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经济圈”与东莞会展经济开发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楼 时间:2010-06-25
  摘 要:近年来东莞会展非常快。分析了东莞在广东“一小时经济圈”战略背景下,怎样充分利用各种有力条件,采取怎样的发展对策,使东莞会展经济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小时经济圈”战略;会展经济;对策? 
  
  1 广东“一小时经济圈”战略?
  
  加强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此背景下,广东提出了打造“大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思想。所谓“大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是以广深、广珠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线网A字形主骨架,涵盖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的A字型、便捷的大珠三角交通线路图圈。?
  从形态上看,大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是以广州为中心、以广深、广珠沿线为两翼的扇形结构。在地理区域上,广州并不是该经济圈的地理圆心。正因为这样,东莞以此为背景,提出了自己的“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东莞交通发达,是珠三角陆空水运必经之地,到各地非常容易通达。所谓“一小时经济圈”,就是以东莞(东莞)为中心,以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东莞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南可达深圳、香港,北可上广州、番禺、佛山,向西联中山、肇庆、珠海,向东近惠州、江门。这片区域是大珠三角中的“小金三角”。?
  东莞“一小时经济圈”其实是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以东莞(东莞)为中心的缩影,本质上没有实际的差别。提出这一概念,旨在突出东莞在珠三角的重要地位,加强东莞与各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信息、物流互通有无的联系,发挥如昆山之于上海、廊坊之于北京的重要作用,寻找优势产业定位,着力把东莞独特的区位优势凸显出来,使之成为“一小时经济圈”最大的贸易平台。?
  东莞中心性,不但体现了东莞之于经济圈的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交通承载能力、产业辐射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体现在经济圈内商贸往来对生活需求的满足能力。往来商贾对“吃住行”的基本需求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也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东莞有5个国际机场、 5个国际码头、两条铁路干线,每周1600个国际航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连成一体,使东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大范围内解决所有展商和观众的食宿需求。东莞有商业发达的传统,酒店业随着展览业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这里有5家五星级酒店。东莞市的手机容量在
  全国地级市名列第一,完全可以满足任何展会的需要。?
  
  2 一小时经济圈战略为东莞会展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
  
  2.1一小时经济圈内制造业基地提供丰富的产业资源?
  “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拥有400多个城镇,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乡镇20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2.3万家,“三来一补”企业8万家。2006年、医药、建材的产值居全省之首,彩电产量占全国1/2,家用电冰箱产量占全省近2/3。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9565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3.2%;进出口总值2119亿美元,占全省的95.75%。?
  2.2 充足的交通运输资源?
  这里,海陆空交通通讯立体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一是拥有全国最好的高速公路网。二是拥有香港、广州、深圳、珠海、澳门等五个国际机场,每周国际航班1600个以上,是上海的40倍、北京的20倍。三是拥有深圳盐田港、蛇口港、广州黄埔港、东莞虎门港等多个国际港口,圈内的集装箱生成量占全国的1/3以上。在此网络内,东莞到达任何一个地方目前基本上已经可以限定在一小时范围之内,这是珠三角任何一个城市目前还不能匹敌的。?
  2.3 发达的酒店资源?
  珠三角是酒店密集区。从数量看,不同层次的酒店2007年已经达到8000多家;从档次来看,四星级以上的酒店达500多家,东莞本地五星级以上酒店就有50几家。就服务质量来看,这里市场化服务理念早以形成。就多元化来看,这里既有不同层次的酒店体系,也有能满足多种需要的多元服务体系,同时酒店的在电讯、、印刷等配套服务方面十分周全。?
  2.4 丰富的文化资源?
  香港、广州、佛山、肇庆是老牌的旅游城市,深圳、珠海、东莞等是新兴的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独特的南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旅游景点,为海内外客人提供了商务之外更多休闲的选择。?
  一小时车程区域是一个紧密、统一的经济圈、工作圈、生活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圈内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圈内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资源。东莞不在中心城市,又紧靠中心城市;不但紧靠一个中心城市,而且紧靠多个中心城市。因此,在东莞举办展览会,既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丰富的各种资源,又可以避开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时间省、费用低,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选择。?
  
  3 以一小时经济圈为依托,充分利用东莞发展会展经济的自身条件?
  
