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会分层中的国家作用: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克庆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社会分层;全球化;国家;社会保障
    论文摘要:改革以来,经济因素成为对社会分层作用日益巨大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国家对社会分层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社会分层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积极干预市场影响社会分层;二是直接通过社会政策影响社会分层。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应该确保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社会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以来,市场化改革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因素在中国社会分层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消解。例如李强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政治分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改革开放以后是经济分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目前,经济分层标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还有其他几套标准存在。但是,总的来看。在经济分层差距迅速扩大的同时,政治分层差距在急剧地缩小。张继焦认为,在中国阶层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中国阶层结构转型的最直接动因。朱光磊指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和最初的,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契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物质成果,使社会阶层分化成为可能;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最重要的基础性推动力量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和劳动方式的变化;分配形式的变化也是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进展,使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成为现实。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着其阶级(阶层)结构和政治结构,但是,这种决定作用是经过一系列中介环节,是在经济决定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对经济产生反作用的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历史地实现的。
  毫无疑问,在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成为对中国社会分层作用日益强大的因素。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国家对社会分层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世界体系中,核心的制度体系是民族国家(nation-state)。经济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透过民族国家折射出来。当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进入民族国家以后,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彼此间具有密切关联的政治一经济体制体现出来,而这种政治一经济体制又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安排。诚如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所言:“构成经济组织的契约关系形式主要是由国家决定。”毫无疑问,国家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不会因为市场力量的崛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经济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角色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转型的巨大推动力。从市场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过程。按照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的说法,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有三个,即:效率、平等和稳定。“有关效率的政府行为试图矫正垄断一类的市场失灵。政府促进平等的方案使用诸如收入再分配等工具来反映社会对穷人和残疾人的关心。稳定化政策试图削平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减少失业和通货膨胀,并且促进经济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和平条件下,政府的政治管理功能和军事安全功能让位和服务于经济功能。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在政府的经济职能时指出,有5项基础性任务处于每个政府的核心地位。这就是:“建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与市场同时转型的过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市场机制并不是自发出现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行动。高效的政府实际上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这是因为:首先,自愿的交易不可能在制度真空中运行,必须由国家来维持有效的法律、行政、管理和征税机构,以提供高效的经济交易所必需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其次,即使在市场制度建立之后,政府依然不能袖手旁观。规范市场行为,使其符合市场规则,执行起来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再次,市场转轨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矛盾丛生的。市场转轨不仅涉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改造,也涉及资源和权力的重新分配,这就需要国家必须有能力积聚需要重新配置的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许扮演着比发达国家的政府更为复杂的角色。
  (一)承担国内市场转型的组织者角色
  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在1986年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R)缔约国地位。诚如美国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专家尼古拉斯.R.拉迪(N.R.Lardy)所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和全球贸易体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显示出中国领导层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以更快的速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对于政府来说,还意味着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为:首先,政府要贯彻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贸易,制定为贸易自由化服务的相关措施,鼓励出口导向型生产。其次,政府要逐步消除与经济全球化相悖的诸种体制性障碍,如司法体系的不完善、各种地方贸易保护主义、政府机构的低效率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

