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竞争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
一、引言
汉正街,即古汉口之正街,是一个具有530多年的水陆商埠。汉正街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的北岸,凭借于优良便捷的水运条件,在明末清初之际,便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商贸繁荣景观。1979 年汉正街人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恢复开放市场,赢得了“天下第一街”的美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正街市场在走下坡路。2000年的一项排名,让“天下第一街”汉正街遭遇当头一棒:汉正街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的“老大”退至“老八”。1982年,浙江义乌市场,销售额仅是汉正街的45%,而在20年后即2002年,义乌市场销售额已是汉正街的3倍。
二、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现状分析
(一)生产要素方面分析
1.地理位置。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位于“九曲通衢”的武汉市,交通十分便利。以武汉为中心水运航线面积180×104平方米,在陆路交通方面,京广铁路把华北、东北各省与南方诸省连接起来,汉丹铁路与焦枝、襄渝线相接,可达西南各省,武大线到九江后,又可达福建、上海。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纵横交织的公路运输网路。但是汉正街自身交通状况却十分恶劣,汉正街地处特大城市的心脏部位,受到城市规划与管理制约,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处在硚口区属于老区,在规划与定位上采用的是“商住一体”模式,楼下商城,楼上住宅,商居混杂,市场内部道路狭小,交通不便。
2.人力资源。首先,技术工人储备丰富,汉正街地处硚口区,是武汉的老工业基地,共有各类工业220家,产业工人10.5万人,其中技术工人的数量相当丰富,如汉正街的经营户王昌仁与王昌忠两兄弟,他们发明了“曲线地板”并且获得了德国金奖专利;其次,该地区集聚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武汉有全国重点大学7所,各种大学、院校、科研机构近20多所,科研院校云集,但这些真正与汉正街尤其是汉正街的经营户联系在一起的却非常的少,很多技术都是靠技术工人自己摸索与模仿出来的,很少与专业技术人员合作;最后,稀缺企业家资源,汉正街的经营者已经更换了好几批人,能在业务做大后继续向制造行业发展的人很少,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经商者在富裕起来以后,多数选择了退出养老而不是继续创业,有些人专门依靠门面租金生活[1]。
3.资源。湖北是一个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矿产资源,基础重工业也比较发达,完全有能力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的供给(如纺织面料生产所需的各种棉、麻;塑料制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化工原料;文体用品生产所需的橡胶、羽毛、造纸原料等,湖北都能找到)。但是汉正街自身并没有自然资源或者特色资源的储备。
4.资本资源。汉正街商品市场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一百多个亿,平均每个经营户的年销售额达到85万,其中大户以及一些品牌产品的都在百万以上,有的还达到了数千万元,但是目前汉正街市场中有数亿的民间资本处于游离、闲置的状态。这些资本,对于几十万投资就可以规模生产的小商品及其他非资本密集型轻工业来说,作为企业启动资金还是相当可观的。
(二)需求条件
1.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年交易额、经营面积、商品种类都是不断增长的,总的来说汉正街市场总的产品有着巨大且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是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销售对象主要是,而且交易重点集中于湖北省及周围省市。主要是因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更多的是通过品种更新和成本压缩,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2.虽然汉正街市场交易额虽然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但是规模远远小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市场的巨大需求导致企业在市场周边出现,企业增加与扩大,又促进市场的发展,两者互动才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是汉正街市场并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
(三)支持与关联产业
1.就地兴办制造业的企业少。由于地价、租金等费用昂贵,大多数企业选择武汉郊区或邻近县市寻求发展,而且一些原材料和生产规模化比较高的企业直接去浙江、广东投资生产,使汉正街市场上本地占有率不到5%,仍以商品代销为主。自产商品仅占市场交易额的2%~3%,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来自广东与浙江,只有服装、塑料、小商品、副食以及一些日化用品是武汉或者省内生产。
2.供应商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生产,出品主要是以仿制为主,研发费用很低,对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投资和创新不足。
3.信息途径少,传递速度慢。日常交易活动的信息发布通常是依靠各个经营户之间的交易网与人际关系展开,多是个人之间的口口交换,不可避免地导致信息不畅通、不对称的情况发生,阻碍了销售渠道的拓宽。汉正街开办了自己的信息,但在上面发布供求信息的企业很少,从事网上交易更是屈指可数。
