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会与2010世博会的投资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奥运会 世博会 投资 风险
一、主办方投资
(一)投资方向比较
历届奥运会主办方,都会花重金来修建场馆,改善等市城基础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3000亿的资金中场馆修建的费用为153亿,抛出20亿组委会的日常费用外,其他将近2800亿的资金全部流向各协办城市的基础建设中。这符合奥运会“向世界展示的理念”。
然而世博会,是世界尖端科技和各国文化的展览会,目标是提供展示平台。因此,其对主办城市的形象景观要求并不像奥运会那么严格。因此,资金大部分流向了场馆建设。但是,世博会对上海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据悉,其“世博效应”的拉动力可达到1:6。但这并不是主办方短期资本回收的目标。
二、投资
(一)实际投资
奥运会的资金大多数流入了城市建设,从而使得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投资机会明显增多,实际性投资会大幅度增加。而世博会资金大部分流向并非城市建设,其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效果比较强。因此投资的方向一般限于中国地区。而世博会主要是为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因此,其投资方向不仅面向中国地区,而且面向各个参展单位。但是由于长达184天的世博会引发经济的冲击波,第三产业的蓬勃仍然是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奥运会和世博会引起的实际投资相差不多。
(二)预期投资
预期性投资是投资商由于具有较高的心理预期而诱发的投资活动。这一投资活动大多数与赛会是否顺利举行无关,但却是由于赛会举行而引发的投资活动。这类投资主要是受到资本对赛会经济的预期。而其预期的好坏取决于赛会筹办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这项投资对于成功举办的奥运会还是即将举办的世博会来讲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三)其他类投资
除了以上两类投资之外,还有一些投资,涉及广告行业投资。这项投资的金额不大,其在整个赛会经济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三、观众投资
由于极具观赏性,奥运会中转播权要占到国际组委会的70%左右,这部分资金看似是媒体出资,但是由于任何信息是付费的,所以最终的转播权出资方仍是观众。除了转播权之外,达到30万人次的观众也会为贡献出价值不菲的门票收入。
但是,对于世博会来讲,由于某些项目并不具有观赏性,因此,转播权的费用将不会成为观众投资的主要部分。相反,门票和旅游收入在观众的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悉,上海世博会将持续184天,预计观众超过7000万人次,各类高规格的活动、接待将逾万次。
四、投资收益与风险比较
(一)主办方成本回收比较
奥运会的盈利始于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功的运营模式也逐渐成为了奥运会筹办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由于主办国家的城市基础建设和场馆建设情况不同,例如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大多数的比赛都在大学的体育场馆进行,且其城市的基础建设状况完全符合奥运会举办地标准,所以,其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仅有组委会运行成本一项,而这一项往往都是可以由盈利完全覆盖。北京组委会的运营成本为2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仅转播权一项就可回收。但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基础建设并不是十分到位,且几乎没有符合奥运会比赛要求的场馆,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建设场馆和基础设施。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中所用资金3000亿中,有2800亿投入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中,153亿投入了场馆建设中。这部分成本很难在奥运会结束时就全部回收。 上海世博会投融资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而盈余主要通过出租行业与行业来实现。
世博会期间的出租服务将包括:为世博会的一般性工作运转提供服务,如接待车辆 、布展设备的出租 ; 向参展商提供生活用品、摄像机、安保设备的出租服务等。因此,从租赁业务角度讲,其风险相对较小。
在门票收入这个项目上,单价为170元人民币,有专家测算,世博会期间将会有7000万游客,其中购票游客为4500万人次,则门票收入将达73亿元。如果不发生重大的灾难事件,门票等旅游的收益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而且,3500万观众在场内的消费如餐饮需求将会是另外一块“大蛋糕”。保守估计,假设在有60%的游客在场内用餐消费,平均每人消费30元,则用餐消费的数额则达到7.35亿元;假设有80%的游客在场内进行饮料消费,平均每人消费10元,则消费的数额达到2.8亿元。除了餐饮的消费,住宿、土特产品等的消费加在一起,回收106亿的成本是完全可能的。
(二)主办方投资收益与风险比较
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本很难在比赛结束时马上回收,由于在筹办期间的巨额投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到位,正好利用奥运会强大的展示力在世界投资者中展示。因此,其经济收益不容小觑。
据悉,其经济收益在投资的过程中就已经显现出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透露,在2002年到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12.1%,比奥运会筹办前增长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这其中有一个百分点的因素是由于奥运的因素所推动的。
谈到收益必定会谈到其对应的风险。虽然GDP的增幅与投资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无关系,但是必定发生在奥运会筹办期间,其必定会有对奥运会预期而导致的投资影响。因此,最终拉动作用的大小,还要看奥运会后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而世博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也有不小的作用。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形成的关西经济带造就了日本经济长达10年的辉煌。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为德国带来了直、间接经济效益高达120亿美元以上,远远高于世界杯和奥运会。而上海作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GDP已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三倍。种种迹象表明,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的上海,现在到了寻求突破性的关键阶段。此次申博成功,意味着新的突破点已经找到,为上海在21世纪初实现跳跃式发展,尽快建成世界级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力。
(三)投资风险比较
对于实际性投资来讲,不管是奥运会实际性投资还是世博会实际性投资,都是企业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符合市场运作,属于理性的投资,其收益与风险就是企业行业内部的标准,或者说是企业想要控制的标准。
而对于预期投资来讲,无论是奥运会的预期投资还是世博会的预期收益与投资,都会有实际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收益与风险。这种收益与风险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而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宏观经济、外部经济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风险是相对比较大的。
(四)观众投资风险比较
对于观众来讲,无论是转播权还是门票收入,都是对赛会观赏度的投资,而其收益为精神的满足。因此,由于观众的心理预期没有固定的格式,因此很容易得到满足,观众的这种投资风险几乎为零。
[1]王皓波, 陈迅:《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要收入分析与预测》 《上海管理》2005/01
[2]郑时龄:《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与上海》《时代建筑》2002/03
上一篇:广西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下一篇:崇左市发展口岸经济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