  (二)逐步向“良政治理”政府角色过渡
  单就国家的经济职能而言。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国家权力的弱化。由于自由贸易规则的传播,尤其是资本的自由流动,经济已逐渐摆脱了政治控制。有人曾这样描述国家权力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落:“在全球化这场卡巴莱歌舞表演中,国家要跳脱衣舞。到节目结束时,它光溜溜地只剩下了遮羞布:镇压权。民族国家的物质基础被摧毁了,主权和独立被剥夺了,政治阶级被消除了。它也就成了那些大公司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部门。”苏珊·斯特兰奇(s.Strange)也尖锐地指出,世界市场的非人格化力量,在战后更多地同、产业、贸易领域内的私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同政府决策结合在一起,它们现在比国家更强大……在国家主宰市场的许多关键领域里,现在是市场主宰了国家。随着技术变革及国民经济加速与全球市场经济实现一体化,所有国家的政府,不论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都被削弱了。它们不能再管理国民经济,维持就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避免国际收支失衡,控制利率和汇率……这不是它们的错,它们都是市场经济的牺牲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国家权力的限制,构筑了一个个庞大的经济帝国。全球范围的资本自由流动更是不受国家疆域的限制,信息技术和通信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地的金融资本市场联成一个快捷无比的全球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资本流动的控制能力减弱,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跨越了国家的物理边界,形成一个无边境的信息化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国家权力受到挑战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论调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却多少带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毕竟全球化不是解构一切的超级神力,毕竟经济全球化是在民族国家框架之内的全球化,它对国家权力和政府经济职能的解构也不是毁灭性的和无休止的。在国家的职能中,政府担负着制定对市场起支持作用的制度的职责,成功地制定这些制度往往被称作“良理”(good governance)。“良政治理被概括成为可预测的、开放的和开明的政策制订;一个行政机构充满着专业的气息;一个政府执行机构对它的行为负责;一个强有力的公民社会参与公共事物,所有的行为在法规的范围内进行。”良政治理包括建立和保护产权并强制执行有关的法律。这包括制定监管制度,以便同市场一起促进竞争,还包括制定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市场上的活动创造稳定的环境。良政治理还意味着没有腐败,因为腐败会使政策目标落空,使支持市场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遭到破坏。可以说,良政治理既是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的经济要求,又是政府自身改革的政治要求。
  
  三、经济全球化进程家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不同群体和地区的不平等。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所言:“全球化打开了世界市场中的机遇之门。但是,市场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挤压了对人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的非市场活动……更加糟糕的是,全球市场的成功使人类发展的许多非市场活动边缘化、使人类幸福更为脆弱。”不仅如此,全球化还带来了社会动荡。“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分享繁荣的过高期待与快速变革和调整的现实所驱动。(全球化)伴随着更多的贫困、失业和社会分裂,而这些贫困、失业和社会分裂却恰恰存在于孤立、边缘化的暴力行为中。许多人尤其是易受伤害的人,对未来——自己和他们孩子的未来——的危机感正在加剧。”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在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方面承担着更多更大的责任。
  那么,国家在社会分层中有哪些作用呢?一般来说,政府在社会分层中有以下作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以确保机会均等;确保人们对信贷等至关重要的资源享有平等的机会;创造一个能够增强人民权利的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处于劣势或脆弱的群体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将根除贫困置于绝对优先地位;确保担负起责任,保持工作的透明度。像中国这样的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不得不用一百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国家的强力介入,而企图等待社会阶层结构形成,问题可能会相当严重——有可能形成高度畸形的社会阶层结构。在这种阶层结构下,社会的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极少数社会上层占有绝大多数的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而大多数社会成员则处于绝对贫困境地。而贫富差距扩大,则是社会冲突的温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使增长有利于穷人,就要减少不平等、提高人的能力。因此,国家应该在经济政策中高度重视实现完全就业、扩大就业的机会;在宏观经济框架中取消对穷人的歧视;通过重构公共开支和税收,为培养穷人的能力而投资;确保穷人能够获得生产资料,包括贷款;提高小规模农业的生产率;推动小型和非正式部门发展;着重以劳动密集型的化来扩大就业机会。在发展中国家,减少不平等还要求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盟采取如下的行动:一是通过开发人的能力、确保穷人接受教育。二是使穷人能够获得公共部门提供的自来水、医疗服务和住房。三是使穷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资产和生产资料。四是通过累进所得税以及其他再分配政策减少不平等。五是在调整与危机时期提供收入转移和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对最贫困的人实行扶贫计划。
  综上所述,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力量的崛起,并不必然意味着国家力量的削弱。对于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国家和市场两种力量同时在发生作用。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社会分层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积极干预市场影响社会分层;二是直接通过社会政策影响社会分层。例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国家由市场组织者向市场调节者角色的转换,我们认为,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分层进行干预将居于主导地位。
  
  四、结语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责任的具体体现。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一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提升国民福利的制度安排。它不仅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也能够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使社会长效、健康、平稳地发展。避免社会解组现象发生,防止出现社会对立。目前,处于转型期的政府要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应该确保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另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关社会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