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启才 郭斐 时间:2010-06-25

  摘要:权力是资源的控制力,因而它直接配置资源,权力决定制度的供给和运行效率,也是增长中生产要素合力形成的决定因素。权力经济学就是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将权力作为生产性要素纳入经济学范式的研究体系。

  关键词:权力;权力经济学;机制研究
  
  一、权力的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按照经济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可把权力定义为:权力就是权力主体对资源的控制力。在这里,资源可以是物,如生产资料、货币、资本、资源等;也可以是人,如人力资源;可以是资源,也可以是经济资源或社会其他资源。这样,权力的大小就是指主体控制资源的数量多少或质量高低。由此可见,权力与所控制资源成正比关系,即所控资源越多,权力越大;反之,权力越小。而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争夺,集中反映的便是对资源控制的争夺。权力是所控资源的函数,该函数可以表示为:
  权力=f(所控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可以用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来表示,但更多的是以货币即价值形态来表示。质量就是指资源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所反应的是资源的稀缺程度。其实,资源的质量换个角度来看,它又可以转化成一种数量关系来显示,即稀缺性越大的资源,其价值应是稀缺程度低的资源的多倍。在权力结构中,权力主体所控制的资源不仅要看其数量,而且往往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其质量。所以,控制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是度量权力大小最重要的因素。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争夺,主要是对重要资源的争夺。你所控制的资源边界,也就是你的权力边界。我们用P表示权力,M表示资源数量,N表示资源质量,则:
  P=N·∑M
  一个权力主体可以控制某一种或某一类资源,也可以控制多种资源,这样,上述模型可分解为:
  该模型表明,对于一个权力主体而言,存在一个“权力偏好”的问题。影响权力偏好的重要因素,一是权力主体的目标性质,如A追求政治权力,则A对于政治资源的偏好系数就会大于经济资源;二是某项资源给权力主体带来的收益(包括现时收益和预期收益)。权力主体的权力运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结果。成本和收益不仅指权力主体本身所发生的比较,而且包括权力客体,即权力行使对象(资源)在权力行使中所产生的成本收益。一般来讲,如果某种权力的实施对权力主体和客体都产生预期净收益(即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那么权力的行使是顺畅的。相反,如果权力主体净收益大于零,而权力客体净收益小于零,权力的行使就会遇到反抗;而一旦某项权力给客体带来净收益而主体的净收益小于零,权力供给将非常困难。
  
  二、权力与行为:经济人与权力人
  
  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受其目标的约束,就一般意义而言,经济学把人的行为归结为“经济人”,即人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效用函数中,人们的效用水平取决于他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即U=U(X然而,实际的效用水平还取决于消费的物质环境(E表示)和社会环境(S表示),即U=U(S),而改变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便是权力。因此,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人们不仅要拥有财富,更重要的还必须拥有权力,因为权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消费环境,所以,追求权力最大化便成为行为人的重要目标,经济人与权力人共同构成了现实环境中人们行为的前提条件。
  
  三、权力与市场:权力配置资源
  
  市场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市场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见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来给予判别,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即建立在“市场崇拜”基础上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建立在“市场失灵”基础上的政府干预学说或称之为“有限市场理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程度一直是经济学争论的焦点。这一问题之所以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长期以来将市场和政府作为相对应甚至相对立的资源配置机制。
  从交易费用的来源和分担上,的出现是节约个人的交易费用,市场的出现是节约个人和企业的交易费用。现实中,资源的配置是首先是在企业内由权力主体完成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权力主体决定的,从一轮配置便结束,经过市场检验,新的一轮资源配置又重新开始。从政治上的周期变更到经济上的产品生产,权力始终决定着资源配置的走向,制度不过是权力的一种表现或反映形式。
  权力是资源的控制力,因而它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要素。权力要素的功能是通过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来调节和配置资源,从宏观上,权力主体以计划、政策、法规等制度来配置资源的流向;在微观,个人权力集中配置其收入、劳动力的流向,而企业内的权力主体(如董事长、董事会、企业家)则配置各生产性要素,明确投资场所和投资力度。正是权力作为一个要素,参与了生产过程,使得权力结构之间的均衡与制衡关系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四、权力与制度
  
