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资对我国电信产业的冲击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论文摘要: 近几年,电信产业虽然增长迅猛,但由于人为的进入壁垒造成长期垄断,致使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必定会大举进入我国电信服务市场,给我国电信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要想减轻外资的冲击,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建立完善电信保障体系,加强电信立法,扩大电信准入和有效竞争,制造对电信产品的需求等。
入世后,我国承诺加入《基础电信协议》,开放基础电信市场和增值电信市场。目前已有十多家跨国公司拿到我国电信市场的准入证。一旦我国电信市场正式开放,外国公司将凭借雄厚的资金、领先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同我国电信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我国电信公司面临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我国电信产业现状分析
1.电信业务量及电信业务结构
截止到2001年底,电信业务量以2000年的不变价格已达到3612亿元,同比增长了25%。全国局用交换机容量接近2亿门,全年累计增加2091.4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到2.2亿门,累计增加9063.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1.8亿户,累计增加595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5亿户,累计增加5954.6万户。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大国。
2001年,我国电信业务结构持续变化,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使固定电话业务受到了强烈的异质竞争。全年移动电话的发展速度超过固定电话,其新增规模是固定电话的1.7倍,同时也大量分流了无线寻呼业务,使无线寻呼用户数不断下滑。在长途业务方面,IP电话已大量分流传统的国际、国内以及港澳台长途电话,分别达到47%、24%和35%。而无线市话则通过低廉的收费赢得大量用户,分流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原有用户,并对移动电话消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带来恶性价格战。
2.电信服务市场格局
电信服务业包括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基础业务是电信网提供的普通业务。增值业务主体是指借助因特网向广大用户提供接入内容和技术等信息服务的。基础业务中主要包括国际长途电话、国内长途电话、地方电话和蜂窝式移动电话。
(1)国际长途电话。中国联通公司已获信息产业部的批准组建国际长途网,但还处于建设过程中,因此目前仍由新电信和新网通垄断。
(2)国内长途电话业务。2001年10月12日,电信横切方案通过:以长江为界,将中国电信切分为南北两部分。中国电信将由南方公司继承,覆盖两广、浙江等长江以南和西北地区的21个省市。北方公司将与中国网通合并,继续使用中国网通的名称,业务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10个省市。拆分后,新的中国电信拥有固定电话用户约1亿户,北方电信拥有固定电话用户约6000万户。两强实力相差不大,形式上是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但是目前,中国电信是横切为南北两块,在固定电话方面,新网通和新电信依然会在各自的领域独家垄断,实际上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很难,只不过是使固定电话收入进行了一次再分配,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铁通虽然也有自己的固化网,但只限于铁路沿线,短期内不可能和新电信、新网通竞争。要想解决重组后新电信、新网通在各自范围内对固定电话的垄断局面,可以保留新网通和新电信的全国骨干网,让两家寡头能利用现有把业务延伸到对方的势力范围,展开竞争。
(3)市话业务具有“最后一公里”的天然垄断性,一家用户不可能同时接两根电话线,新竞争者进入该领域必然处于劣势,难以给在位者造成压力。所以在市话方面仍然是新电信和新网通的天下。虽然联通公司也在国内开办了市话点,但其规模太小,目前仅限于天津市、重庆市、四川省三地,还不具备与新电信、新网通竞争的实力。
(4)移动电话市场目前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因此,从现有格局来看,属于双寡头垄断局面。在中国电信分拆以前,因为中国电信占据了骨于网,实力强大,为保护新兴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一直没有拿到移动牌照,无法进入市场,只能以小灵通进行抗争。此次分拆重组后,新电信、新网通得到移动牌照就顺理成章了。他们拿到移动通信牌照之后,每一地区的移动通信领域就会至少有三个以上运营商,竞争将会大大超过以往。
(5)无线寻呼企业所需投资小,技术要求低,投资回报期短。国家放开经营后,全国各地各行业一哄而上。国内经营寻呼业的企业最多时超过4000家,经过市场竞争的淘汰,目前还有近2000家,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8家。全国最大的寻呼企业国信寻呼公司1999年4月并入联通,使联通用户由370万增加到4720万。在联通之后,较大的有深圳润信通信公司、华英公司、中北公司等。他们与剩余的小公司共同瓜分1/3左右的寻呼市场,实际是群雄并起,过度竞争。
其它业务也是企业众多,仅在电话信息服务领域,1999年160、168等电话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200个。但在多数领域,新电信、新网通、中国联通仍占主导地位。数据通信网发展很快,到2001年1月互联网骨干单位增加到9家,用户数量达到890万,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达520家。新电信、新网通、中国联通和中国吉通四家开通IP电话。另外,ISP企业达到600家,ICP企业达到1000余家,在这些业务领域基本实现了充分竞争。
二、我国电信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信业与外资电信巨头比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企业生产率较低
对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74个国家就每雇员服务主线、每雇员收入(反映劳动生产率)及每线收入(反映资本生产率)这3个评价国际竞争力指标的调查显示,这3个指标的绝对值我国都靠后,分别只有74个国家平均水平的90.36%、33.4%和32.27%。生产率的低下,必然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低下。尽管经过近几年电信业体制的深化改革,这两项指标的排名位次有所上升,但因企业经营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改革,总体落后的局面仍难以彻底改观。
