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
关键词:市场一体化 地区协调发展 影响
市场一体化是指一个完整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市场主体之行为受到同一的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一体化的推进将在许多方面影响区域发展。本文将在明确市场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层面上分析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以期得出若干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一、市场一体化的内涵?
在概念上,市场一体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完整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市场主体之行为受到同一的供求关系的调节。另一方面,它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边界(Economic Frontier)”(经济边界是这样一种界限,处于界限两侧的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不能通畅流动,其价格只受到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跨界流动的些微影响。经济边界不同于主权边界,主权边界是由领土边界和经济边界共同构成的。因此,经济边界和主权边界并不一定重合,在同一的国家主权下,也有可能存在将经济划分为不同区域的经济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一体化可以指国家之间市场融合的过程,也可以指同一国家主权下地区之间市场融合的过程。)逐步消失。要明确市场一体化的内涵,必须首先明确经济边界是如何形成的。?
在国与国之间,主权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通常设置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以及要素流动壁垒阻碍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于是便形成了经济边界。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边界不同,一国内部的经济边界通常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地理障碍(如高山峻岭、江河湖泊)。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高山峻岭、江河湖泊往往成为产品和要素流动的天然屏障。?
第二,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充分或信息获取艰难,通常会增大交易成本,阻碍产品的正常流动和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第三,区域市场垄断或商业合谋。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某一企业在区域市场上取得了完全垄断地位,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可能也有能力采取措施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在存在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寡头之间也可能通过公开的或秘密的协议安排,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第四,地方政府的不合理行为。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欠发达国家,如果地方政府被赋予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增长的责任,那么在制度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常会采取经济、行政乃至的手段保护本地市场。?
从迄今为止的历程来看,国与国之间的市场一体化或经济一体化(严格地说,经济一体化不同于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包含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政策一体化。但是,由于大多数政策与市场行为或与市场的结构、运行、结果直接相关,并以市场一体化为目标,为方便起见,本文将经济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视为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观测角度。)大致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经济完全一体等五个阶段或五个层次,其主要内容是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由于造成经济边界的原因不同,国内经济边界消除的手段、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自然也就与国家之间经济边界的消除不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或过程:?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大规模投入,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密度适当的型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为产品和要素的跨区流动创造便利的硬条件。?
第二,区域合作逐步扩大阶段。在这个阶段,地理上相互毗邻的地区,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议,消除产品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壁垒,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之下,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第三,制度建设和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完善维护市场有序竞争及有效竞争的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中央地方关系框架,彻底消除一切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及制度根源,实现国内市场的一体化。?
尽管国与国之间市场一体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手段和过程不同,但是,两者的目标上完全一致,即实现产品和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在市场一体化的状态下,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集团边界内流动不受制度性壁垒的影响,同质的产品、服务和资本要素之价格趋于相同。?
二、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理论推导和实际可能?
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四项关键内容:一是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要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在允许地区发展差距的存在并将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之内的同时,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居民所享受的福利水平差距;三是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区际产业分工格局;四是地区之间的互动要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考察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产品和要素流动对以上诸方面的影响。?
(一)理论推导?
市场一体化意味着产品(包括服务产品)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更加自由和便利。产品的自由流动将直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进而引起一系列的战略性调整,并最终影响整体和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产业分工:?
第一,贸易壁垒拆除之后,企业将获得价格较低的投入品,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企业因此而具有了研发和创新能力。研发和创新,一方面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带来产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将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开拓新的产品市场。而产品需求市场的扩大,又会带来投资需求的增长。在产品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的共同拉动下,经济增长将得以实现。?
第二,贸易壁垒拆除之后,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产品的需求将扩大。这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扩大盈利空间,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贸易更加自由化以后,相关地区将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缩减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规模。这有利于提高相关地区的生产效率,从而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四,贸易壁垒拆除之后,相关地区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产业结构体系,经济资源配置将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得以优化,地区之间将形成更为合理的产业分工。?
