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税制改革与深圳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军 时间:2010-06-25

  [摘要]新一轮税制改革将导致深圳市外部环境发生较大或实质性变化,为适应这一改革要求,深圳市在制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时一要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二要提升产业自主能力,三要促进服务业发展,四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五要引导房地产业发展。

  [关键词]新一轮税制改革 深圳 经济发展战略 政策建议

  导论
  
  作为经济特区,影响深圳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为税收政策因素。从深圳近20余年的发展看,“地产地销”税收政策、15%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政策等等对深圳吸引外资、促进深圳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这些对于深圳而言的关键影响因素已经或即将消失,因此,新一轮税制改革将导致深圳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发生较大或实质性的变化。针对这种外部环境变化,深圳市应制定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前瞻性的、多元的经济发展战略。
  1.实施适应性战略,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深圳政策优势将逐步丧失,但其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如创新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等。利用固有的城市竞争优势,最关键的是要通过选择主导产业培育或提升其城市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圳市应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包括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纳米产业、微机电产业、机器人产业和轨道产业等。深圳至少可以为这些新兴产业集群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2.实施城市品牌经营战略,提高深圳城市品牌价值。作为我国的品牌化城市,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逐步到位,深圳应采取更有效措施提升深圳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深圳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深圳逐渐成为国际著名城市或国际品牌化城市。
  3.实施城市国际经营战略,增强深圳城市国际影响力。深圳市实施城市国际经营战略,一方面应学习、借鉴世界城市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应结合自身特点。首先,相对于其他国际大都市,“后发”特征决定了深圳不能仅仅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还应发展新兴产业,并使两者互动和互相促进。其次,加工贸易业是深圳已形成的城市竞争优势,应通过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业的进一步发展。再次,深圳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总部经济,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独特的产业体系。最后,寻求政策支持,通过不断改革,执行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运行规则。
  
  一、适应税制改革趋势,加大利用外资力度
  
  近十年来深圳吸引外资优势面临挑战,一是吸收外资区域结构更趋分散,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二是深圳土地资源匮乏,影晌利用外资的后劲,三是CEPA协议使投资转向香港而对深圳产生负面影晌,四是政府服务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仍显不足。深圳要积极利用“两税”即将合并的过渡期,加大对外商宣传力度,使外商充分利用过渡期优惠,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实际上,深圳“两税”在很多内容上已经趋同,特别是税率都统一为15%,“两税”合并后新税率为25%,对深圳影响不大。要让外商了解新的政策对其投资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加强其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税收政策平台
  
  近年来,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和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虽然类型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形式多样,但是税制本身和税收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构建创新型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及措施可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依托产业政策制定创新型税收政策
  1.以产业政策目标制定创新型税收政策目标。深圳市税务部门应依托国家税收扶持条例,结合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建议中央赋予深圳一定的税收扶持立法权和先行权,制订《深圳市税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具体规划创新型税收政策体系,明确创新型税收政策的目标是: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发展战略创新产业,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完善创新资金链条。
  2.依托产业自主创新特点制定创新型政策体系。创新型税收政策扶持的重点应放在技术的研发及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上,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对基础研究中试产品、技术转让实行税收倾斜。创新型税收政策还应重视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税收扶持,比如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的工资计税标准,允许工资费用据实列支;强化高科技人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对其技术成果和服务收入减征个人所得税,并扩大科研人员技术成果奖励免税范围,对给予科技人员个人的股权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创新型税收政策更应重视产业风险投资的介入,对产学研合作组建技术开发联合体等组织方式创新给予足够的税收扶持。我们建议: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高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收入免征营业税,减征所得税;对法人、居民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的收入免减征个人所得税;对企业投资高新技术获得的利润用于再投资高新技术的实行再退税。
  3.根据税收政策的内在联系优化创新型政策。创新型税收政策应在税种的选择,扶持的形式上讲求政策的协调性,形成各个税种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具有合力的激励机制,从整体上考虑相关税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税种优惠形成的特点,各有侧重,共同发挥作用。一是税种选择结合现行税制以所得税为主,兼顾加大其它税种,扩大优惠面。二是税收优惠方式应普遍多样并以间接优惠为主。三是规范技术进步性税收优惠资金的使用和评介。
  (二)结合新一轮税制改革完善创新型税收制度
  一是根据效益原则,消除现行增值税对技术创新的副作用。改革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二是兼顾公平统一原则,统一所得税制,降低所得税率,实行产业导向式的优惠,重点促进和鼓励企业对核心技术创新的投资。
  