  3.1 广东国际展览中心的现代化场馆(GDE)和相关基础设施?
  东莞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一期工程于2002年3月建成,拥有面积7.4万平方米,可设3000个标准展位的亚洲单体最大展馆。拥有大小11个多功能会议厅,最大一个可容纳2000人会议或酒会。展馆定位为现代化大型专业展馆,空间大,跨度大,配备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水电系统、安保系统、空调系统、导向系统。二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预计明年底完工,届时展馆面积将扩至17万平方米。?
  除具备展馆条件之外,东莞的酒店业、饮食业、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邮政业均十分发达。五星级酒店就有5家,镇区范围内可以解决1万人的吃住问题。经过10届国际名家具展览会,每届展会达5万名观众,东莞的配套基础设施完全能够适应大型展览会的需求。?
  3.2 全民性专业化特色服务?
  东莞展览会在市内知名度、传播度很高。每逢一个大型展览会开展,政府几乎都进行全民动员,到处彩旗飘扬,出租车鱼贯而至,所有服务单位笑脸相迎,拿出最好的服务、最有特色的食物来招待客人,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气氛。?
  东莞会展服务亦甚有口碑。现代展览中心以建设专业化、国际化、集约化、基地化世界知名展览中心为目标,以组建一流的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业绩、共享一流的成果作为经营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为主办单位减少了很多烦恼。?
  3.3 三角洲内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广东省经贸委把东莞厚街作为会展工作的联系点,经常派员前来进行工作调研和指导,并要求广东省商业联合会把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作为展览基地,组织展览会。?
  东莞市政府要求并支持东莞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把展览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大力发展。东莞市经贸局等有关部门,也对东莞和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的发展给予经常性的关心和具体的指导。?
  东莞市人民政府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成立展览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在经济上对名牌展览会及有前途的展览会进行扶持,号召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体干部群众关心展览业,支持展览业,为展览业的发展多作贡献。?
  3.4 各贸易团体、行业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现已加入香港会议展览业协会、中国展览馆协会、广东省商业联合会等行业组织,通过行业组织加强行业沟通和交流,繁衍商机。目前正在申请加入全国城市商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等组织,以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之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有香港贸易局、香港家具协会、保健协会、中国家具协会、广东省家具协会、浙江省家具协会、香港迅通展览公司等几十个机构,共同创造珠三角展览业新的辉煌。?
  3.5 会展成功的实践经验?
  东莞以区域理论为指导,创建区域性展览基地,目前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有了一批成功展览会的范例。东莞相继举办了国际名家具展、机械展、广东国际汽车展示交易会、中国(东莞)皮革展。这些成功的会展案例,既树立了东莞会展品牌,又为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东莞会展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会展经济放在东莞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让会展经济成为东莞的龙头经济,利用会展推动东莞成为生态型都市区的发展、珠三角休闲商务之都、国际会展采购基地、民营经济总部基地。?
  其次,要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政府要从前台退向后台,当好会展后台老板。政府要围绕优化与发展东莞会展经济制定相关制度,把一些已经决策了政策措施、扶持措施充分落实,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务环境。加强对公众的宣导,使每一个东莞人真正成为“会展人”,提高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公民意识。?
  再次,还得以“一小时经济圈”为依托,加强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把东莞的发展放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大环境下,提高东莞在各经济中心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努力与周边城市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谋求东莞在各经济中心间的平等发展地位。?
  第四,要加快会展文化建设,提高东莞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软竞争力。东莞是小城镇办大会展,应当来说,硬环境并不具有竞争力。但现实的东莞会展确实让世人刮目相看,而且势头不减,这种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于东莞软环境,比如服务、政务等。要使这些软环境成为可持续的软竞争力,就要使之成为东莞会展文化,把东莞展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上升为精神文化,让会展意识、国际理念、服务理念、社会理念在每一个东莞人心中扎根。?
  最后,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会展人才。利用一小时经济圈的便利性,自觉接纳广州、深圳等一级经济中心人才资源辐射力,采用各种方式吸引会展高端营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高端项目管理和高端策划人才。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训,提高东莞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以满足会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
  
  ?
  [1]?孙贵明.会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大可,陈刚,王起静.会展经济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大可等.美国会展管理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2003,(1).?
  [4]?陈志平,刘松萍,余国扬编.会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