理论分析表明,产品自由流动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地区产业合理分工,而且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分析还表明,要素自由流动(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有着与产品自由流动一样的效果:?
第一,发达地区资本富裕,劳动力短缺;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劳动力富裕。资本在欠发达地区边际产出高于发达地区,劳动力在发达地区边际产出高于欠发达地区。区际要素流动不仅将提高区际间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区域整体的产出和福利,而且也将提高集团各成员的产出水平。?
第二,由于有不同的回报,资本要素将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劳动要素则将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资本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将扩大欠发达地区就业总规模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就业规模,从而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福利总水平。?
第三,劳动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将增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减少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从而降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同时,由于外流劳动者将一部分收入汇回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有望提高。?
最后,在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中,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资源)的价格将不会被扭曲而充分体现其稀缺性,从而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更具集约性。因此,市场一体化的推进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实际可能?
以上分析表明,在纯粹的理论状态下,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协调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从经验事实上看,市场一体化对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负面的:?
第一,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有可能加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失衡。在理论上,劳动力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有利于地区均衡发展。但是,这一结论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力的外流不会影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结构。然而,事实上,劳动力不是同质的,而且外流的多是年纪较轻、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因此,劳动力流动往往对高速增长的地区有利,而对其它地区不利。?
第二,资本的跨地区流动可能会加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失衡。在经济扩张中心,不断增长的需求将刺激投资,投资的增加又会增加收入和需求,从而引起第二轮投资,如此形成需求增长和投资增加的相互加强的正反馈,带动区域经济的不断扩张。在经济扩张中心,虽然储蓄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投资需求往往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当地储蓄难以满足投资需求。与之相反,在经济扩张势头较弱的地区,由于缺乏具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机会,当地储蓄通常大于投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系统就会把贫困地区储蓄虹吸到资本回报高且可靠的较富裕和较进步的地区,从而加剧地区发展的失衡。?
第三,地区级贸易活动也可能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欠发地区。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市场的自由运行及其扩大,通常会增强建在经济扩张中心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的产业之竞争优势,而阻碍欠发达地区的成长。?
第四,在现实经济中,伴随着产品流动的通常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JP+1〗伴随中资本要素流动的通常有污染的转移,不加管制的市场一体化常常不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中国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因而有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1978-2004年,中国GDP实现了年均9.4%的增长。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要素在空间上没有实现最优化配置,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据郑毓盛等的,2000年,由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导致的产出损失高达20%(郑毓盛、李崇高:“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中国社会》,2003年第1期。)。另据刘培林测算,目前中国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对国有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部门造成的产出损失,大约是实际产出的5%(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年第145号。)。随着市场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要素将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区,从而推动整体经济增长逼近其潜在水平。?
市场一体化在可预见的将来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可能不同。尽管在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梯度将逐步缩小,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尤其带来的对能源重化工产品需求的增长也会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但是,由于多年的率先发展为沿海地区创造了更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产业配套条件和更大的本地市场容量,加之沿海地区具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源、更适宜的商业文化传统和更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生产要素将继续呈向沿海地区聚集的态势,从而使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条件继续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可以大体判断,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依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其他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市场一体化则有助于推动各地区增长速度的趋同。?
(二)扩大地区差距,但有助于抑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均GDP衡量的地区发展不断扩大。1980-2003年,东部人均GDP与西部之比由1.92扩大到2.62,与中部之比由1.53扩大到2.10。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依然会存在着增长速度的差异,以现有的统计口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将继续扩大。但是,由于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将更加便利,规模也将因之而不断扩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许会呈现趋同之势。原因是: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壁垒渐次拆除和逐步统一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流动,将抑制沿海地区工资总体水平的上升,同时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价格;另一方面,外出打工劳动者收入的汇入,也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
(三)促进要素空间配置的优化,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区际产业分工格局?