2.电信服务业表面庞大,实则经营绩效不高,竞争力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服务业以高于30%的速度超常增长,但这一高速增长是靠巨额资金投入实现的。由于粗放式经营,巨额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产出。如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利润增幅远低于投资增幅,并且随着投资增加,利润增幅逐年下降。当全国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000万门时,实际装机量仅有60%,2800万门处于闲置状态,按每门成本5000元计,共造成1400多亿元的资金积压。2000年中国电信所属全国31个省市的分公司中仅有11个盈利,其余都处于 亏损状态。
3.国内企业缺乏竞争洗礼,市场准入规则亟待完善
直到1994年,我国才在基础电信领域引入第一家竞争企业——中国联通,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实现电信市场的充分竞争,一般要在同一地区引入三个电信运营商,各自约占市场份额的1/3。从我国最近的电信体制改革来看,除增值业务对国内放开竞争外,其他领域还没有真正经过竞争洗礼。这是因为:(1)并未增加同一业务的竞争主体。固定电话仍由新电信、新网通和中国联通经营,移动通信仍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经营;(2)业务上彼此独立,难以实现竞争格局;(3)市场准入规则没有根本性改进,缺乏透明的市场准入程序,因而阻挡了其他国内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4)电信企业的产权结构依然如故,改革后的各电信公司均为国有独资,而形成充分竞争的前提是多元的产权主体和产权结构。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由电信部门垄断经营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由此造成的政企难分、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部分资费偏高、竞争意识缺乏的状况也就难以扭转。
4.电信法规尚不符合世贸组织要求,电信立法缺乏规范
世贸组织有关协议条款中规定有透明原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第3条规定:各成员应及时公布有关或该协定执行的相关措施,并对其他成员的询问要迅速做出答复。反观我国电信业,一直没有完善的法规致使大量的管制政策来源于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多年来立法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指导思想是管理本位,强调部门管理权,忽视经营主体的自主权;(2)政企职能不分;(3)部门立法,重复立法,部门立法无法体现法律的公平和社会效应;(4)立法滞后,缺乏规范的电信立法,必将影响我国电信市场开放后的有序发展。
5.我国电信业由于长期垄断,对服务质量关注少,造成服务质量低下
就我国和美国相比,安装满足率比较接近,每线故障率我国是美国的34倍,用户满意度低于美国。待装时间我国比美国短,电话故障发生率我国低。用户满意度虽然差距不大,但两国的概念标准不同。按美国标准,我国的服务质量要比数据显示的低。综合分析,我国服务质量的竞争力远不如美国。
三、外资对我国电信业的冲击
加入WTO后,外资将大量进入我国电信市场,给我国电信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1.移动通信首当其冲
由于移动通信受基础设施制约少,容易被外商挤入。尽管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相当迅速,已由模拟系统发展到数字系统,中国联通的CDMA和中国移动的GPRS2.5网将于近期大量放号。到2005年,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将达到3.5亿部,是全球移动通信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然而,移动通信市场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我国移动业的深层危机。在长期垄断经营的环境下,国内电信运营商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意识,导致我国移动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不断。近来,我国移动市场上演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单向收费、违规优惠、移动商务电话、调整网间呼叫转移等恶性竞争,变相降价现象层出不穷。不良竞争反应了移动运营商的竞争观念还未从垄断观念向市场竞争观念转变,在政企合一体制下形成的一些经营、服务、管理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而国外移动通信公司一开始就经受过市场竞争的考验,其市场竞争观念和市场竞争实力都优于国内企业。根据中美有关世贸组织的协议:移动通信将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年内初步放开网络服务;五年内完成开放目标;四年内允许外资在基础电信中的持股比例由开放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这意味着国内运营商将受到国外运营商的强有力的挑战。虽然国内运营商具有本地特色、信息来源、文化认同等优势,但这些是否足以让国内运营商应对国外运营商在人才、技术、资金及管理方面的挑战以顺利渡过难关,并成长为能与外资巨头相抗衡的企业,还无法预知。 2.固定电话面临外资IP电话的竞争
在固定电话方面,我国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基础,并且数网并存。由于再建一套基础网络与在位运营商竞争的成本相对巨大,因此,固定电话的直接竞争压力会较小。但随着交换路由技术和MPLS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使得IP技术向电信应用领域不断迈进,固定电话面临前所未有的异质竞争。我国自1998年开放IP试验业务以来,电信的长途电话业务每年少获收益20亿元以上。目前,IP呈爆炸性增长,其骨干带宽网每6-9月就翻一番。以AT&T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电信公司开始介入IP电话业务。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将把IP业务作为重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阶段,整个系统将以IP为核心网络,未来的IP会一统天下。我国固定电话领域面临的竞争会是国外运营商的IP电话。因此我国电信业除固守固定电话阵地外,在IP业务上也要大做文章,以从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3.寻呼业重新洗牌
