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分析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外国直接投资持续流入国民经济各部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引进国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外资引进在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改善产业技术的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显著。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首先使用1997-2005年的三次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及其比重、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构成、GDP的产业构成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等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1984-2005年三次产业的GDP增加值与累计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一、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
产业是同质行业和部门的集合,产业结构即这些行业或部门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的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相应地,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以这种方法划分。目前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如图1-图3所示。受数据可获得性的影响,选取的年度是1997-2005年。
由图1可见,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比重很小,且比较稳定。从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来看,1997-2005年期间,第一产业累计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739902万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7%,且各年的比重都低于2%。其中,2001-2003年中国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最高,达1.9%;2005年的比重最低,仅1.2%。从绝对数据来看,2004年中国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最高,达111434万美元;1998年的金额最低,仅62375万美元。
2.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占主导地位,且呈增长趋势。1997-2005年实际投向第二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占中国同期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72.3%。其中,2004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最高,达75%;1998和1999年的比重最低,这与调整进口设备税等因素有关,但是比重也达到68.9%。同时,2004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对金额也是这一时期最高的,达4546306万美元;1999年最低,为2777980万美元。
3.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呈上升趋势,比重在经历短暂波动之后趋于稳定。1997—2005年实际投向第三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5%。其中,1998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最高,达29.7%;2002和2004年最低,为23.2%。从绝对数据来看,2005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在这一时期最高,达1492400万美元;2000年最低,为1046388万美元。
分行业来看,如图1、图2所示,外国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内部配置不合理,重点投向制造业。1997-2005年间,制造业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重为90.6%。其中,2000年起每年的比重都超过90%,2002和2005年的比重最高,达95%;1999年最低,也达81.4%。2004年制造业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最高,达4301724万美元;1999年最低,为2260334万美元。外商投资领域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食品加工制造业,是近几年中国发展较快的行业,同时也是外商投资较多的行业。
如图1、图3所示,外国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内部配置亦不合理,重点投向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业较好的预期效益和较小的投资风险使之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热点。1997-2005年间,房地产业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重为43.3%。其中,1998年的比重最高,达47.4%;2005年的比重最低,也达到36.3%。同时,1998年房地产业实际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金额也是这一时期最高的,达641006万美元;2000年最低,为465751万美元。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也较高,前者的比重为9.5%,后者的比重为11.9%。其他包括社会服务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与咨询业、、文化及娱乐业等诸多行业,细分到每个行业的金额、比重都比较小。
1997年中国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1998年之后,中国开始了以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结果。而经过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中国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已基本得到解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兴未艾,展示出广阔的前景。能源、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由此而推动的电子、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等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市场的门槛,服务贸易市场增长最快的潜质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比较优势,服务贸易领域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实际使用外资集中在房地产业、运输服务业、服务业、机应用服务业和建筑业等五个行业。
利益最大化动机促使外商将资金投向低风险、低成本、见效快和利润高的产业。总体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在主要投向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对金额和相对份额较大,这是全球化与产业转移的结果,奠定了中国的“制造中心”地位。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与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金额和比重也较高,这顺应了全球服务业的趋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但是产业结构非合理发展状况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与中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
中国GDP的产业构成如图4所示。从1997年开始,虽然三次产业的GDP增加值都逐年递增,但是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1997-2005年期间,第一产业的GDP增加值比重为15.6%,第二产业为50.2%,第三产业为34.3%。但是第一产业在中国GDP中仍占很大比重;第二产业创造中国GDP的一半,第三产业创造中国GDP的1/3。
如图1-图4,比较中国GDP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可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一产业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太低,与其占GDP的份额不成比例;第二产业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高达72.3%,但是占GDP的份额仅50.2%,说明投资拉动对中国第二产业,尤其制造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产业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为25.5%,但是占GDP的份额达34.3%,结合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技术等行业的投资,说明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图4、图5可见,中国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GDP的产业构成存在一定差异。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于20%,但是吸收的劳动力就业比重却在50%左右;第二产业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但是吸收的劳动力就业比重却只有22.5%,说明中国第二产业不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结合实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情况,可知中国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行业为主,不能大量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1/3,吸收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为28%,二者的差距不大,说明中国第三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具有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潜力。
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除直接调整效应外,还存在间接调整效应;而且外国直接投资会产生产业联动效应,因此下面使用EVIEWS分别对三次产业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累计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回归分析。尽管上述分析是针对1997-2005年期间进行的,但是这里的回归分析选取的样本空间是1984-2005年。其中1984年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是1979-1984年的加总。样本空间的确定既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又考虑了样本数量对于调整效应结果的影响。回归结果如下:
其中,PGDPt表示第t年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SGDPt表示第t年第二产业GDP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TGDPt表示第t年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tFDI表示第t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存量。
由回归方程可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与方向不一致。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对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弹性为0.1392,第二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对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弹性为0.0382,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对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弹性为0.0369。即,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增加1%,第一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1392%,第二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0.0382%,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0.0369%。因此,外国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但是抑制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及建议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它包括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其实质是协调化基础上的高度化。合理的产业结构与本国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应该互相适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各部门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在长期,产业结构中三个产业的比重应呈现这样的变化:比重略有上升后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农业比重持续下降然后基本稳定;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
受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济全球化和利益最大化动机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主要投向第二、第三产业,而且在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的配置不尽合理,这种状况不完全符合中国产业调整结构的目标。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协调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正在积极向产业升级的方向演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关键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大力促进第一产业冗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偏高,严重制约中国产业高度化,所以必须使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三是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为中国引进外资提供了产业导向。在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外资流向应有利于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振兴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