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走势与购买力平价适用性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聂鹏 时间:2010-06-25

[摘要]从欧元诞生之后,其相对于美元的汇率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本文用平稳性检验方法证明了1999年后欧元与美元货币间的长期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是其他外部因素而不是欧元区与美国的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了欧元汇率的走势,用购买力平价预测欧元汇率走势的做法并不恰当。

  [关键词]欧元 汇率 走势 购买力平价 单位根检验
  
  一、引言
  
  欧元的出现改变了欧盟内部的外汇交易状况,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汇兑风险和货币投机的可能,降低了货币成本。但是,欧元问世后兑美元汇率却一路下滑,直到2002才开始回升。总的来说,没有出现剧烈的波动,比较平稳。
  欧元运行至今,兑美元汇率从曾经的疲软不振到目前的逐步走强,经历了一个波动周期,对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地位已形成了严重挑战的局面。本文首先对欧元启动至今汇率的波动作了简单分析,接着运用平稳行检验方法分析欧元与美元货币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从而说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对欧元区和美国汇率分析和预期研究中的适用性。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对其探讨和争论几乎从未停止。Enders(1998)曾系统地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美国与其三个主要贸易伙伴——德国、加拿大和日本1960年至1986年的购买力平价进行了验证,并得出结论,无论在固定汇率制下还是浮动汇率制下,美国与这三国的购买力平价都不成立(杜江、谢志超,2006)。胡援成和田满文(2004)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1999年1月到2003年1月欧元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及利率平价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结论认为欧元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并认为欧元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物价水平之差。赵平(2005)认为通货膨胀对欧元汇率有很大的影响。
  
  二、欧元走势分析
  
  外汇汇率是把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的货币时使用的折算比率,也可以说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随着国际贸易持续增长,汇率在国际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欧元诞生七年多来,其对内价值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性;而对外价值的波动,则反映了国际资本的货币需求发生结构性的转移,使国际外汇市场欧元与其他货币的交易供求发生了变化。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1999年1月-2000年10月末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以1:1.18跌至1:0.82;②2001-2002年,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稍有回升;③2002-2006年,欧元对美元逐步走强。
  
  三、欧元汇率走势与购买力平价适用性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欧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欧元区和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析选取的是1999年1月到2006年7月的91个月的数据。其中,1999年1月到2006年7月欧元兑美元的名义汇率的月数据来自都来自美联储网站和欧洲中央银行网站;所使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全部来自美国劳工网站和欧盟统计局网站。由于欧元区的CPI是以2005年=100的月数据,美国的CPI是以1984年=100的月数据,因此,本文把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转换成了以2005年=100的月数据。对所有数据变量的分析和模型的估计以及相关检验都是在Eviwes3.1中完成的。
  2.欧元汇率购买力平价的检验
  购买力平价理论,简称PPP理论,是将国内物价水平和汇率相联系得到的一个简单关系。PPP理论认为,汇率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即一定时期汇率的变化应与同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即:
  Rt/R0=Pt/Pt (1)
  其中,Rt表示直接标价法下t期的名义汇率,R0表示直接标价法下基期的名义汇率,则Rt/R0,表示名义汇率在t期的指数。Pt和Pt分别表示在t期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式(1)进行变形,等式(1)两边取对数,得到
  et=Pt-Pt+dt (2)
  其中,et=log(Rt/R0),指相对于基年的外汇的国内货币价格指数的对数,Pt=log(Pt),Pt*=log(Pt*),dt表示在t期相对于PPP的离差。考虑到短期的偏离而加入了dt项,如果短期购买力平价成立,则所有的dt=0。

  由于其简捷并容易理解,PPP被广泛应用于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中。但是,正如Dombusch(1976)的“超调模型”中所讨论的,真正的冲击,例如产出或需求的冲击,能引起相对于PPP的永久偏离。长期购买力平价的检验,就是确定dt是否平稳。毕竟,若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是不平稳的,则表明偏离在实质上是持久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认为PPP理论不成立。要注意的是购买力平价考虑了永久稳定的偏离,而序列的自相关不必为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如下的等式定义t期内的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离差序列,即:
  rt=et+p1-p1 (3)
  其中,Pt代表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对数;et代表欧元名义汇率的对数;pt代表欧元区的CPI的对数;rt为PPP的离差。
  如果 序列是平稳的,则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现阶段国内学术界普遍采用的验证购买力平价的检验方法有所不同,国内学者们更多地采用直接对实际汇率序列log[RtPt)Pt]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要么通过协整检验验证名义汇率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要么通过协整检验验证名义汇率与国内物价指数和国外物价指数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来对购买力平价进行实证分析。但是,这些检验方法都是在对购买力平价的条件进行不断放松的前提下进行的,检验得到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即使三变量关系成立,也不能说明购买力平价就是成立的。因此,我们不考虑对PPP进行协整检验,只对 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对 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模型为:
  对于月数据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可能的滞后期不应短于12个月。所以,对最优滞后1期和滞后12期与13期数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不难看出,根据AIC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1期以及考虑季节因素的滞后12期与13期的ADF统计量的值都大于其在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 是非平稳序列,存在单位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欧元诞生至今其兑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并不成立,是其他外部因素而不是欧元区与美国的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了欧元汇率的走势,而且这种外部因素对汇率的走势的冲击是永久的。
  
  四、结论
  
  本文基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进行了实证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欧元汇率和欧元区对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动对欧元的汇率影响显著弱于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动。由此可以看出欧元汇率长期走势并不依赖于美国物价指数的变动。从根本上说,欧元汇率的波动取决于欧元区与美国两大经济体的基本面运行状况以及它们各自的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