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奥运时代”我国比赛场馆设施经营战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奥运经济 战略管理 场馆设施 奥运会
社会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经济蓝皮书》,首次将“奥运经济”概念纳入其中。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届时,会有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涌入,北京将形成客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集聚交汇,出现典型的消费高峰效应。奥运电视转播权、奥运产品、广告、彩票、观光都将为北京带来不菲的收入。北京奥组委预测,市场开发收入有望超过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达到20亿美元。奥运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48亿美元~4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390亿元~1490亿元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费用及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将近400亿美元,数额之大超过了以往历届奥运会。据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估计,这笔费用相当于自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总支出的43%。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设施似乎造得都比往届更大:奥林匹克公园面积比雅典奥林匹克中心大5倍,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CEO布赖恩·纽曼说:“北京奥运会有可能成为上规模最宏大的奥运会。”
奥运场馆设施是奥运会遗产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和高规格的场馆建设虽然可以为奥运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保障,但却极易在赛后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主办城市越多地利用现有的比赛设施,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一、几个主办城市奥运会后场馆设施的利用情况
1.雅典
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一年多,场馆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目前,绝大部分场馆还没有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营轨道。主要是由于赛前政府都将精力放在防范场馆工程的工期延误上,未能顾及赛后场馆详细利用计划的制定。赛后有关当局又在场馆及设施的所有权的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休,所以赛后场馆利用不理想。
2.悉尼
悉尼的场馆在2004年以前的利用状况并不理想。2004年开始奥运匹克公园的经营有了起色,这种改善主要得益于2003年政府调整了原有的把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成产业区的规划,将其重新定位为“会展和娱乐中心”。
3.亚特兰大
亚特兰大赛后场馆的利用十分成功,赛后有关团体和机构在申办其他体育赛事方面十分积极,体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保证了场馆能承接大量的赛事活动,如1998年NCAA男子首轮和第二轮比赛、2000年的Superbowl和篮球明星赛、2002年的NCAA男子四强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4.巴塞罗那
由于在建设时考虑到赛后当地居民活动对场地的需求,赛后场馆利用的灵活性很强,利用率较高。1989年~2003年期间,巴塞罗那奥运场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靠自身经营获得,而不需要任何市政府的补贴。期间,这些场馆共举办了4100余场活动,包括38%的赛事活动,如世界杯等,24%的会,11%的家庭活动,其他类活动(如展销会、产品发布会、宗教活动、公司活动,以及活动等)占27%。累计接待23500000以上的观众和16300000以上的游客。
5.汉城
赛后政府非常关注场馆的利用问题,1990年2月,汉城(首尔)成立了专门管理各主要体育场馆的“汉城(首尔)市运动设施管理办公室”,该机构负责对汉城(首尔)主要体育场馆的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有赛事的经营收入、参观旅游的门票收入、市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场地租用费用,此外管理办公室还在体育场馆内举办各类学习班作为副业。奥林匹克公园每年要花800万美元来维修,现在它成为了运动和文化联合中心,也是城市居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二、“后奥运时代”我国比赛场馆经营战略
希腊人眼见奥运场馆与灰尘相伴,现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里空空如也。附近的跳水池已经干涸,而隔壁的赛车场也看不到一辆自行车。奥运场馆:遗产?包袱?北京奥运会决不能把赛间世人的“大喜过望”,变成赛后的“苦不堪言”。赛后场馆利用要多管齐下,变包袱为财富。
1.开展多元化业务,提高场馆利用水平
多元化的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场馆的利用水平,赛后绝大部分城市都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需求,承接了文化、、会展等多项活动。为避免奥运场馆出现“赛事一完人去楼空”的现象,对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这是一条有效方法。北京已充分认识到了这点,借鉴韩国首尔、希腊雅典的经验,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后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大型会展中心、超高层智能化多功能大厅、大型购物中心,奥运会后将成为有吸引力的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奥运会之后也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而在几大场馆群里最值得写上浓彩一笔的,则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鸟巢”和“水立方”所在地。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规划》,奥林匹克中心区将依托一批奥运基础设施及相关项目的建设,发展成为充满活力、体现生机、生态友好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中心,成为集文化、体育、会展、、科技、商务于一体的现代体育文化中心。显而易见,继举办亚运会之后,北京将形成更大的由体育产业延伸而成的建筑群体。
由于在北京奥运安排场馆建设地点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当地发展的协调性,因此,不会出现“雅典现象”。但是,必须及时监督,对于出现的局部问题应给予适当调整。由于北京奥运场馆在功能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的改造费用。如何把当初的考虑变成现实仍需要认真落实,要把全民健身的各项活动及时安排,不要在赛后出现长时间的空缺。对场馆要进行全面的开放,因馆制宜,充分发挥其比赛、旅游、会展、俱乐部、公园等新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大型场馆才能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
2.改变运营模式,增加经济效益。
如果大量的场馆设施都由政府投资,虽然能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如果赛后利用情况不理想,高额的建筑和维护费用往往容易造成财政负担,雅典、悉尼、汉城(首尔)都出现了这个问题。合理使用体育场馆的冠名权,也可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但体育场馆的冠名、广告、转播等商业经营的利益分成比例,要充分体现国家财政前期投入的比例,确保国有资产在经营活动中得到保值、增值。
鸟巢每年的运营成本是四五千万,加上建设费,仅靠广告、门票、宾馆、餐厅等收入,是不足以抵消成本的。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将出售冠名权。国家体育场项目是国内首个“ppp”合作项目,即政府、民间资本合伙制的运作模式。北京市政府提供58%的资金,合作方承担42%资金,负责该项目的设计、投融资(除政府出资外的)、建设、运营及移交,获得2008年奥运会后30年的国家体育场经营权。
3.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经营效益
观念的转变、管理体制的变革、生产效率的提高、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强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所必备的体育社会学、管、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体育场馆的,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我国培养一批体育场馆管理和营销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场馆亏损的局面。
4.强化场馆管理,发挥最大价值
体育场馆的设计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目前的不少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往往与设计上的预料不足关系较小,而与观念和体制的问题关系更大。当前,我们的体育场馆经营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讲效益的使用,一是过分注重效益的禁用(关闭不开)。如果我们具备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人文情怀,我们就将大大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实现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就必须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以体育场馆经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以集约化经济为经营内容,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整体性综合经营管理,使场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
[1]陈明:公共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体育学刊,2004,11(3)
[2]王学实郭惠平:北京奥运场馆赛后经营战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3]新京报,2007-04-09
[4]专家谈“后奥运”:人民日报,2008-02-22
[5]奥运经济加速前进.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12-17
[6]顾冬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
上一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产学研结合
下一篇: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