4.缺少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产业。汉正街内已经形成数十家专门从事运输和托运的企业,货物发送范围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几乎覆盖全国。但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经营手段单一,往往是用自备的小型货车进行公路运输。目前,物流运输行业在汉正街还缺乏有效的管理,企业交易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多次发生运输企业将财物卷走的事情。
(四)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环境
1.企业的战略来看,企业的目标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内容。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代销”经营模式中,没有自主经营品牌,从而陷入了同质低价的恶性循环中。
2.从企业竞争环境来看,国内竞争的活跃程度与该产业竞争优势的创造保持有密切的关系。汉正街市场与温州地区相比,地域色彩并不浓,也没有排斥外地企业和人员的心理,因此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经营环境,这为吸引外来资本和创业人员提供了健康的竞争和合作环境。
(五)政府
1.政府大规模拆迁扩修道路、提出“二次创业”、修建“汉正街第一大道”等一系列措施进行市场改造,但大多注重市场规模的扩张,忽视了对市场产品品质的监控,使市场缺乏规范发展的约束机制。
2.由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分跨江汉、峤口两个行政管理区,因此对汉正街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而且在发展税源的主观意识的引导下,各区加强小商品市场的建设力度,使得低水平、同质化、过度竞争状态愈演愈烈。 三、对策分析
(一)既要明确自我定位,继续面向市场,又要提高商品质量,诚信经营
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首要做的是继续保持农村的市场定位,适当向中档市场进军。一方面,不恰当的市场需求定位会使汉正街失去自我升级的动力,如若一味强调市场的转型升级必须转向销售高档商品,会因商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失去以往的广大农村客户。而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由于受业已形成的对市场内产品价格低廉的印象和消费惯性思维的影响,如若市场内商品价格大幅提升,城市消费者也不会为此买账。另一方面,农村消费需求正不断增加,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还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在全球危机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来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可以说农村市场存在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继续坚持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面向农村市场的定位,但是“面向农村”不代表卖“水货”、“假冒伪劣”,要提高市场内商品的质量,提高市场主体素质、诚信经营。只有这样,汉正街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健康的。
(二)对小商品市场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建立汉正街小商品特区,归属武汉市相关的部门直接管辖赋予其完全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统一规划市场的发展,并通过经济特区的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市场功能,拓展市场发展,同时可借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在市场管理中推行“划行归市、分类经营”格局,按商品类别划分经营区域,同类商品在同一经营区。这样既有利于市场的统一管理又便利了消费者降低了其搜索成本,避免因消费盲目无序搜索而产生的市场内道路拥堵问题。
(三)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发展配套物流
目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营户的市场营销理念还比较落后,大多数厂商只采取实物交易的方式,商务等信息化工具很少被涉及,引入市场营销理念,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让商家知道可以在网上交易,另外对其进行电子商务的技能培训,再次政府应加快条文制定步伐,搞好商情网的建设和利用,构建一套完整的网路体系,制定优惠措施,降低费用,保障营销的诚信,鼓励人们网上销售与网上购物。最后,建立完善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物流系统,使人们能够方便安全交易的同时,也能享受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务,实现款到发货的交易行为。
(四)打造本地商品的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于生产基地和产品研发,如对产品研发投入进行税收减免;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放松具体定价权的管制等。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专业化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
[1]李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汉正街都市区发展的思考[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学位.
[2]王铛,史芬芬,肖芳.专业商品市场经营模式的变革——以汉正街市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4).
[3]朱文尧.汉正街市场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4]义乌统计年鉴与义乌统计公报[K].
[5]李瑶瑶.汉正街电子商务运行及发展[J].当代经济,2008,(7).
上一篇:承销商托市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