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与启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勇辉 吴朝霞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 老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我国国民进一步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难题,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课题。在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中,我们有必要探寻国外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研究和借鉴其改造与振兴的经验,并以此来选择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支点与途径。本文立足于对世界各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的研究,提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的途径。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东北振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指出,任何高速增长的工业部门发展到成熟期以后,增长速度将逐步减弱。从产业结构的演变来看,任何产业部门都经历着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的变化过程。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部门的空间集合体,随着主导产业部门的衰退,与主导产业部门前、后联系的产业部门也随之衰退,使工业基地整个陷入衰退的困境,这是世界各国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客观事物。尽管各国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及其客观原因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作为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如同世界各国老工业基地,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基地也经历了从兴到衰这一历程。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典型的一例。对于诸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重振,国内目前讨论比较多。普遍认为振兴东北应从经济结构的调整、主导产业的选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保障制度的更新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着手;也有人认为,东北振兴的难点主要在于任务重,成本高,以及再投入能力不足。但从国内目前来看,结合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来研究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却很少。因此,本文力图研究国外典型的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衰退、复兴及其改造模式,以此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1 世界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衰退

 

      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后,世界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运输条件,大力发展工业,形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如美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区基地,英格兰中部区等,这些老工业基地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征。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三大工业基地的煤炭、钢铁、纺织等主导产业部门受到资源短缺、市场饱和 、技术增长潜力枯竭 等因素的制约,主导产业部门走向衰退,然而航空、、生物、机等技术密集型部门没有及时地发展成为工业基地主导部门,工业基地缺乏具有增长活力的主导工业部门,在时序上没有形成主导产业链条。另外,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布局过于密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过剩、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严重的一系列问题出现,使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恶化,资金、人才外流,进一步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缓慢。到7080年代,随着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急剧下降,这些地区的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提高,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

 

      2.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分析

 

      世界三大老工业基地出现衰退以后,各自政府致力于其改造模式的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地区的经济突然迅速发展,美国的锈带脱锈,德国的矿山变成了公园,英国的夕阳地带也变成了朝阳地带。

 

      2.1 锈带复兴—美国模式

 

      美国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植自身优势产业,推动合理的工业布局。这是美国老工业基地复兴成功的核心思路。如老区的汽车工业,从20世纪中期到8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在不少州分散发展,以底特律为核心的汽车生产在全美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通过汽车工业的集中和重组发展策略的实施,通过集中生产、技术改造、分工细化、提高生产率、产品升级和不断推出新产品等措施,底特律成为了美国名副其实的汽车工业中心,不但汽车装配基本集中在底特律地区,而且零部件开发与生产基本集中在邻近地区。这使美国工业布局更加合理,对带动中西部地区更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开拓出口生产,构建出口型经济格局。这是锈带复兴的关键。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1993年以后,锈带老区的出口开始高于全国平均数,2000年美国出口名列前10州,锈带老区所在的州占了3个,其主要特点是提前打入发展家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顺应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这是锈带复兴的重大举措。在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日益提高、用工人数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通讯、、医疗等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基点。如抓住东北部地区高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波士顿地区建立了美国的第二个硅谷,发展了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计算机、新材料、光导通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给传统老工业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5)制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政府向老工业基地提供低息贷款,用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拨专款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公共设施,以改善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

 

      2.2 矿山到公园—德国模式

 

      德国鲁尔区的改造历经曲折,从政府的过渡支持到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也实现了复兴,它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在整顿传统产业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2)致力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3)加强技术转化应用。这里的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4)鲁尔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能得到关照。(5)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区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2.3 调整创生机—英国模式

 

      最近几十年,英国老工业区的改造着重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整个经济从以工业为基础向以服务业为基础转变。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一些“夕阳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和经营改革,使其获得生机。英国的钢铁制造业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从1967年起,英国政府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实施老区钢铁业的化改造,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冶炼与轧制、设计与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方面。从业人数由1967年的26.8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5万人,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极大提高,钢材品种大大丰富。(2)依靠市场力量、宏观环境和政策措施为结构调整铺路。部分老工业企业关闭或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产业的崛起和社会的进步,服务业因此不断加强,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在这方面,英国政府从宏观上予以投资政策引导和鼓励,并设立“城市规划援助”,专门用于治理区域产业衰落和城市衰败问题,促进曼彻斯特等传统工业衰落地区的工业改造和区域振兴;把发展高科技经济与改造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一套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3)在不同行业间引进业绩竞争制度,发挥行业监管机构的作用,通过对业绩优劣企业的奖惩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同时,行业监管机构将激励机制纳入业绩制度之中也可以提高这些机构的服务水平。

 