目前,国际寻呼业面临萎缩,在我国,由于移动电话、小灵通等替代产品的冲击,寻呼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以下特点:全国寻呼业步入成熟期,部分地区衰退迹象明显,用户大进大出,用户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经过一定时期用户结构的调整,用户数量会稳定在一定量上。加入WTO后,面对外来压力,通过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寻呼业会集中在少数运营商手中。用户消费逐渐成熟,竞争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集团用户的份额增加。传统的寻呼业务难以适应市场需求,依托寻呼的信息、呼叫中心等新业务在短期内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寻呼业已进入成熟期,收益已接近成本,利润空间不大,外资在该领域带来的竞争相对较小。
4.增值业前途难料
在因特网市场发达的国家,从事增值业务的主要由ISP和ICP组成。目前,我国ICP和ISP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力差,很多ISP业务集中在接入方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市场行为规范,若在服务内容和质量上投入精力去开拓,潜在市场将会十分可观。加入WTO后,外资将主要进入该领域,我国政府虽然会采取相应的管制措施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对外资进入加以限制,但政策扶持只能为电信增值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电信增值业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我国电信增值企业能否在外资的重重竞争压力下胜出还难以预料。
四、发展电信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电信保障体系
加入世贸组织并不等于放弃对本国采取保障措施,世贸组织没有要求我国在加入WTO时全面开放贸易市场,鉴于国内电信业某些方面还不具备全面参加竞争的能力,因此在加入WTO后的一定过渡期内,应积极探讨保护这些方面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待竞争力增强时,再分阶段取消。目前我国电信法尚未出台,只有大量名目繁多的不透明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并且规章、法规之间还时常发生冲突。这种状况不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电信保障体系的建立。
2.完善市场准入规则,扩大对国内开放
在对外国公司开放之前,应先向国内公司开放,以便先经历激烈竞争的洗礼,从而应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只要产权关系清楚,就没有什么理由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政府应采取以扶持弱小公司发展为内容的不对称管制政策。
扩大对国内的开放还包括对投资的开放。我国电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资金。与此同时,国家的优惠政策已基本取消,电信业获得资金的渠道越来越窄,但新技术的采用、网络的建设、新业务的开拓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在外资进入之前,应考虑放松对国内民间资本投资基础电信设施和直接进入电信增值服务市场的管制。鼓励国内电信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上直接融资或发行可转换的企业债券,这样做既可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又可提高外资进入的资本壁垒。
3.加快电信立法,规范电信市场
我国至今仍未能出台电信法。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必须加快电信立法的步伐,并且在立法宗旨、思想、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必须有新的突破。从国外的情况看,切实可行的开放立法将对电信市场的开放起到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少国家的开放进程都是从新电信法的颁布开始的。而且,完善的电信法规能够保证整个市场平稳地由垄断走向竞争。我国在电信开放进程中要尽快制定电信法和相关管理条例,规范电信市场,把电信业的市场管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4.面向市场,制造需要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部分业务在部分地区开始供大于求,出现电话放号难、热装冷用、电话实装效率低和电路利用率低等现象。电信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要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应从满足需要转变为制造需要,确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有利于电信发展的新观念,尤其是强化开发电信市场的以下几种意识:(1)创新意识;(2)市场意识:电信企业必须围着市场转,不仅要主动适应用户需要,还要主动找市场、找用户,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业务,创造市场;(3)经营意识:电信企业要把市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4)服务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观点,企业将失去竞争能力。
[]
[1]连海霞:《有效竞争与中国电信业管制体制改革》,《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2]徐继金、陆茂丰:《打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新电信》2002年第3期。
[3]陈育平:《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投资趋势》,《世界电信》2001年第4期。
[4]王德秀:《中国电信拆分与中国通信行业重组》,《移动通信》2001年12期。
上一篇:中英电信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比较
下一篇: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