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前景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勇 时间:2010-06-24
新亚欧大陆桥是指东起太平洋西岸连云港、日照、秦皇岛等东部沿海港口,西至大西洋东岸荷兰鹿特丹等,以铁路为主体、横贯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的大动脉,总长约1万多公里,它所连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东亚、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东欧、西欧等40余国,东西两端连接着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大中心,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短缺;沿桥中间地带即亚欧腹地属于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环境较差,但金属矿产资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富足,同时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开发潜力巨大。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在经济上具有极强的相互依存度和优势互补性,具有非常广阔的互利合作前景。

一、新亚欧大陆桥面临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将推动新亚欧大陆桥由单向开放转变为双向开放

新亚欧大陆桥在加强亚欧两大洲、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是亚欧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中国加入WTO已为期木远,加快新亚欧大陆桥开发建设的时机基本成熟。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传统上认为中西部地区是封闭的内陆地区,但由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存在,使该地区成为西可通达西欧,东可通达东亚,南可通达南亚,使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由总体上向东开放,转变为“东西进出”,使中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又一前沿,真正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亚欧大陆经济带的发展将对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进而将新亚欧大陆桥作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黄金通道。

2.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重点

从我国生产力布局来看,有两大东西走向的开发轴线,一条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形复杂,向西辐射达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另一条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沿线地势相对平缓,向西可以连接中亚、欧洲,在国内可覆盖整个青藏高原。新亚欧大陆桥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对促进西北大开发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直接贯通陕西、甘肃和新疆,通过包兰线和兰青线辐射到宁夏和青海,整个西北都是大陆桥的直接辐射区。大陆桥沿线许多大中城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直接联系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窗口,对于陆桥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大大增强。目前,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联系还不够紧密,这要求横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新亚欧大陆桥城市要积极发挥重要纽带作用,促进东中西部之间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商品的交流与合作。

二、新亚欧大陆桥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

新亚欧大陆桥开发建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运用新思路,创造新办法,建立新体制。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总体发展思路是:经过10-2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开发建设,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建设成与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相辅相成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国家一级经济轴线,进而建设成为联接亚欧两大陆的经济地带。

1.以线气发,以点带面,推进陆桥经济带整体联动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跨越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整体推进的同时,要突出重点,以交通运输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使经济带形成并具备有效运行的支撑条件,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加强以交通通讯为主的线状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区域生产要素适当聚集在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城市规模的大中城市,进一步促进西安、郑州、兰州、乌鲁木齐、徐州、连云港等开发开放,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培育沿桥地区经济增长点,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其二,根据陆桥经济带区域特点,发挥各中心城市在陆桥经济带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的经济区域:以徐州、连云港为中心的黄淮海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区,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经济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区等,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发挥辐射作用。整个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要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通过优势产业和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取得综合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在共同发展中逐步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发展能力。

2.优先建设多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陆桥发展的支撑条件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陆桥经济带开发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条件,在陆桥经济带开发项目中应给予优先考虑和必要的倾斜。沿带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民航、管道、海运和通讯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东西向综合运输通道,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并积极发挥民航、管道运输的作用。充分发挥铁路在中长途大宗货物和旅客运输方面的优势,发挥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便利、灵活、覆盖面广的优势,发挥航空在长途旅客运输方面的优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做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以沿线各大中城市为支点,以大陆桥为轴线,大规模扩展大陆桥的运营能力,减轻和消除交通运输瓶颈。统筹安排以外贸和集装箱等物资为重点的物流建设,促进国际合作。同时,积极帮助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改善交通通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一体化运输装备,加强运输装备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设施和管理一体化水平。

3.促进比较优势发挥,搞好地区产业分工

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金属矿产资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也是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交通邮电为先导,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医药食品为支柱的产业群体,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度和优势互补性,蕴藏着非常广阔的互利合作前景。黄淮海经济区在机械、盐化工、农业、水产和港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中原经济区在机械、棉纺、冶金、食品、建材、电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关中经济区的机械、电子、纺织、医药、航空等在国内都有较强的竞争能力,黄河干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建材基地,天山北坡经济区的石油开采、炼油、石油化工、轻纺、皮革等产业初具规模。因此,要树立大观念,东部地区要积极发挥港口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开拓优势,使原有符合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向西转移;中西部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和沿边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与中亚、欧洲和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技术和转移产业,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资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工、纺织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4.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国际竞争优势地位

沿桥地区应抓住由“单向开放”变成“双向开放”的良好契机,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综合开发过程中按照国际惯例建立新体纷,按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形成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经济带。积极引进日本、韩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沿新亚欧大陆桥地区兴办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出口加工区、边境合作区等,吸引跨国公司从事产品加工、组装生产业务,占领中亚、东欧、俄罗斯和西欧等市场。沿桥两端口岸城市特别要不断完善口岸服务功能,以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为主。沿桥地区中西段应以原材料上游产品开发为重点和突破口,结合大城市的科技优势,逐步向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形成以能源、矿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开发区和高科技为主导的科技工业园区。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内陆地区的市场准入限制,积极进行项目融资等方面的试点,增加在沿桥城市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试点,优先批准在沿桥地区组建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开发公司以及零售商业企业,增加设立保税区和保税仓库,在兰州、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铁路交通枢纽城市进行铁路集装箱口岸试点,适当放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贸自营权的审批条件。

