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丽敏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循环 思考 
  论文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利弊条件,并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重化的不断深化,使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谋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引入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模式。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资源型城市迟早要面对经济转型这样的局面。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现有的资源和能源供给几乎不可能继续满足传统模式下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和市场的三重压力,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问题已经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循环型经济社会。 
  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推行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做到节能降耗,变废为宝,减少污染,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的。资源型城市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建立“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转型步伐。 
  其次,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传统经济模式是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然导致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短缺与枯竭,产生大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城市资源型产业的衰退和大量失业等社会问题。而循环经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资源型城市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初加工的“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资源开发——多层次资源利用的“质量型”的服务增长;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延缓资源枯竭速度,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数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城市已进入资源枯竭期。以辽宁阜新市为例,该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也是2001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的开采,阜新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突出,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市境内形成大小矸石山23座,占地6万亩,累计堆积矸石量20多亿吨,粉煤灰堆放场4处,占地6000亩,累计堆放量3000多万吨。综合利用矿山伴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该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利弊条件,可以为制定相关的规划措施提供依据。 
  (一)有利条件及优势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资源,即使那些所谓资源枯竭的地区也只是单一资源的相对枯竭,并不是所有资源的绝对枯竭,况且资源枯竭的同时还有大量的伴生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大有文章可作。就阜新市说,煤炭资源枯竭后,仍有其他方面的资源优势。 
  1.风力资源。阜新风力资源丰富,具有建设180万千瓦风能发电的风场条件,现已在全市选出了30多个风场。今后几年,阜新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具有百万千瓦以上装机能力的全国重要的风能发电基地。 
  2.煤矸石资源。阜新每年排放煤矸石400多万吨,累计存积达20多亿吨。现有金山热电和阜矿热电两个煤矸石发电厂和130多家煤矸石砖瓦生产企业,煤矸石深加工利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3.太阳能资源。阜新是日照充足地带,太阳能资源总储量为10亿千瓦,仅利用空闲地等就能开发利用900万千瓦以上,年辐射总量为14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有效光照达3000小时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数30%。 
  4.粉煤灰资源。全市粉煤灰存储量3000多万吨,每年新产出400万吨,形成了难得的新兴建材资源。 
  5.煤层气资源。全市煤层气储量约220亿立方米,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煤层气开发应用力度,先后在发电和居民用气、工业用气、车辆加气等领域推广利用,但抽采量只在2亿多立方米,仍存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6.矿井水资源。全市每年矿井水涌出量达3800多万立方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8个矿井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发电冷却水,其他领域还有待开发。 
  7.地热能资源。地热田距市区15公里,面积为30.9平方公里,日产水量1700立方米,能开发建设集、度假、疗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 
  8.资源。阜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全市年产秸杆、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树桠枝等林业废弃物300多万吨,各类大中小沼气池遍及全市4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屯,产沼气900万立方米,能使20多万农村人口用上清洁能源。 
  9.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全市每天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约450万吨,可用于发电和有机肥加工项目。 
  以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不利条件及劣势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受自身特殊条件及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惯性的影响,其全面发展还面临不少难题。 
  1.发展经济与解决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矛盾。资源型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依托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过度消耗。而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对资源的“减量化”,在现有条件下这意味着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群众生活水平。从经验看,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环境才开始好转,因为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解决环境问题就比较容易。而资源型城市大多比较落后,财力比较困难,群众也不富裕,各方面发展的愿望都比较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难度非常大。 
  2.发展循环经济缺乏动力机制。切实有效的市场激励和利益驱动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环境手段仍以政府行政性干预为主,实际操作中对企业污染环境行为的监管力度较小,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压力不足;制定的资源价格和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清洁生产对企业的有效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缺乏实施清洁生产的经济动力,因而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循环面临技术瓶颈。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绿色技术载体,如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产业链接技术以及大量的信息管理技术。由于资源型城市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很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循环经济以构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流动模式为手段,技术载体的缺失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障碍。 
  4.发展循环经济缺少产业基础。建立间共生协作关系,构建循环产业链网,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群且生态链网上游企业具有较强实力。然而,多数资源型城市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缺乏形成循环产业体系的基础。而且为了吸引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群众收入水平,资源型城市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较低,使高污染企业向这些地区转移,又进一步阻碍了这些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基础的形成。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持之以恒,倡导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增强循环经济意识,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循环经济的宣传,以加强民众的环保意识。如美国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回收利用日”,日本大坂市每年9月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我国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阜新市已开展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全民行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亟需加大工作力度。首先要运用生态环境管理的考核指标树立政府官员的生态与循环经济观念,真正立足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来谋划发展。其次要培育企业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企业自觉重视环境保护和参与环境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再次要培养民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围绕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重大环保主题,开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以及节约用水等方面的宣传,增强民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2.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方式上由资源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促进资源开采和利用逐步实现集约化管理;在生产资料消费上由一次性向综合利用转变,实现反复利用循环发展;在环境保护上由污染型向清洁生产型转变,将清洁生产应用于生产全过程,提高环境净化指数;在废弃物排放上由传统的无序性、高排放向“减量化”、“零排放”方向转变;在能源消费上由高耗能向低耗能方向转变。实现上述要求,重要的是加快实施循环经济的具体行动,如阜新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将阜新确定为循环经济试点市的战略部署,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根据《阜新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循环经济目标工程,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积极构建、农业、城区建设三大领域循环经济新格局,形成新的经济产业模式和产业集群,提升循环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 
  3.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重点倾斜。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和资源节约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经济的效率性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应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向发展循环经济共性技术攻关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倾斜。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循环经济的有关支持政策,市财政要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工商、税务、环保、电力、物价等部门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加大对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扶持。 
  4.依托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大力提高共伴生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利用、建筑节能等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设备和先进适用技术。要向全社会大力推广应用循环经济的成熟技术和工艺,积极组织和鼓励中介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开展新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 
  5.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与约束体系。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都制定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我国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一些省市也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法规。2005年末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资源型城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着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清洁生产规章、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加强完善立法,如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废物回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同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新闻媒体对正反面典型要及时宣传和曝光;制定地方发展循环经济责任考评办法,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