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 飞 时间:2010-06-25

  摘要:民营是黑龙江垦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黑龙江垦区区域经济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其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完善垦区民营经济外部发展环境和政策机制,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层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民营经济;社会保障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的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06年底,垦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为58.1∶41.9,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在促进职工再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相对于发达省份或者省内地方的民营经济来说,其发展仍比较缓慢,以至影响了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因此,从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的实际出发,探讨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手段,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垦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
  
  黑龙江垦区是大型国有粮食生产,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黑龙江垦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观念落后。国营农场干部职工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依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他们认为国有农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国有企业扶持非国有企业发展,“工商收费,税务收税,农场经济上没实惠”,富民不强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存有顾虑、放不开手脚。农场职工则总是抱着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不放,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错过了很多加快发展的机遇。目前至关重要的是,垦区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上来。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往往决定工作的力度。各级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提高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民营经济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彻底清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特别是冲破“左”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所有制观念的束缚,消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偏见和限制。真正从姓“社”姓“资”的误区中走出来,从垦区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不看成分,看发展”、“不看性质,看贡献”的政策,要像对待国有、外资企业那样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垦区各级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放胆、放手、放开发展非国有经济,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在国家市场准入政策的范围内不限经营范围。要鼓励、引导、扶持垦区的非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能够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够发展多大就发展多大,能够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努力开创黑龙江垦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强化政策落实机制,积极营造垦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
  
  环境好坏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黑龙江垦区仍需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营造让民营企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创业上有后劲的良好发展氛围。
  1.营造优良的政策环境
  黑龙江垦区由于受现行国营农场管理体制的制约,缺乏行政执法权,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制定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因而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最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为全面提升垦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发挥垦区在社会主义新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出台了《关于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垦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按照人大立法授权、政府依法派出、农垦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原则,完善垦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对农垦总局、分局、农场分别比照市、县、乡级政府明确为行政执法主体,全面授予行政执法权。这为垦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遇。垦区各级职能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消除以往把个体、私营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经济的异己力量观念的影响,消除遗留下来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要坚持放心、放手、放开的方针,切实做到在政治上放心、在管理上放手、在政策上放开。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业户,要让他们切实享受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同等政治地位和政策待遇。要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给予非国有经济企业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实行机会平等、服务平等、监管平等。在市场准入、经营许可、税收缴费、融资机会、行政监管和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应依法享受与国有经济的平等待遇。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业户,要严格落实总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垦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除、法规以及地方和部门规定的少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外,设立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一律改为后置审批,对从事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必须提交前置审批要件的行业,提倡实行“一个部门受理、抄告相关单位、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并联审批制度。各级行政职能部门要积极为下岗职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地方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各分局、农场要与所在地市积极协调沟通,确保在垦区实施。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换,真正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
  2.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垦区有关部门要和引导民营企业恪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执法部门要严厉打击违法违章经营和偷税漏税、破坏环境、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提倡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创造公开竞争的市场秩序。工商部门要整顿经营秩序,取缔无照经营。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严密的统计制度,要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制度、统计报表制度等。要严格规范收费行为,编制准确、完整、合法、权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印发给每一个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执收单位及相关监督部门,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要结合综合改革执法试点,改变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状况。总之,要努力营造让投资者生活舒心、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的创业环境。
  3.营造规范的法制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垦区各级部门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流”的法制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撑起“保护伞”,营造亲商、安商、引商的“洼地”效应,营造民营企业与其他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国家已颁布进一步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在税收、缴费、等方面,都应有平等的法律、法规,引导各个非国有企业依法进行经营,规范有关执法部门依法进行行政监督,增强民营企业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
  4.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分局和各农场应通过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或开办专题节目等形式,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思想,使“创业光荣、发展有功”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在全垦区社会形成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三、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民营快速做强做大
  
