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中的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经济转轨;女性就业;社会保障?
1 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
1.1 中国女性就业现状?
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工资收入与男性的差距也小于世界水平。男性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个、4.1个和4.1个百分点,而女性则高出18.1个、20.3个和19.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女职工就业比重自改革初期1978年的32.9%上升到2000年的38%。然而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将会有较高比例女性劳动和女职工进入失业队伍。?
1.2 中国女性社会保障现状?
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把妇女可以和男子有相同就业机会,分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作为首要目标。例如:中国正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维护了妇女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政府还实施了土地承包法,让妇女在农村不受歧视,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让妇女发挥振兴经济的作用。?
经济的转轨,使中国女性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尤其是对农村中的女性冲击力更大,许多农村男子开始走进城市务工,这样女性显然就要从事更多的家务了;对城镇就业女性来讲,其就业状况虽然比农村好,但是,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招工时就实行的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竞争模式,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就业问题呈现于我们眼前:女大学生同样受到排斥,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拒收女生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了,许多企业都表示:“对适合男、女的工作岗位更愿意招男性”。由此可见 :我国女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之非常;而且这种阶段就业只是初步矛盾的显现。当经济转轨的深入,当劳动政策的放宽,女职工就立刻成为剩余劳动力,全国总工会的调查结果则更让人触目惊心:在1230个公有制 的92万职工中,女职工占37%,失业和下岗女工为2.3万,占失业和下岗女工的60%,是男工失业和下岗的1.5倍;而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调节正逐步取代行政调节,男女工资收入开始不断接近各自市场价值,男女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些都是经济转轨调节女性就业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2 经济转轨中影响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的因素?
通常地,事件的发生有它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形成经济转轨中女性就业的社会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人口多且基数大,经济水平不高,从而决定了在近期内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2.矛盾的释放——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企业要裁员,而这其中也包括了减少招聘新人。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把长久以来影响其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部门压缩,于是引起企业许多员工丧失就业机会。4.与我国企业生产水平提高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也是生产水平提高的历程,因此企业要减员,必定会减少相应的就业机会。 5.与我国投资重点产业和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关,我国投资的重点行业如能源、、通讯等行业都是用人少的行业。6 .性别隔离形成全社会女性就业歧视使女性就业数量和层次上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大多数人认为:男性在身体上比女性强,在心理上比女性表现得坚强,而且大众传媒也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等,以暴露或隐晦的方式等在大量的复制着男女角色:“女主内,男主外”于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代代人对女性的“刻板成见”认为女性就是比不上男性。7.加入WTO后,必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接受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融合的游戏规则,于是竞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相应地调整产业结构和政策,就出现了“不规则”的就业现象,即就业于非正规部门的劳动者将大多是女性。?
3 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就业供给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不仅有结构失衡问题,更严重的是就业总量失衡;不仅局部地区就业矛盾严重,而且全国就业矛盾尖锐;不仅有新老劳动力、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人群的就业竞争,而且有城乡之间的竞争。根据全国劳动力市场调查 :2001年大学本科与专科及高中文化的求职就业比为:71%-73%;35 -44岁求职者未就业者有37%;45岁求职者未找到工作的比例是46%;可见我国的就业矛盾问题惊人。众所周知:结构调整不是免费的午餐,是一个创造性与破坏性并存的过程,更有必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自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市场格局出现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与此同时,在中国加入WTO的步伐及对外开放市场的推动下,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出台,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愈来愈深化,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问题,使中国正在经历前无古人的大规模结构调整阶段,于是失业人数不断上升。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愈来愈灵活,劳动力流动越来越大,就业竞争愈来愈烈,女性首当其中是弱势群体,应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中国女性就业与失业问题具有多种综合症:首先在传统正规部门和局部地区(东北)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突发性“转轨失业”,即失业率上升,新贫困人口增加。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失业率特征,所不同的是:并不是由于保障福利水平太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女性失业严重,且保障水平低下所造成的。再者,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不同的是长期以来限制和歧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尤其是妇女出现“大裁员时代”。最后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实际失业人数特别是女性规模巨大,失业率约为7%-8%且迅速上升,可以说就业与保障对中国女性来说有无比重大的意义。?
4 提高女性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的措施?
针对我国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女性失业问题的突显,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必要的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劳动力供求的调节作用,当务之急我们要做的是改善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让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以发挥。?
(1)强化我国企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深化改革,让企业充满生机,扭亏为盈,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应努力采取措施增加新的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各种职业介绍机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政府可以举办公共工程建设,暂缓就业压力。?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相当巨大,据统计,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人数中我国仅为23%。而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是72%,62.7%,59.4%。?
(3)以各种方式让女性就业,如兼职,钟点工,非全日制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使中国女性明白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对就业值期望过高,不能不切实际地希望拥有高报酬且轻松的工作岗位,要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要对下岗和失业者进行劳动关系清偿。? (4)积极开展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促进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对自某职业者应给予支持,进一步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公共就业机构,加强职业指导,形成多层次的就业服务网,积极鼓励劳动力返乡就业和返厂创业双向流动创业机制,发展乡镇劳动创业机构,逐步将劳动保障工作的范围延伸到全国。?
(5)加强就业培训,针对我国女性普遍技能不高的实情,全面开展预备培训计划,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在就业前普遍进行1年左右的职业和培训,延迟新生劳动力就业年龄,提高就业能力。?
(6)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制度,实现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制,增强工资分配透明度,加强对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7)呼唤全社会大力重视女性就业问题,“女性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她们理应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①在就业过程中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反对性别歧视。②发展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障劳动权益。?
(8)大力发展私营企业。近年,95%的工作岗位都是私营企业提供的,因此预见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9)对女性加强社会保障,但是不能改变就业初衷,不能让女性45岁就离职,否则没人愿意在一个39岁的女性身上投资,应修订女性退休年龄条例,保证其与男性同工同龄。?
(10)鼓励一部分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高端竞争,打破女性之适合做传统服务性工作的定位,举办经营型、管理型人才的培训,且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女性的就业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女性的就业技能,努力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鼓励女性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要坚定信念,创业并不是只有男性才可以的,创业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女性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维权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其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及95《纲要》的实施,使女性保障工作有了更明确的依据。新形势下女性权益维护,一定要求真务实,尽可能使女性就业问题向良性方向发展。?
今天,面对新世纪,新规划,新挑战,一定要一手抓“就业”,一手抓“维权”,让女性就业中出现的失业问题发挥他的积极性作业,加强竞争意识,让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以女性“八大”所倡导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女性的生存发展及不懈努力再谱新篇。?
?
[1]?张华,朱智文.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原因分析[J].开发研究,2000,(5).?
[2]?金一虹.全球化视野下的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2-06-25(3).
上一篇:浅析经济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下一篇: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