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从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外贸类本科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贸易市场起伏不定和贸易理论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改革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全球贸易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我院多年来对国贸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结合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结合学生就业实际及个人未来发展需要
  国贸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毕业了能有一份好工作。基于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念驱动,“跳槽”现象相当普遍,从而使就业者职业岗位体系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因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知识技能的需求,使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后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而且要关注将来就业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让学生具备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及向更高层次学历发展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以便将学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就业能力,而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外贸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设置上进行了教学机制的改革:(1)教学组织柔性化:每学期固定教学课时为16周,另外2周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柔性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企业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等,在学期的任意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社会实践,或在校内综合实验平台学习,或进行模拟职业训练、举行读书报告会等。(2)教学过程企业化:专业与浙江传化物流有限公司、中博展览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等方面全面参与,真正实现企业是课堂的延伸。同时针对企业的特殊要求开设“企业订单课程”,进行人才定制化培养。同时,教师的人才队伍的培养也要紧跟现行形势,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结合岗位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贸人才市场的需要。经过对浙江省内多家企业的外贸岗位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考察发现,大部分的外贸类企业都希望学校能在进行国贸人才培养时能够与企业岗位的实际应用对接,为企业培养出不但外语水平高、了解国贸行业的法规和政策,而且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应该与外贸岗位群特点相结合,从岗位特点来制定相关知识能力培养方案,而且要加强与岗位相关的复合知识、实际操作、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应外贸岗位和用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学院的师资组成也极具特色:师资由三部分构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校企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可以给学生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可以直接从企业教师那里得到企业和行业最新的资料和体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