  制度是一切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集合,由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现实的人们存在强烈的制度需求,但是有制度需求不一定有制度供给,这与商品生产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讲,商品需求的存在,使得或厂商只要在有正利润条件下就会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商品供给。但制度的供给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权力结构对制度的供给起决定性的作用。从制度角度来看,权力就是一具甲能自主地创造一个影响乙的新的关系,也就是甲对乙拥有制度的供给能力。可见,一项制度是否能产生,除了需求这一强大的社会动因外,权力是决定这种需求是否满足的核心力量,对权力的争夺就是对制度的供给能力的争夺。因此,我们可以把制度看成权力供给的“商品”,不同的权力结构所提供的制度质量及其实施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权力决定制度。
  
  五、权力与增长
  
  从必要条件来讲,经济增长是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在技术水平下的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充分条件上看,有了这些要素,甚至是高质量的要素,经济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未必就会产生。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投入,而是各个要素综合合力的结果,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再多再好的要素也许都无法带来满意的增长效率。就企业而言,企业家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发现要素、组织要素、形成决策、承担风险的能力等,这其中,虽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最重要的特征,但对企业来讲,组织生产要素是关键。因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必须是能发现市场机会,然后根据市场机会去发现在质量和结构上相匹配的一定数量相组合的生产要素。但是,他要将市场机会转变为市场份额和市场盈余,关键是看他如何去组织生产要素,这种组织生产要素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在要素的组织过程中,企业家的权力将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权力的行使本身反映的就是企业家如何把各个不同特点的生产要素组织成一个“合力”,从而在组织内进行资源配置。科斯认为,通过一个组织来进行生产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实质上,组织内的中心机制便是权力,权力决定了各个要素的使用方向和效率。福格尔在研究美国的奴隶经济时曾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奴隶社会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是非常有效率的制度,之所以有效率,是因为奴隶制的交易费用低。但是,为什么奴隶制的交易费用低呢?福格尔没有考证。实质上,在奴隶制下,由于绝对权力的存在,奴隶主完全可以以自己的预期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在这里,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杠杆,也是最有效的杠杆,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要素形成一个有利于奴隶主的增长合力。在封建自然经济下,表面上看,农户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自给自足,但由于土地大多是租用的,因此,农户非常珍惜土地的使用效率。在这里,农户在经营权范围内充分行使其对土地的权力,虽然没有现代意义的市场交换,但农户完全凭借其自身的权力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至少可以在传统农业中取得基本的生存。
  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对要素的整合要求更高,因此,赋予不同的要素以不同的权力,并给予相应的收益,使权利关系对称就更加重要。这种权力与利益的对称表现在:资本所有权取得利息,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工资,土地的所有权取得租金,企业家的才能取得正常利润,政府通过服务取得税收。各个权力主体通过对要素的控制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形成权力之间的最优结构,每个要素的权力主体在其权力范围内最大化地使用其资源。这样权力便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权力对资源整合的主要机制便是制度安排,或者说制度安排是权力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即经济增长=权力·制度·f(生产要素)。
  权力影响经济增长及其目标。经济增长的合力机制不仅只表现在企业内部,而且重要的是从整个社会上来实现权力的作用。在企业内部,当确定或要实现某一目标时,企业家的权力便直接地将各个资源的使用权集中到目标轨道,通过计划、规则、行政等方式确保目标的实现。从整个社会看,如果政府选择某种增长目标,则在地区协调、产业均衡、人财力的调配以及制度安排上来实施这一计划,而后者的行为集中地反映在政府权力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六、结束语
  
  经济学必须研究真实的世界,权力是真实世界中影响经济运行的核心因素,权力改变着人们的效用函数,决定着制度的供给和经济增长要素的合力的形成,因而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因此,权力是经济学理应研究的重要范式。通过对权力的研究,经济学必将回归到其所应该具有的体系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