 从美国、德国、英国的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可以看出,尽管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改造模式各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共性的东西:(1)传统工业的改造与新兴工业建立并举。他们在改善产业结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淘汰传统工业,也不是单纯地致力于发展新兴工业。而是对现有的一些还有比较优势产业进行改造与改组,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挖掘原有产业潜力,使其继续发挥优势。(2)以地区经济的发展为目的,大力发展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就业,同时加快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他们都充分利用老工业区的雄厚教育潜力,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的运用转化。(3)制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主要是向老工业基地提供低息贷款和政策优惠,用于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老工业基地公共设施的资金来源于政府专款,并加强改善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

 

      3.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调整,经济结构获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根本消除,重工业、传统工业比重较大,资源性产业已进入衰退期。多数企业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层次较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而且许多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资本金严重不足,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低。另外,东北地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社会负担较重。就东北现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和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时存在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世界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使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3.1 振兴东北老基地是必须的,也是必然能成功的 纵观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和改造,无一不是一部辛酸的工业基地兴衰史。从美国的锈带复兴到德国的矿山演变,尽管历经阵痛,但却能重现辉煌。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是正确的,是对世界形式的正确判断,也是新时期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更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虽然有难处,但还是具有发展优势。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雄厚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人力资源。再者其产业基础比较好,区位优越,、通讯比较便利,这都是振兴东北基地的强有力的基础,也是成功的保障。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互动

 

      世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并不是单纯地淘汰传统工业,也不是单纯地发展新兴工业,而是根据比较优势,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生产的化。如美国的老工业基地对汽车,钢铁工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未来也将是东北工业的一个重要特色。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外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的局面,也只有这样有层次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当然对一些衰退产业地退出,实行援助政策,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3.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是地区经济的振兴,而不是的解困,创新是突破

 

      世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经验表明,改造的重心是致力于整个地区经济,明确地说,就是创造一个有效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包括、保险服务行业。今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应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地区经济振兴作为根本目标,把着重点放在扩大就业、调整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上。要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院校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加大技术创新,并着力做好技术的转化工作,大力开发先进适用型技术,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在制度创新方面,针对老工业基地的特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制度、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要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为标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我们不能把新型工业化理解为单纯的发展工业。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其实质就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故而在振兴东北的过程中,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振兴后的东北,应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4 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输血,更需要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

 

      从国际经验看,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政策援助是必要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也是必须的,给老工业基地一定的项目也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前期,这样的输血尤其显得重要。但是世界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并不是靠输血来完成的,他们主要通过制度的完善,体制的创新等一系列的手段,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微观基础,使其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虽然历经阵痛,但也只有这样,他们的工业基地才能真正的振兴(如鲁尔区的政策转变) 。这犹如一个贫血的病人,输血仅能维持生命,要真正的康复,还是要有造血功能。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是一样,仅靠政策援助、资金援助、项目援助,只能使其度过难关,要想实现东北的真正振兴,这远远不够。比如东北的现有国有企业,即使剥离了他们的社会负担,我想也很难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获得新生。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在市场经济微观基础较好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这里的非国有经济是比较活跃的,而且在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国有经济虽然也占一定比重,但往往已得到较好的改造,大多已采取与非国有经济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形态。相反,在传统的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地区,经济活力不强,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因而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想真正的实现振兴,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配置微观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种造血功能的提高。

  

释:

  
      
①由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化学工业原料逐渐转向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使煤炭生产出现市场销售危机。

     
     
②老工业基地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等现象,产品成本较高。


     ③根据产业结构演化规律、进口替代规律和比较优势在国家间转移的规律加以判断,在不远的将来的世界市场上,重化工业尤其是其中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将成为我国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故而,东北振兴是有经济规律支持的。④有学者认为我国东北不能学鲁尔区,认为在鲁尔区改造前期,由于政府的盲目支持,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结构调整,从而复兴力度不大。


  

    
   
1]苏重基.现代企业区位选择与布局[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木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3.1041.

   
   
3]林毅夫.振兴东北要遵循比较优势战略[N.南方周末,2003-8-292.

   
   
4]魏后凯.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11-12.


      
5]李慧莲.振兴东北,解决问题需要新战略[N.经济时报,2004-12-44.

   
   
6]李诚固.世界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1996.651.

   
   
7]王俊鸣:“锈带”区重放光彩,美国老工业基地在调整中振兴[N.科技日报,2003-12-103.

   
   
8 Michael SteinerInstitutional change in old industrial areas-lessons for 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Joanneum Research Institute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policy.March8.2002p109-111.9Kerstin ZimmerThe old industrial region paradigm re-visitedRegion Studie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einventing Regions In a Global Economy”,April12.2003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