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路径研究的主要观点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整个国家快速化的进程相一致,我国城市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为了推进我国城市沿着的方向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城市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文章对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简短地陈述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发展路径?理论观点?梳理?启示
城市发展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生态等城市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全方位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作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客观进程,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进城市凝聚力、吸引力、辐射力与竞争力的不断地提升,以使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社会进步的助力器和国际竞争战略要地的功能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推进我国城市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对这些观点加以梳理、分析与整合,汲取其中有益的精华,有助于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的当代中国,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多维的视角,探寻出一条与现实国情相符合的城市发展道路。
一、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发展路径的主要观点
1. 着眼于全球化背景,推进城市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入WTO、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每年增长1%的城市化速度,使得中国城市发展更快地融入全球化过程中。[1]
纪立虎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选择》一文中指出,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经济内在的力量正以全球市场的形式显示,外向型、多元化经济成为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全球化使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已很难保持在国家和地区局部地域优势中获得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应着眼于使城市参与全球职能分工,参与全球的信息交流,适应全球化的游戏规则。[2]具体而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发展应朝着如下方向努力[3]:⑴建设世界级(国际性)城市;⑵重视城市连绵区的建设;⑶构建大都市地区双层次地方政府体制,实施县下设市模式;⑷鼓励和推动城市化进程,至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⑸正视郊区化现象,逐步完善郊区发展政策;⑹加快城市间快速通道网建设;⑺加快城镇体系规划的宏观调控;⑻分区制定城市化发展策略;⑼注重有限资源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正确处理化与城市化的关系;⑽建设与国力相匹配的国家城市体系。
2. 科学确立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发展
饶会林在《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指出,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人们从城市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作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概言之,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4]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速度、方向、前景以及绩效的影响已越来越显著。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具有问题意识、竞合意识、愿景意识;城市发展战略具有主动性、公共性、公开性;远见、全局、统筹是制定成功的城市发展战略应有的三个理念。[5]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看,现代城市发展战略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强政府城市发展战略、市场主导型城市发展战略及政府与市场混合型城市发展战略。而中国在选择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时应考虑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现代分工体系、不同阶层利益的均衡以及环境、资源等要素来确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6]
胡俊成在《差异化——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一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应该定位在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近10年速度提升,相同层次、不同层次城市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城市间以土地、税收为主降低商务成本的优惠手段,由于供给能力大、涉及范围广而日益成为对城市极具破坏的残酷竞争,此类竞争的危险而产生的后果迫使城市寻求新的竞争手段和途径,因而差异化竞争战略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城市差异化发展是指,城市向社会提供的同类精神、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具有不完全的可替代性,以便与其他提供同类产品和服务的城市相区别。城市发展的差异化使同类产品和服务具有异质的特性,差异化战略的基础是消费者、投资者对异质产品和服务存在消费偏好,因而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城市就能够积聚更多的资源和赢得更大的长期效应。城市差异化战略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已具备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的城市将因差异化发展而更适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城市差异化发展是21世纪主流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因其科学的内涵和成功的实践,不同级别的城市将在某种程度上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7]
3. 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推进城市发展
陈忠在《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架构》一文中指出,城市制度是发展主体在观念特别是行为实践中,对城市本质、结构、功能、意义、价值等的规则性确认,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环境制度、生活制度的统一体。城市制度无所不在,并具有如下功能:选择与确认、规范与整合、约束与激励、塑形与示范。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与城市研究中“制度视角”的缺失有关;城市制度是整合城市诸多要素的核心、城市有序发展的基础、城市的重要本质,自觉推动城市制度转换是城市发展进入自觉阶段的根本标志。如果说,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发展则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城市制度转换的特殊性,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矛盾、市场体制与传统经济运行方式的矛盾、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等等,都要求我们在以制度为先导推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尊重传统,遵循。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城市制度转换的特殊性、长期性,在实践创新中,实现城市发展渐进与跨越的动态统一。[8]
4. 强化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致力于城市的功能创新,推进城市发展
冯刚在《城市聚散功能与城市发展》一文中指出:城市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聚集与扩散。城市由于所具有的区位条件、服务能力、运输、信息交换、权力资源、设施水平、人口规模等诸多优势而具有较强的积聚功能,在区域范围内能够更有效地聚集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还可以更经济地获得专业化的投入要素和人力,更低成本地获得技术信息和公共产品,增强的互利性和关联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劳动力的高效率产出、财富的高效率创造和价值的快速增殖,实现城市经济规模和空间规模的膨胀。物质要素和人口向城市聚集带来城市社会形态的升级,形成比周围农村更为文明进步的城市社区形态,带来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转化。所以,城市聚集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同时,城市的聚集是为了扩散。城市的扩散功能、就是城市利用资源要素聚集所产生的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社会文明优势,为周围区域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扩散功能是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效益的溢出,它提高和带动了区域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中心城市对区域的主导作用和吸引力。扩散是区域城镇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心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只有不断地向周围城镇扩展其发展效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聚集,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能量。总之,城市的聚集功能与扩散功能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只手。片面追求城市的聚集功能,过分强调中心城市的利益和发展权,割断中心城市与区域的利益纽带和共生关系,将使中心城市的发展失去整合的资源和供给源,缺少持续发展的支撑和纵深腹地。片面追求城市的扩散功能,难以构成区域经济增长所需要的非均衡发展态势,难以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也难以对区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两方面的任何极端化,都将导致城市的发展乏力。[9]
郭东风在《城市发展需要功能创新》一文中指出,城市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内核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竞争优势和在一定区域内的分工层次和地位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分析新世纪城市功能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要求,并结合城市的功能基础、城市地位和发展特色等提出功能创新的途径。具体来说,城市功能创新的主要途径包括:(1)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2)大力发展城市新技术产业;(3)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4)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建设。[10]
