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以来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相关论研究述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旺霞 时间:2010-06-25

  摘 要: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周期或产出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其关系如何,西方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论。对凯恩斯以来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理论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综述:凯恩斯等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工资和价格等理论得出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结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等流派也肯定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得出应重视预期,注重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等启示与结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关系;新共识;预期
  
  一、凯恩斯以来相关流派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相关理论
  
  凯恩斯以来主要有以下流派对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理论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过研究与论述。
  第一,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综合学派。凯恩斯主义产生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 背景之下。凯恩斯在吸收魏克赛尔、林达尔、霍特里等关于货币影响产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好地阐明了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循环性变动。认为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而总需求又决定于消费倾向和一定时期的投资量,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的波动和非均衡。而且,经济总是不稳定的,不能自动趋于均衡,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使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因而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刚性的存在,货币存量的变动必将导致生产及总需求等的持续同方向变动,即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政策因此被认为有效。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主张很快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所接受,凯恩斯主义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成为通行的观点。他们强调需要积极的干预政策,并坚持当局能够而且也应该使用相机抉择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以使经济稳定运行。20世纪50年代,以汉森为代表的理论提出“反经济周期”主张,建议实行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式,减少经济的周期波动。20世纪60年代,主张实行增长性货币政策,即不仅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量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潜在产量,也要实行货币政策,使实际产量达到潜在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萨缪尔森等人在“工资—价格机制”框架下对货币是否中性问题做出了回答,认为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真实货币余额即产出的持续同向变动,因此认为货币政策有效。
  第二,新凯恩斯主义。70年代滞胀之后,面对货币主义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学派的挑战, 以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马克•格特勒等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者试图维护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观点,他们在继承原凯恩斯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从不完全信息、非市场出清、粘性工资和粘性价格等理论出发,说明了货币政策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认为货币变动会影响到真实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私人部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行为至关重要,因而要重视货币政策的可靠性。他们对货币政策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货币政策应逐步向通货膨胀目标调整,即通过调整名义短期利率进而改变实际利率以适应经济的变化,从而弥补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化。克拉里达、加利和格特勒指出,最优货币政策是实行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费尔普斯与泰勒发现,即使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也是有效的。
  第三,新新古典综合学派。20世纪80年代后,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导致 了宏观经济学领域出现了新的融合化趋势,被称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它承袭了综合学派和新古典经济成分,并将强货币中性加到实际商业周期理论,以价格粘性为基础提出政策建议,认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新新古典综合模型中,货币政策具有非中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加速经济的调整过程,货币政策不仅是理论有效的而且是实施有效的。该学派主要包括两种观点:一是从理论上讲,经济波动不能离开货币政策来解释或理解。二是从规范观点看,总需求必须通过货币政策管理,以产生有效的经济结果。强调货币政策要以接近0的通货膨胀为目标,采取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同时,要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靠性,采取简单、透明的货币政策规则。Alfred Broaddus和Marvin Goodfriend指出:近二十年以来世界上低且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已经证明了其价值,新新古典综合模型为价格稳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泰勒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对执行通货膨胀目标和评价该政策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果中央银行继续集中于价格稳定并保持通货膨胀稳定且较低,可预期目前宏观经济稳定的程度将会持续。Claudio Michelacci认为,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是以通货膨胀为目标,这被称为合意的价格水平稳定或者通货膨胀目标。
   第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基于凯恩斯的基本信条且兼收并蓄各派的观点, 新凯恩斯 主义于90年代有了进一步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不完全竞争这一关键性特征出发,认为货币政策能有效地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从而有益于经济的健康增长。经济活动的水平围绕着由失业率决定的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波动。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幅度和利率有关。而且,供给决定需求,有效需求不会对长期经济活动起决定性作用,而调节供给却能够对经济活动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多的强调了货币政策的作用而淡化了财政政策的作用。这种货币政策作用提升而财政政策作用下降的经济政策主张被称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共识”或“新共识”宏观经济学。“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Philip Arestis和Malcolm Sawyer等构建了一个“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认为货币存量是内生的,在模型中不起作用。Peter Kriesler and Marc Lavoie认为,新共识接受向上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但是认为它在自然率水平上是垂直的。总之,“新共识”宏观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它是“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成分,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重要的;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均衡;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影响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通货膨胀率;长期中通货膨胀率是货币政策能影响的唯一的宏观经济变量。

  二、结论与启示
  
  第一,各个学派的相关阐述及其结论,与其假设前提密切相关。凯恩斯以来的相关学派主张 国家干预论,从不完全信息、非市场出清、工资和价格粘性等理论和假设出发,得出货币产出相关论的结论,主张国家和政府对进行政策干预。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的,工资与价格也不是完全弹性的,市场并非总是处于出清状态。市场的不完全性等使其常常处于失灵状态,需要政府政策的适当干预与调节。
  第二,要重视预期的作用,谨慎地运用货币政策,把握其运用的度与规则。凯恩斯等学派关于 预期的分析对我们有相当的启发。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可忽视、居民等预期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主体的预期及其行为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政策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把握适当的度和规则。既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微调、预调,又要善于把握其范围与程度,应该与一定的政策规则协调配合。
  第三,在货币政策目标方面的启示。稳定币值是大多数学派一直都比较重视的最终目标,而 通货膨胀目标制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采用它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和操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第四,货币政策需要与其它政策协调配合。货币政策是一种总量的间接调控政策,在结构、 微观调控方面不及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所具有的优势。而且货币政策因时滞、效果不对称性等原因的影响,需要财政政策等的协调配合,从而发挥其最佳效果。这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与运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1]John Maynard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M].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1936.
  [2]Clarida, R., Gali, J., Gertler, M., The Science of Monetary Policy: A New Keynesian Perspective [J]. NBER Working Papers 7147,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1999: 1661-1707.
  [3]Phelps, Edmund S., John B. Taylor, Stabilizing Powers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5:, 1977:163-190.
  [4]Goodfriend, M. & King, Robert G., The 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J].Working Paper 98-05,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1998: 231-283.
  [5]Goodfriend, M., Monetary Policy in the 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 A Primer [J]. Economic Quarterl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ard, 90, 2004: 21-42.
  [6]Taylor, John B.,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lation Targeting [J].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Hoover Instit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Nov. 2005: 1-10.
  [7]Claudio Michelacci,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Lecture 5: The 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 [J].CEMFI and UCL, 2006:3.
  [8]Arestis P., Sawyer M, Can Monetary Policy Affect the Real Economy? [J].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No.355. Annandale-on-Hudson, N. Y. The Levy Economics Institute, .2002: 1-19.
  [9]Kriesler P., Marc Lavoie, The New View on Monetary Policy: The New Consensus and Its Post-Keynesian Critique [J]. The Third Australian Society of Heterodox Economist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20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