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分配公平,市场,体制完善
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已从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高度均等的国家变成最不均等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达到0.53,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警界线0.4,紧次于巴西和南非,位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之间、劳资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人口占全国财富的1.4%,60%的存款掌握在10%的储户手中。同时我国弱势阶层人数估计已达1.4亿~1.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和腐败问题一起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要让社会更加公平,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毫不动摇,用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一、我国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指导思想上对公平重视不够
我国的改革开放及化建设是由政府发动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的指导思想对分配结果有很大影响。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主张让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实现先富带后富,等到世际之交的时候再来突出地解决收入不公问题。我国采取的是先发展后分配的战略,而不是像和韩国边发展边分配从而实现收入较为均等。这样的发展战略把公平放在兼顾的次要位置,实际上是不重视公平。在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政府是经济建设的主体,指导思想在强调一个方面时,往往会忽视另一方面。
与此同时,有许多理论认为,收入分配越是高度不均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其理论根据归结起来就是:富人会把自己的财富用于储蓄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穷人的财富都消费了。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分配,大家都可以得到更大的份额,而在这之前的分配都会影响蛋糕做大。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收入差距先扩大而后缩小的过程,这很容易诱导人们坐等收入公平时刻的到来。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把经济部门分为农业部门和现代的部门,主张牺牲农业的发展来发展工业,这对五六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战略有很大影响。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梯度转移推进理论,有利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
2、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初次分配不公平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是长期的过程,现在在相当程度上是按权力分配。
(1)我国产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的后果是农民土地可被任意剥夺。目前失地农民达到5000万人,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权钱交易的需要,低价甚至无偿地把土地送给房地产开发商及外商。由于没有保障产权,极少数人可以在国有改制的过程中化公为私、一夜暴富。1997年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每年流失一千亿,与此同时我国有3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被迫失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分配不公平。
(2)要素市场价格严重扭曲。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中,我国工资所占比例持续下降:我国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1989年为16%,2003年下降为12%,2005年只占到10.91%。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和稳定的需要在劳资冲突中经常站在资本的立场上。
(3)政府掌握太多的资源并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市场化程度不高表现在垄断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人事制度方面,我国的优秀人才走向市场后,他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艰难谋身,而有关系的人可以在国家的要害部门和垄断部门工作获取较高收入。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强的企业和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大量利润,而民营经济处于弱势地位。初次分配的不公平是最主要的不公平。
3、再分配制度不合理加剧了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由于市场而形成的收入差距应在人们的可承受范围内。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可以增进人们起点的公平,是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二元结构,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外,还有地区二元结构、部门二元结构。我国的利益集团结构非常明显,有行业性利益集团、地方性利益集团、特权性利益集团和暴富性利益集团。就城乡二元结构来说,各种资源纷纷由流向城市,这是因为城市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农村,城市是和中心。区域结构也是这样,发达区域具有回波效应的特点,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都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根据这些二元结构的特点,我们从协调发展和分配公平的思想出发,财政税收等再分配政策要向农村、向不发达地区及向弱势群体倾斜。但事实上,我们的再分配使得富者更富,而贫者更贫。我国富人的财产很难统计,向他们征收个人所得税很困难。我国富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不同于西方,他们很少有捐赠的表示。由于我国的弱势群体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表,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我国的社保基金也被层层节流或者被挪用。
二、分配公平与市场体制的相容性分析
1、市场经济体制能提供机会的公平
在市场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市场而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涉,其所遵循的仅仅是市场供求和等价交换规律,不因为自己的出身等不可控因素而受到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竞争的主体,都有劳动的自由,有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职业的自由。虽然市场也分为多种形式,但任何市场都比封建特权制度好,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市场更有竞争性。这就要终止诸如给予外商等的特殊优惠政策,各种所有制权利和地位一律平等,还权于民营企业。自由竞争的市场需要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特别要打破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制度。机会的公平需要各种要素可以自由地流动,机会的公平使人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使人们的潜力充分发挥,以此带来整个社会的效率,让社会充满活力。这正是实现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机会的公平需要制定各方面完善的规则。这就需要规则的制定更加透明,需要分权,弱势群体要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它强调的是价值规律而不是等级特权。我国分配不公平的现实主要在于人们不是通过劳动知识和创造从市场获得财富,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进入特权的圈子,这应成为加快我国市场制度建设的动力。
2、市场经济体制能保证过程的公平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这样的分配制度是公平正义的,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其根本保证。由于人们的出生环境、所受和天赋才能的不同,人们的起点总是不平等的。政府要整顿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扩大中间阶层,扶持弱势群体,以促进人们起点公平。政府给人们创造起点公平的同时,应让市场保证人们过程的公平,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场打破了人们身份地位的限制,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尊重的是价值规律和供求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市场经济体制能促进结果的公平
根据经济学理论,如果人们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那么市场作用的结果——收入分配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因为市场的权力是分散的。而在国家掌握过多资源的情况下,收入分配的结果会高度不均。这是因为权力的集中使得人们只要进入权力圈子、进行一些权钱交易就可一夜暴富。市场结果的公平,指的是没有权力集中在政府时的差距那么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差距一般说来是人们能接受的,而且这种差距是公平的体现。市场竞争作用的结果是企业利润会下降到平均利润,从而有利于分配结果的公平。分配的公平不是没有差距,而绝对的平均才是不公平的,因为人们的才能、机遇与所付出的劳动不同,结果当然会有差别。市场作用造成的收入分配结果差距需要政府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
4、市场经济体制能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公平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的,没有效率的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当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是有再好的指导思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当强调一个方面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另一方面,因此只有市场体制能自动地保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这是由它的内在机制决定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表现在经济主体是自由的,经济主体进出某一行业都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可以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决策。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表现在它是竞争经济,价值规律鼓励人们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产销对路,以此赚取超额利润。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对各方面的人才可以兼容并包,做到和而不同。市场经济是权力分散的,它所需要的信息没有计划经济那样多,经济决策能较客观地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市场经济的经济周期没有计划经济那样的大起大落,从而可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浪费。市场经济体制提倡每个人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这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追求个人利益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从制度变迁理论看来,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的成长过程。
【】
[1] 王培刚:影响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公正的原因探析与治理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07(4).
[2] 田国强:和谐社会构建与市场体系完善[J].经济研究,2007(3).
[3]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