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运行机制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洁 陈小敏 时间:2010-06-25
   【摘要】循环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大力推进相关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相应的构建机制。
  【关键词】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生态园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发展模式,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源在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目的在于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循环经济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就像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靠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生存,如果人们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力,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这一理论在当时具有相当的超前性,但当时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环境的末端治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才注意到采用资源化方式处理废弃物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特别是随着人类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开始形成将清洁生产、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思想,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主流思想。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实际上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一持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在这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范围之内,最终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我国新近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这里的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控制活动,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使得能用较少原料和能源的投入来达到预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重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里的再利用属于过程性控制活动,目的是通过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这里的资源化是输出端控制活动,是对废弃物的再资源化,使废弃物转化为再生原材料,重新生产出原产品或次级产品,如果不能被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就应该对其进行热回收,目的在于通过把废弃物转变为资源的方法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的系统观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时要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内,将人自身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
  (2)新的经济观。传统经济主要强调了资本、劳动力的循环,而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循环经济的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保护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因素纳入经济发展中,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区域循环经济同循环经济一样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标,强调在物质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如某一炼钢产生的残渣,可以在异地成为水泥生产的原料,烧制水泥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以用来发电,使这些废料在区域层面再资源化,从而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从宏观层次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在防治污染、节约资源等方面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发展区域循环经济,促进发达地区强化生态保护、开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某些经济还欠发达的地区,为了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开办了不少环保不达标的小化工、小钢铁企业,造成了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个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机制来激励和培育其发展进程,并保证其能自我建设和发展。从总体上看,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机制和政策等正在探索过程中。因此,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对于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政府积极推动
  在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指导原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保护和建设都处在市场调节机制之外,市场机制不具备推动生态化进程的功能,因此需要政府的推动。政府应当从强制、疏导、激励和保障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所以,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可能的范围内把“3R”原则推向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
  2、利益驱动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是生态工业园,传统的工业体系中各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互独立,这正是造成污染严重和资源过多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生态园的发展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强调实现工业体系中物质的闭环循,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工业体系中不同工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共生。
  生态园区内各主体之间、系统与生态之间的生态型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是生态工业园长期稳定的保证。运行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利益的驱动。这种生态型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只靠政策法规引导和约束是不够的,只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的,需要建立起一种利益驱动的良性生态运行机制。如生态工业园建设会创造新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领域扩展,产生新的工业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应用市场力量推行强制性的环保标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进行钢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推广节能、降耗、减污的新技术。
  4、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就必须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综合决策的全过程,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否决制度。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5、广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中,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资料】
  [1] 赫尔曼·戴利:珍惜地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埃尔克曼·苏伦: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3] 陈丹、何晶晶:城市垃圾循环处理的概念与可行性研究[J].环境保护,2001(3).
  [4] 刘思华:经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环境出版社,2002.
  [5] 崔铁宁:循环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6] 北京循环经济研究院:产业循环经济[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