三、新亚欧大陆桥的政策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沿线省区产业合理布局的协调机制

积极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对话和契约保障。建立和完善以新亚欧大陆桥发展促进会、沿黄协作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等记域性经济合作和行业组织,支持沿线11个省、区建立指桥省、区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高层次对话和磋商;建立权威性协调机构,与地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制定与实施陆桥发展整体规划;加强陆桥经济带优势产业和集团的联合重组,形成整体聚合效应;加强沿桥经济带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消除市场封锁,优化资源配置,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全局性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在沿桥地区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要实施相互开放的政策一。各省市间要打破省市间的行政壁垒,形成平等竞争、互惠互利的宽松环境,使资产、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在经济带内能够自由流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建立开放型、协同发展的资通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制定经济合作和区域性的法规和条例,约束和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经济纠纷,协调合作各方的利益;要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地区开发,促进和带动相关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陆桥经济带联动开发,增强陆桥经济带的整体功能。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沿桥地区的整体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补偿机制。

2.尽快建成适应陆桥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涉及跨国铁路的机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另外,为充分利用和发挥运输效率和效益,也要相应建设并逐步形成与铁路运输配套的通讯、公路、航空、管道以及港口建设等在内的跨国交通通讯网络。铁路建设重点修建陇海线宝鸡一兰州铁路复线,尽快使连云港乌鲁木齐全线实现复线和电气化,使年运输能力增加到5000万吨;新建宝鸡中卫复线,分流宝兰段;在路网上联结陇海、包兰两大干线,增强进出西北的运输能力,彻底解决西北地区外运通路长期不畅的局面;在陇海城东部进行陇海线徐州至郑州铁路电气化改造,提高输送能力。公路发展重点建设与陆桥平行的连云港一霍尔果斯的高等级公路,首先建设连云港一徐州一开封一洛阳―三门峡一宝鸡路段和乌鲁木齐一奎屯路段,沟通沿线省会大中城市间的联系,特别是加强陆桥西段不发达地区之间联系的公路建设。港口建设优先发展连云港和日照两个桥头堡,建设深水泊位,扩大吞吐能力,与国际集装箱运输接轨。民航发展要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改造,增设新航线,开辟通往中亚、西欧、日本、韩国等国际航线,重点改建乌鲁木齐、兰州中川、西安咸阳、郑州、徐州观音等枢纽机场。通讯发展在骨干光缆线路开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话网、数据通讯网和移动通讯等,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新亚欧大陆桥管理信息系统。管道发展主要围绕“西气东送”工程建设天然气、石油等输送管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多方筹集,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种开发生体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建立专项开发基金;根据需要组建陆桥开发股份制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筹资;利用BOT等形式,吸引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3.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发挥企业集团联动效应

体制创新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协同配合为辅助的创新机制,关键是要解决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的问题,以规范和统一市场体系为重点,特别是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产权市场等,培育区域市场体系,从体制上保证相互开放。重点培育为生产服务的专业性、区域性和全国性大城市,以市场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沿桥综合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当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把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建立企业制度,与沿桥经济整合和形成联合整体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本地带集中分布的一大批装备条件较好、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的优势,按照社舍化大生产与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营、组织专业化协作等各种形式发展企业联合,形成一批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陆桥经济带综合开发的主体力,加强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功能、投资主体功能、技术开发动能、资本经营功能、拓展市场功能和外向发展功能,使其在陆桥经济带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上,特别是在建设大型资源开发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上,发挥主导作用。

4.加强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协调,不断扩大国内外货源

为确保新亚欧大陆桥运输达到安全、准时、便捷,还需在涉及跨国铁路的机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协调。首先,要尽快签署“关于大陆桥运输的政府间协定”,在价格、时限、安全、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原则意见并达成一致。其次,组建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户体化组织,负责一体化的研究、计划和实施工作,以协调和解决统一技术、统一关检、统一运价、统一结算、统一调度、统一仲裁等方面的问题。连云港、日照等桥头堡港口应积极加强与船运公司的协作联系,开办桥头堡港口与沿海主要港口之间的直线航班,承揽沿海地区的陆桥货源。把大陆桥运输和腹地外贸进出口物资的运输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目前经由其他港口中转外贸进出口物资吸引到新亚欧大陆桥上来。应尽快增加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集装箱航线、航班,特别是全集装箱核心班轮。同时一增加其他港口始发航线的挂港业务,扩大货源,也为开辟新航线提供基础。

5.全面推进沿桥国家和地区问、经济、科技合作与交流

一如既往地推动有陆桥相关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以亚欧会议为主要形式的亚欧合作新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在《亚欧合作框架》、《亚欧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及《亚欧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基础上,发挥业已成立的亚欧基金、亚欧展望小组、亚欧环境技术中心、亚欧会议信托基金的积极作用,与沿桥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后续行动。要加强政治对话与磋商,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要不断扩大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坚持以经贸合作为重点,建立全桥协调发展的国际金融贸易的服务体系。发挥各自优势,开辟多种合作渠道,扩大相互投资的规模,减少贸易壁垒,把各方的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亚欧会议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发掘沿桥国家和地区科技合作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