  目前,黑龙江垦区民营尚处于成长阶段,整体素质还不高,需要正确引导,加强培育和支持。黑龙江垦区民营企业应结合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产业特点,确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战略重点及战略方向。
  1.鼓励和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黑龙江垦区是大型国有粮食生产企业,以农业生产为主,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产品进入市场,与农户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集中资金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今后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1)鼓励、支持非国有经济实体,特别是要引导个体私营工商企业进入农业产业领域,吸引资本对农业产业领域的投资。(2)在做大做强国有大型龙头企业的同时,支持非国有企业兴办中小型龙头企业,特别是在非主导产品的产业化链的构筑中,充分发挥民营中小龙头企业的作用。(3)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链,积极稳健地兴办一批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和商贸中介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链。创造条件,兴办若干农业产业化与集团化相统一的农工商联合企业集团。(4)提高产业化链的科技化水平,以产业化为载体促进非国有经济的产业升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好集体商标的运用,联合创品牌,提高集体品牌的竞争力,进而提高市场营销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5)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处理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实施名牌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名牌战略是民营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已获各级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民营企业中诚信守法的就业大户、纳税大户、出口大户、高科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定期予以表彰,加大扶持力度。
  3.加强垦区小城镇和民营经济园区建设
  垦区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以来,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140多个小城镇中有50%以上达到了富强镇标准。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垦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高了垦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构筑了北大荒的新形象。在小城镇建设中,吸引了众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个体私营企业在垦区小城镇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小城镇建设也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小城镇在吸引民间投资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得,但求发展”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有的小城镇开辟了专门区域,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园区,或者为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专业街,如商业一条街、修理一条街、建材一条街等。现在,非国有经济在小城镇的产业配置中已成为重要角色。垦区小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一步依靠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吸收民间投资,在民间投资的驱动下,加速小镇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带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小城镇和非国有经济的互动机制。要加强垦区中心小城镇建设,以中心小城镇为重点,建立专业化的区域市场,形成市场带动型和以城镇为依托的区域块状经济,带动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鼓励发展新兴服务行业
  垦区民营企业应从过度竞争的传统商饮服务行业向服务业转化,鼓励发展中介服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连锁商业、商务和信息服务业。
  5.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
  目前,在垦区非国有经济中,各级工会负责指导、引导、扶持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各级工商管理局负责管理、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各级外经贸部门负责引进管理外资经济。由于工会是一个权力有限的群众组织,领导力度较小,影响了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职工自营经济办从工会中独立出来,把工会主抓的职工自营经济、工商管理局主抓的个体私营经济,合二为一,成立专门的非国有经济局(办),具体负责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培训工作。省农垦总局应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发展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权威的工作机构,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民营经济整体素质
  
  目前,黑龙江垦区民营企业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体制创新。从总体上看,垦区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这种体制在企业初创时期,在保持企业内部稳定、增强企业凝聚力、节约管理成本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它适应了企业发展初期规模有限、资源稀缺的特点,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竞争加剧,这种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加快体制创新,实行投资主体社会化,引导民营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规范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二是管理创新。民营企业要根据市场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摒弃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运用现代化的知识技术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企业。在用人制度上,要打破血缘界限,量才录用,惟才是举;在经营管理上,要克服家族企业固有的随意性,建立起科学、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包括投资决策程序、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劳动与安全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三是机制创新。民营企业要树立开放意识,改变封闭式、粗放式经营方式,增强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能力,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竞争优势,全面分析预测市场变化趋势,确定企业市场经营目标,完善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要突出主业经营,避免陷入多元化经营陷阱。要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促使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走联合发展之路,在广泛合作中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要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实施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办法和制度。不断完善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为民营企业广纳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五、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
  
  从黑龙江垦区民营经济现状看,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垦区各级行政部门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通等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准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1] 楚学文.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5,(3).
  [2]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ljnktj.com/nktjj/tjgb/2006/2006nk.htm,2007-2-12/2007-03-12.
  [3] 孟昭春,李雅宏.黑龙江垦区非国有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R/OL].http://www.jaaslib.ac.cn/course/06/lunwen/29.doc,2004-10-9/200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