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三、我国出口贸易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调整贸易政策,顺应低碳浪潮。
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规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也会有所调整。我国政府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这是符合我国现实和长远利益的,有助于我国实现建立“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的目标。政府应综合考虑贸易活动中环境影响、气候成本内部化等问题,充分把握各国制定的低碳经济政策,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及时修改我国现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外贸政策法规、环保政策法规,使之符合绿色贸易发展的趋势,充分体现我国应履行的国际环保公约的义务;在贸易和投资制度方面,政府应建立低碳型的贸易和投资制度来避免污染外包和碳泄露,要提高外商投资的准入门槛,鼓励外商投资在生产中引进和使用清洁技术。我们还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大力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设备,推广和应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出口产品市场。
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控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项目,转变外资增长途径,推动出口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在全球的兴起的机遇,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显著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规避低碳壁垒。一时无法实现低碳经营的企业,则应及时调整产品出口市场。2010年以来,我国与新兴市场的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国内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市场多元化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应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进一步减少对美国、欧盟这些低碳壁垒不断攀高的进口市场的依存度。
(三)企业应制定低碳经营的战略、战术。
企业作为贸易的具体实行者,首先应从意识上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绿色环保意识,尤其要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利用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政策的支持,加快对外投资和国际合作方式创新,合理实施国际化战略,如可加强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建厂,缓解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
此外,企业还应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既要将创新工作向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延伸,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赢利空间和整体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还要在国际合作中发展创新机制,要有效吸纳、利用、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
(四)积极建设碳交易市场,加强国际低碳合作。
针对我国在碳交易市场上发展还不成熟的现状,政府要加强碳交易知识普及和相应培训,要大力培育碳交易市场,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接轨,可在国内对出口企业开展碳排放许可证交易工作的试点。虽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但碳交易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我国的企业仍旧处于适应之中。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熟悉掌握碳排放协议、减排量价格、付款范围和条件、核实成本和收益成本、适用的法律等,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提升与国外碳排放买家的谈判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竞争,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五)合理合法对贸易保护进行反击。
在金融危机的诱发下,各国借环境保护之名,欲对进口国产品征收的碳关税,实质是在推行贸易保护。对此,我们既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合理解决贸易争端,也可以积极倡导通过加强合作和磋商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我们应当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之原则,坚决反对美国大肆违反WTO原则施行贸易保护。同时,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间双边和多边合作,一方面寻找共赢点,发展和谐贸易,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中的作用,依托我国的经济实力,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
3、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4、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