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劣势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5

                       作者:何凌宇 石焱梅 韩斌会

  摘 要:21世纪是世界一体化的社会,市场竞争在国际范围内越来越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药制药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因此,探讨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劣势很有必要。?
  关键词:国际市场;中医药;制剂工艺? 
  
  1 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
  
  1.1 中医药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中医药的与成就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始由中医药的无知和偏见、回避和拒绝逐渐转向试探、了解、关注和接受。从二十世纪70年代针灸最早得到非华人世界的认可,到二十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终于开始松动对中医药品的管制等等,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中医药发扬光大、造福全球的社会环境日渐形成。?
  1.2 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曾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还指出:“积极发展中药产业,……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1999年,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过长期调研,确立了“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切入点,开始实施“中药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并落实了措施。此外,还成立了上海中药创新中心,并拟发展香港为国际中医药中心,代表着国家倾向于通过上海和香港让中医药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提出了2002-2010年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措施,这必将加快我国中药现代化步伐。?
  
  2 进入国际市场的劣势分析?
  
  2.1 企业与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接轨的新药创新面临很大困难?
  中医学理论体系经过数千年医疗实践证实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中医学本身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和东方内涵,与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异,这种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中医学体系很难被西方国家理解和接受。?
  2.2 中成药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完善,难以被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所认可。中药材生产的GAP尚处在试验阶段;对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还缺乏明确的要求,符合GLP条件的中药实验中心和中药的GCP临床试验基地建设还处在规划阶段。因此,中药材、中药炮制品、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评价等质量标准体系尚未按国际标准有效建立,成为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问题之一。?
  2.3 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水平不高?
  目前,由于中药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导致中药生产在有效成分分析、药效毒理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尚缺乏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的方法。?
  2.4 中药制剂工艺落后和设备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中药生产基本还采用水煮醇沉的传统工艺方法,一批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各单元制药设备独立动作的现象仍很普遍,未能形成管道化或连通型流水线,亦未达到相互间的智能化组合与控制,且缺乏客观化的条件控制,加之,对影响产品内在的重要的关键性工艺参数缺乏在线检测或软检测技术和装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完全稳定均一。?
  2.5 中药剂型难以适应国际消费习惯?
  目前,中药制药企业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煎煮法疗效相对显著,这是毋庸置疑的,辨证施治是中医药致病的灵魂。然而,欧美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却给辨证施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他们难以接受中药的怪味,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熬过程和火候西方人也难以掌握。?
  2.6 中药及其制成品的知识产权尚未申请国际专利保护?
  中药在我国应用悠久,传统理论体系完善,搞好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务之急,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仅局限于国内,中药产品尚未申请国际专利,或未按国际惯例作为商业机密进行保护,若被西方发达国家申请专利或抢先进行商标注册,会使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2.7 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缺乏国际营销经验?
  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与创新,懂得国际营销惯例的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更面临着产品国际知名度低和国际营销薄弱的问题。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会导致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生挫折或走弯路。  3 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3.1 市场地位灵活化,以非药品名义抢滩欧美市场?
  现阶段中药制药在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如果以非药品名义绕过美国药物门槛,不失为可行良策。?
  3.2 出口方向多元化,扩大视野拓展市场?
  世界很多国家都有使用植物药的传统,对中药并不排斥,因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应放宽视野。目前我国中药出口不畅,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和中药材居多,附加值低,出口结构不合理。因此,应以优、特、新的中药产品,即选择疗效好而西药又无法根治的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3 产品结构多样化,在相关领域首先“侧翼突破”?
  以市场为导向,延伸产业链,相关产品体系是中药产业化的又一趋势,中药以非药品名义抢滩国际市场,应大力开发中药相关产品,首先寻求侧翼突破。?
  3.4 市场细分化,锁定目标市场?
  任何一个商品市场,包括药品这种特殊商品,都有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消费者,并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制药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评估选择对本企业最具吸引力的细分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3.5 营销战略整体化,医药配合齐头并进?
  中医与中药是相辅相成的体系,目前国外巨大多数西医师不会使用中药,限制了中药的国际化。目前,中医医师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逐步取得合法地位,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被列为一些国家的医学院校课程,针灸、按摩等也在欧美被广泛接纳。但是,国外中医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连欧洲,只有美国等少数地方开设三至五年的中医正规教学,其它全是业余中医班,而且师资力量很差。同时,国内正规院校毕业的有经验的中医师无法顺利到欧洲取得职业资格。这一问题首先要通过政府出面协商解决,使国外的行业协会调整政策,接纳来自我国的中医师和中药师。国家则积极鼓励国内至少懂一门外语的优秀人才出国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提高海外中医的质量和规模。一旦时机到来,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应毫不犹豫地做出反映,通过输出中医药文化,加强中西交流,更好地促进中药国际化。?
  3.6 本国生产出口产品,降低风险?
  在本国进行生产,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是比较简单、风险比较小的一种策略,极为有利的是可得到我国政府的各种支持和帮助。?
  3.7 港、澳地区生产出口,作为最佳跳板?
  香港在中医药立法、专业注册、执业等级、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业架构中的定位、中药产业的发展蓝图、推动人才培训、科技创新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区政府相继采取了必要措施,制订完备法规。建立监管机制,使中医药在香港取得法定专业地位。?
  通过港、澳地区生产出口的策略,可以合作建立国际中医药交流的高科技平台、信息系统及先导型企业。采用这一策略,可以找到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