各地区要素禀赋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的资源禀赋,应该有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但是,各地区产业结构却具有较强的同构性。下表可见,2002年,包括全部行业在内,与全国工业结构相比,相似系数在0.5以下(包括0.5)的省区只有5个;而相似系数在0.7以上的却有18个,其中,相似系数在0.8以上的有15个,在0.9以上的有2个。不包括采掘业,相似系数在0.5以下(包括0.5)的省区只有3个;而相似系数在0.7以上的也有18个,其中,相似系数在0.8以上的有15个,在0.9以上的有3个。这说明,各省区的制造业具有更强的结构相似性。?
相似系数量值的省区分布(2002年,个)
随着市场一体化的推进,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将更多地受到市场力量的引导,地区产业分工将更多地依托于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那些劳动成本比较低的地区,将会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些资本比较富裕的地区,将会更多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那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将会更多地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那些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将会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
(四)促进地区之间良性互动,在完善的制度框架下,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前,中国地方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地区之间的竞争突破了应有的“底线”,动摇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如:为吸引投资,竞相为区域外资本(包括境内的和境外的)提供价格低廉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降低环境保护标准;为保护或创造新的财源,默许甚至鼓励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存在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为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无视当地经济发展对毗邻地区的影响,以牺牲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换得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1)随着中央地方财权事权的明确划分,及相应地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办相应的事业将有充分的财源保证,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动机将得到削弱;(2)随着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的加强,各地的要素价格尤其是土地价格、电力价格等将逐步体现其稀缺性,在各地引资的过程中,国家利益将因此而得到较好的保证;(3)随着各地的产业准入条件、生产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的逐步均一化,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将遭到淘汰,这些都将有利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四、政策启示?
1.从总体上看,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进程。?
2.与国与国之间的市场一体化侧重于从拆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着手推进不同,国内不同地区的市场一体化则侧重于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中央地方关系框架等方面着手来推进。?
3.作为地域大国,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一体化的需要。如:基础设施化程度不高,高等级的运输线路(包括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不多,路网空间分布不均(中西部路网密度显著地低于沿海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良等。必须继续加大对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4.近年来,国内区域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目前的区域合作多流于形式,国家要支持、鼓励地区之间展开实质性合作。可采取的手段包括:制定全国范围内和特定区域(跨行政区的)空间规划,以协调相关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等;加强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地区发展的能力建设,给区域合作以更多的战略和政策层面上的指导。?
5.十六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现在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尽快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进行系统设计,并择机对现有框架进行调整。新的架构应该能够:(1)确保中央权威不受挑战;(2)杜绝政府对经济运行的不合理干预;(3)保证对市场的有效监管;(4)保证不同地区的公民享受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
6.市场一体化在中短期内有可能扩大地区发展差距。对此,要发挥区域政策的积极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地区差异水平的变动与国家区域政策选择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优先选择公平目标,社会不公平程度要小一些。在不损失市场效率的前提下,利用恰当的区域政策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变动的方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7.实现地区的均衡发展,最根本的是,使要素在不同的地区获得大体相同的回报。这当然需要时间。现阶段的区域政策,应着眼于逐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最终达到上述状态奠定基础。?
8.由于在可预见的将来区域发展差距难以缩小,必须采取措施使不同地区居民享受的生活福利水平不至于差别过大。主要是进一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义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等的资金投入。?
9.由于劳动力跨区流动有助于抑制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除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降低要素空间转移的物质成本外,还需要消除劳动力跨区流动的户籍壁垒以降低要素空间转移的制度成本。
??
〔1〕Maurice Schiff,L.Alan Winters:《区域一体化与发展》(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世界银行:《全球化、增长与贫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5〕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1年第156期。?
〔6〕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德特:《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经济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7〕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8〕冈纳·米尔达尔:“一国地区经济不平等的趋势”,载于《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郭熙宝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9〕Jacques Pelkmans:?European Integration,First Published in 1997, ?Produced by Longman Asia Limite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