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物价上涨,谁是幕后推手
[摘要] 物价问题,关乎民生。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GDP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现阶段我国国内出现了物价普遍上涨,百姓叫苦不迭的现象。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心理预期等多重因素都影响了此轮物价上涨,然而,此次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近期物价上涨的相关数据,对“流动性过剩”这一真正的幕后推手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 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
1 引言
自2010下半年以来,鸡蛋、蔬菜、服装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连连上涨,普通百姓对飞涨的物价叫苦不迭,中国的黎民百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消费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为28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自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下半年平均涨幅竟达4.56%,明显高于年初提出的3%的预期目标。居高不下的物价为什么还在节节攀升?2008年金融危机后期的新一轮涨价狂潮已被掀起,究竟谁才是此轮物价上涨的幕后推手?
2 本轮物价上涨原因的争议
我国CPI指标由八大类消费品指标构成,其中食品类权重最大,为34%。以2010年11月份数据为例,5.1%的CPI增幅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了3.8%,贡献率为74%。可以推断,当前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蔬菜、鸡蛋、食用油等其他食品的大幅度涨价,根源在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因为粮价是百价之基,肉、奶、蛋、酒等都是由粮食转化的。食品类、居住类、衣着类三大项构成了CPI上涨的重要部分。而造成食品类、居住类、衣着类消费品价格攀升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2.1成本推动
成本推动派认为,物价上涨是由一系列上游产品的原料等成本因素上升推动的。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供给就是生产,生产取决于成本,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理所应当。农民务农的基础成本呈现刚性大幅度上涨,其原因有三:
(1)生产资料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涨。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也呈上涨态势。从小麦到玉米到大豆,全球农产品奏响了“大牛市进行曲”。加上干旱、洪涝等灾害因素致使农产品源头的价格上涨,批发商的价格上涨。因而,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农资成本也被推高。
(2)土地租金节节上涨。随着城市占有土地的快速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地价上涨成为一种长期趋势。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郊区征地获得的赔偿金越来越高,更使农业用地的成本大大增加。
(3)农村劳动力价格飙升。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不少农村已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大幅上涨,这势必会推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2010年我国大多数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业中劳动工资成本上升也非常明显。
2.2需求拉动
凯恩斯主义认为, 总需求的拉动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经济系统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从而引起物价的持续上涨,即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因素拉升了CPI持续高位运行。以2010年11月的CPI为例进行分析,物价上涨受季节性因素和临时性因素影响较大。
(1)季节性因素。食品方面,鲜果供应减少,鸡蛋产量下降,而肉禽类价格上涨,加之居民对肉、蛋、菜的消费量增加,导致供需关系调整,价格上升。居住方面,入冬以来,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价格涨幅扩大,对CPI贡献率达到18%。然而,季节性因素每年都存在,并不能作为当前物价涨幅惊人的缘由。
(2)临时性因素。气候异常是罪魁祸首。2010年前7个月,我国整个农业处在极端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尽管其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较有限,但令人产生秋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农产品收购、储存、营销等领域,使得农产品价格上升。
2.3 心理预期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售粮农民和加工企业纷纷看好后市,农民的惜售心理使得部分经销商和粮食加工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囤货行为。不道德的市场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趁机哄抬物价。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囤积居奇,搭车涨价;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
由此看来,以粮食为主的食品价格上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具体原因。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心理预期因素只是物价上涨的直接导火索,而要揭开此轮物价飞涨的真正幕后推手,还要从流动性过剩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