不竞争,个人从中得利,损害国家利益。另外单位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价格购进,使国家蒙受较大损失。 
  (三)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实。单位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导致单位固定资产价值严重高估。加之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中,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致使资产大量流失。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管理机构上,某些地方归财政部门管理,某些地方归国资部门管理;某些单位内设有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更多的单位则采用兼职。在管理职责上,部门间条块分割、责权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社会化监督工作亟待开展,需要引入必要的社会化监督,规范和强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的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账物分离,账物不符。 
  二、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对策 
  (一)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领导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对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的规定,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细化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 
  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这是管理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各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摸清“家底”,对盘亏、盘盈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检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培训学习,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第一,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责任感,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不断更新会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恰当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第三,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必须确保独立性、权威性。其作用包括会计账目的审核、稽核,提出更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纠正错误的建议等。单位领导要帮助审计人员排除干扰和压力,达到保证资产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