5. 致力于城市现代化,推进城市发展
李梦白在《城市发展与城市现代化》一文中指出,城市现代化有10条标志:充足的水与能源、便捷的内外交通、灵敏的邮电通讯、完善的公用设施、舒适的居民住宅、优良的生态环境、洁美的市容景观、优质的服务体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科学的城市管理。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要求同时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城市也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11]
6. 通过城市经营,推进城市发展
张国生等在《城市经营与城市发展》一文中指出,城市经营,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最终推动城市向前发展。[12]
7. 建设城市文化,推进城市发展
申东镇在《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大城市的发展实践证明,城市发展是由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因素综合地发生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设计中,不但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十分重视非经济因素的发展。非经济因素的发展既关系到城市竞争优势的确立、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强大的配置能力、城市地位的提升,也关系到创新活力的保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竞争就是城市理念、城市文化等非经济要素的竞争,城市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城市非经济要素的扩张,其中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文化是城市之魂,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生活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文化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发展、城市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城市文化是都市的灵魂,是现代综合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3]
8. 构建城市特色,推进城市发展
陈宇在《城市发展应注重城市特色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城市竞争的高级阶段将是城市特色的竞争,将由过去单一、有形的竞争转向综合、无形的竞争。城市特色就是城市的个性,是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底蕴、景观形象和功能特征等社会及经济诸多方面的总和,是城市形象的客观展示与城市魅力所在。任何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城市都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城市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如何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了解特色、保持特色、创新特色。[14]
9. 打造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发展
誉林青容等在《城市品牌对城市发展的综合效应研究》一文中指出:城市品牌是良好城市形象的缩影,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形象是它最大的无形资产,塑造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品位,而且能使城市增值,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品牌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市特色的文化内涵,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则有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表现在城市品牌的塑造有利于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发展等方面。城市品牌的塑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的聚集和走向,是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无形动力,因此,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创造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品牌优势,是当今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15]
王茜等在《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位、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制度、文化、社会资本、产业积聚与创新环境等,如何辨别这些要素以及如何整合这些要素是下一步城市发展的研究方向。[16]
刘玉婷等在《反思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⑴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匮乏;⑵城市化“过度”与不足;⑶城镇系统无序状态的膨胀;⑷城镇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17]
王明浩在《城市发展问题透视》一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倾向,如不加以重视和纠正,必将会给城市发展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脱离实际,确定过高的城市发展目标;⑵产业结构雷同,使城市缺乏特色;⑶不重视城市文脉的挖掘与保护,城市将是失去灵魂的城市;⑷缺乏城市个性与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特征无法体现。[18]
耿宇等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⑴城市建设与发展偏离城市历史文脉;⑵少数大城市规模过度膨胀,一些小城市发展缓慢;⑶产生大量废物,缺乏循环再生能力;⑷钢筋混凝土充斥城市,缺乏生态活力与灵气;⑸缺乏共生与自生能力。[19]
任致远在《城市要发展——当前城市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倾向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进入到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城市化、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旧城改建等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城市发展中的几个倾向性问题应引起注意:城市化不等于大城市化、生态城市不等于森林城市、宜居城市不等于富人城市、紧凑城市不等于高层化城市、旧城改建不等于重建城市。[20]
二、简短的启示
上述关于城市发展路径的各种理论见解,至少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城市是一个要素众多的复杂系统,由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因此,我们在确立城市发展路径时,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有序。既要考虑到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又要预见性地看到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做到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当前目标与未来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二,城市的发展是在特定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的发展,城市发展路径的确立,需要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和对整个国家城市总体发展状况的深刻了解,城市发展路径的确立必须与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整个国家城市发展的方向具有同步性和一致性。
第三,上述观点中所提出的“差异化战略”、“功能的强化与创新”、“制度创新的先导”、“城市的经营”、“城市特色与品牌的打造”、“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化”等城市发展的路径,其实质都是为了最终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加以深入开拓,以确立发展战略、制度、功能、特色、品牌、文化等在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导向的城市发展路径的确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全面性。
最后,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立足现实国情的基础上,理性地吸收和借鉴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解决各种城市问题的成功经验,以使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各种问题得以及时、有效地解决。
:
[1]马庆斌.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纪立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选择[J].城市问题,2002(1).
[3]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J].城市规划,1999(7).
[4]饶会林.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5]梁兴辉.关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4(9).
[6]梁玉芬.城市发展战略模式及影响因素[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
[7]胡俊成.差异化——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战略[J].现代城市研究,2005(6).
[8]陈忠.城市制度:城市发展的核心架构[J].城市问题,2003(4).
[9]冯刚.城市的聚散功能与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2004(4).
[10]郭东风.城市发展需要功能创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1).
[11]李梦白.城市发展与城市现代化[J].城市发展研究,1999(2).
[12]张国生等. 城市经营与城市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3).
[13]申东镇.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4]陈宇.城市发展应注重城市特色的构建[J].山西建筑,2005(7).
[15]誉林青容等.城市品牌对城市发展的综合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7).
[16]王茜等.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家天地,2006(2).
[17]刘玉婷等.反思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01(5).
[18]王明浩.中国城市发展问题透视[J].城市发展研究,2003(3).
[19]耿宇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2).
[20]任致远.城市要科学发展——当前城市发展值得注意的几个倾向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