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经济全球化中“两个必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红彩 时间:2010-06-25
  摘要:“两个必然”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有消失,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所以必须全面理解“两个必然”理论。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 恩格斯 “两个必然”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的过程,它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当代资本主义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出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呢?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渊源来说,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斗争中以全体人民的名义宣布的社会原则:自由。平等、博爱。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这些原则。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背叛了革命时期的诺言,使“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虚伪的口号,而社会主义就是要使这些原则真正得到实现。就价值观念而言,社会主义是源于人们对一个自由、平等、互助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的原动力就是通过建立新社会组织为所有的人争取平等的机会。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仅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运动,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特殊运动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与资本主义制度形影相随,他们据此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
  
  由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既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也不能使自由、平等、互助等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失去意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各种痼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新的条件下,在以新的形势不断积累和加深。
  
  (一)个别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仍然存在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这种对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变得更加尖锐。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体。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跨国公司实现了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其活动极大的推动了资源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增长。但是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国家的调控范围,它们的活动舞台是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它们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地方采购原材料。在劳动力充裕、工资低微的地方进行加工生产,到商品需求量大、售价高的地方去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公司为追逐高额利润而不断追求增加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以便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其结果必然在全球范围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严密的内部组织,所以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的全球扩张十分迅猛,而一旦产品在市场上过剩,影响所及往往会在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引发严重的经济动荡或危机。随着资本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把资本投向他们认为最有利可图的地方,这从投资方面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从世界整体的角度看,却是无序的和盲目的。为追逐最大利润,大量资本不是流向生产领域而是流向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投机活动猖獗,很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现象,引发严重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周期性危机仍然按照其本身的规律频频发生,而且结构性的失调与危机和体制性的失调与危机频繁发生,成为资本主义难以摆脱的痼疾。
  
  (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目前并未消失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种阶级对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值得注意的新发展。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资产阶级在劳资斗争中的地位,使资方获得了向劳动者进攻的新手段、新武器,从而大大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社会福利危机和社会新贫困,使社会分化和贫富对立日趋严重。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的过程中,世界上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南北差距日益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遭受社会排斥,在贫困人口聚居区形成自暴自弃、敌视社会、愚昧无知、道德堕落的“贫困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贫困者和生活每况愈下的人往往愤世嫉俗,对政府和政党失去信心,对社会制度深感不满。贫困还引发大量青少年犯罪和暴力行为,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和种族冲突。这一切都使资本主义的前途充满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危机。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积累必然造成社会的分化与对立,导致在社会的一极积累财富,在另一极积累贫困。这一趋势今天不仅存在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全球范围清晰地表现为南北之间的分化与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张,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制度内的延伸将达到极限,从而使突破资本主义制度框架的积极的扬弃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不过是在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准备物质条件。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一)当今的资本主义是冷战结束后失去对手从而也失去控制的资本主义个时代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结果是造成了一个更加不平等、不公正、贫富悬殊、南北对立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要求摆脱剥削、压迫、贫困和愚昧,追求自由、平等和互助,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无疑具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前苏联“现实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一个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决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死亡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一切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严肃、认真的尝试,我们都应持同情、赞许的态度,而不应扣上“非”的帽子一概骂倒。当今世界,许多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真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流派和运动,应当说它们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即使在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失败以后,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绝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全世界高奏凯歌,而只是开辟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冲突和较量的新战场。
  
  (三)既不要忽视“两个决不会”,又要坚持“两个必然”
  我们既要反驳当前流行的社会主义失败论,又要反省我们过去所宣传的社会主义速胜论。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事实证明,当代资本主义并未进人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垂死阶段,相反它还保持着上升势头,具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和生产力的潜力。我们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同时也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堪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四)应放弃那种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格格不入、截然对立的传统观念
  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社会主义应主动在与资本主义交往联系中壮大和发展自己,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继承者,因此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I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经济全球化包括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市场经济不分姓“资”、姓“社”,资本主义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不应当惧怕经济全球化,而应当积极参加进去,求同存异,趋利避害,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加剧
  经济全球化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各种痼疾扩展到全球范围。在传统的干预手段日益失效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必将在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愈演愈烈,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风险和危机。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统治地域的扩张曾多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注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助于资本主义缓解矛盾、延长寿命。现在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在发展上达到了地域上的极限。今后其缓解矛盾、延长寿命的手段将越来越少,而面临的矛盾和危机将越来越多。从长远看,资本主义因其自身固有的矛盾终将走到尽头,取代它的必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
  [1]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张骥.探索2001.3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董秀燕,徐辉甘肃农业2006.10
  [3]经济全球化不会改变“两个必然”的历史严新丽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