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
(4)职业协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特别看重员工的协作精神,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协作能力。
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的作用,正确引导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技能大比武等,要求人人参加,能上阵的奋力拼搏,其他同学呐喊助威,借此增强团队意识;
②在学习中,各个班级组织“一帮一”团队,先进帮后进,后进赶先进,形成浓厚的团队氛围;
③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联合办学企业,亲身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充分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④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机会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⑤最大限度利用顶岗实习机会,与联合办学企业配合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业务流程确定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
(2)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①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②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逐步使课程教学资料视频化、网络化,如将课程教材、讲义、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③将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将吃苦耐劳服从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与实训实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④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在岗位模块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⑤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做、能说、能写、敬业、能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涛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1).
李玉.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J].商业经济,2009(04).
寻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03).
吴勤.N市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