  三、立足出口贸易竞争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截至2005年,深圳已经连续13年出口排名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7。2005年深圳市办理出口退税190.72亿元。
  (一)港区联动推动港口物流的发展(区港联动、空港联动)
  设立深圳市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国内货物进入园区即可享受退税政策,有利于把深圳机场建设成为国际货运中心,极大地提高深圳市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深圳市在东亚港航节点竞争中的地位,推进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同时,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更好的国际保税物流服务,有效地解决加工贸易国产料件“香港一日游”问题,进一步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走廊区域的国际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入仓退税”试点使出口企业和仓储企业双赢,建议加强宣传,使该优惠政策惠及企业,带动深圳物流业发展
  (三)以外贸出口为核心带动现代服务业、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深圳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一是有良好的区位环境,二是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对外开放优势明显,三是产业和科技优势突出。为此,要着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研发转化能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对制造业的服务。
  (四)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传统加工贸易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面临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贸易壁垒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等压力,其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传统加工贸易投入与产出比呈递减趋势,资源、能源消耗高速增长,机会成本日益增大,而且还带来大量税收管理问题。因此,深圳市应转变发展战略,抓住当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改变依赖传统加工贸易的状况,确立新的城市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限制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深圳。一是有选择性地发展加工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二是推动和引导“三来一补”企业转型;三是加强加工贸易税收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四、巩固和提升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与国际水平相比,深圳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达到服务化阶段,深圳的仍是服务业的强大支撑,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推进器。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服务业乃至深圳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虽然深圳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群。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跨越了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和重化工业的发展时期,直接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阶段。但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比,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即深圳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三来一补”的形式上发展起来的,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高科技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枝独大,工业结构形式单一,而且对外部需求和外资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全国产业链条的低端,主要以加工组装为主。从一定意义上讲,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构成对整个工业产业素质提高的隐患。
  为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高起点发展,必须做到:
  (一)提升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能力并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只有当研发能力适应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时候,企业的研发能力才能为构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最大作用。制约企业研发能力的因素很多,本质上,企业的研发活动就是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不会由于核心人才的流失而丧失,并且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
  (二)采用非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提升深圳企业的软核心竞争力。
  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品牌等专有资源的有机组合,它们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相对于硬核心竞争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效性。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增强深圳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一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通过合作经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或直接购买和外包的方式跟上核心技术发展的步伐。二是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忠诚的顾客链。处在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最外层的包装、服务、广告等辅助因素能够帮助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也能转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实行有效的管理、组织和决策机构,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使企业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出台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发展总部经济要战略先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制度、务实发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道路。一是处理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三方面的关系,促进深圳总部经济发展。二是继续发挥深圳创新活力,促进总部经济发展。三是研究在异地建立工业园以扩大总部经济发展空间的模式。
  (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大型跨国公司落户深圳。
  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创造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改善以治安环境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建立是投资环境的基础。三是大力建设电子政府。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利于促进投资者对深圳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情况的了解。
  
  五、利用物业税改革契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深圳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后一段时间里,深圳应结合物业税改革,将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作为深圳宏观调控的主线,新的政策和措施应在鼓励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调整供求关系、改善供应结构、加快外来人口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建设等方面着手。
  (一)准确定位,理顺房地产业发展思路
  物业税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深圳市应充分利用物业税改革契机,准确定位,制定相关的房地产发展政策。政府对于房地产业的管理主要应是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房地产产业政策的目标应是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房地产业作为深圳的支柱产业今后仍将以一定的速度发展,这是住房社会需求强力拉动的必然结果。因此,深圳房地产市场总体态势是供不应求。针对近年来深圳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应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将保证市场供应、平抑房地产市场、防止供求关系过大波动作为衡量宏观调控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标准。减少行政直接干预,主要通过市场优化房地产资源配置,应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转变政府职能,采取多样性的调控手段
  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实现由主导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由房地产市场的受益者转为监管者。要调整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列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促使地方政府落实经济适用房和普通住房的建设计划。其次,要采取多样性的调控手段,进一步发挥金融、税收等政策的调控作用,控制不合理消费需求。要适时调整房地产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适当控制住房消费信贷规模,减少对投资、投机性购房的信贷供给,加大对房地产信贷监管和窗口指导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放贷行为,防止产生不良贷款。要适当提高个人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贷款成数,取消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提高周转环节中的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税率,并加大征管力度。
  (三)保护合理的住房消费,遏制投机性购房
  要保护合理的住房消费,对改善型的住房消费要继续保护和鼓励,进一步完善住房分配货币化,加快住房补贴的发放,提高居民购房的支付能力。对于投资性购房,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保证其所占的比例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和不在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非理性投资置业。对于投机性购房,可通过限制期房转让、实行实名购房、严格税收征管等措施加以遏制。
  (四)规范房地产企业行为,整顿市场秩序
  针对当前资质管理弱化、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政管理体制转换的情况,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行业管理要转变思路。一是变项目前期审批为全程服务、全程监管。二是加大市场整顿的力度,严格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于违规企业给予曝光和必要惩处,直至清出。三是建立房地产信用档案,惩戒市场失信主体,促进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扩大信用系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与商品房网上销售系统的链接,使其成为购房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宏观调控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市场信息准确、透明、对称、完全,是有效调控市场的基础,也是消费者理性选择的重要条件。为此,要加强相关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五)制定房地产科技促进政策,发展节能建筑
  首先,需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其次,改革供能方式,实行集中供冷,分户计量。第三,增加房地产科技投入,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应用高科技提高房地产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第四,要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备的住宅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第五,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
  (六)加快二手房市场建设,引导住房梯度消费
  二手房是许多发达国家住房供应的主体。要推进存量住房流转,改变传统的“一套房住一辈子”的置业观念,扩大二手房的市场需求。同时降低二手房交易门槛和税费标准,简化交易手续,推动二手房抵押按揭,规范房屋中介。
  
  [参考]
  [1]陆炜,杨震.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2]刘晓光,徐俊莉,施捷.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政策实施效果[J].税务研究,2006,(9).
  [3]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深圳市统计局.2005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与2006年展望[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