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哈里旦木.艾尔肯 时间:2013-02-14
  3.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以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 
  从区域经济现状与问题出发、如何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各地区间的共同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国家政策扶持与国家财政支持;而且要利用彼此区域经济优势、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要素整合、集成优势、实现合作各方互利共赢;更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1.加大财税政策调整 
  优化税制结构、调整流转税与所得税比重、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从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开始、增强税收的收入分配功能。流转税与所得税在实现税收政策目标上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功能和特点、只有二者相互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主体税种、才能有效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才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主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行为、则是制约区域利益关系格局的主要方面。长期以来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就是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消除这些矛盾和冲突、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有效调节、更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完善法律法规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积极干预、仅仅靠市场机制不能自然达到统筹、协调和平衡。政府调控经济社会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定、实施政策、提请立法机关将成熟有效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规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秩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法律手段来协调区域经济关系显得越来越必要。 
  五、结论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其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但同时地区差异日趋明显、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