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广东的定位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从广东所处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出发,分析了广东作为泛珠三角龙头地位的定位优势,有利于广东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保持领跑者的地位,同时能不断深化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实质进程。
【关键词】泛珠三角;广东;定位
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及其战略意义
泛珠三角概念,最初由中共中央局常委、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于2003年11月3日在“2003广东经济国际咨询会”上提出,并得到了周边各省区的积极认可和响应。泛珠三角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省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为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所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内各地区均直接或间接地与珠江流域的经济流向和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新世纪开端,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演越烈的形势中,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出和走向实质对泛珠三角地区甚至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珠三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珠三角资源有限,腹地狭小,这在很大的程度上珠三角的长远发展。珠三角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依赖周边的市场。从香港经济的发展看,“中国因素”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正是以珠三角为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腹地,才实现了与珠三角的双赢共进。泛珠三角的生命力取决于腹地,取决于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广东省要加快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发展步伐,就更要重视统一市场的战略作用。珠三角、大珠三角向周边省份的辐射过程中,产业是一步一步扩散的,对带动省内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也很有好处。
(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深化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合理契合作为珠三角区域合作最高层次的泛珠三角区域和作发展,除港澳外,涉及内地九省,其中既有广东、福建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处于西部地区的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四省,经济欠发达,资源相对丰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出,对整合资源、改善西部地区经济状况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必须看到前车之鉴,防止西部资源不合理地流向东部,西部地区仍然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的局面。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需要站在国家全局的视角,用战略的眼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观,在东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支持西部大开发,注重资源的合理、有效、可持续利用,争取珠三角区域整体发展的实现以及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泛珠三角范围内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4省区属于西部地区,而江西、湖南两省属于中部地区。在这些区域内,有革命老区,如赣南、闽西、井冈山、韶山、百色、海南通什等地。该区域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桂、川、琼等地),西南各省区少数民族人口达6600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65.15%。该区域还是边疆地区,其中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南亚三国(缅甸、越南和老挝)的边界线长达4800多公里。由于的原因及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上述六省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慢。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框架,通过市场化的形式,实现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对接,产业转移、资金扩散和的衔接,有利于西部地区加快大开发的步伐,也使扶贫工作正落实到实处。这也是抑制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加快老、少、边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广东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取得了很多方面的突破,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进程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各省区的基础设施、交通枢纽、信息平台等的建设投入显著加大,、房地产、等产业合作程度都比以往有较大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新局势下,广东作为泛珠三角的发起者和牵头者,准确而且客观的定位将有利于保证广东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促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广东在泛珠三角的独特地位是确定其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泛珠三角的龙头的首要基点。借助毗邻香港,接近国际市场的特点,广东发挥多面的衔接功能和辐射功能,必将有力地带动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澳门是珠江三角洲和广东通向世界的另一个窗口和桥梁,对推动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欧洲共同体以及葡语和拉丁语系国家的市场有其独特的作用,将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战略性枢纽,成为港穗深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的窗口。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是一个包括港澳和深圳、珠海、广州在内的经济大都市会带。这个大都市会带包括3个不同的层次:香港和广州、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以及实行经济开放的其他市县,如佛山、东莞、中山等,经济实力都不容忽视。广东包括了除香港、澳门的珠三角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广东的其他城市,如汕头、湛江、潮州以及其他县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不同地区范围内分别发挥辐射作用,将与珠三角经济圈一起带动广东和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以下从三个角度确定广东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定位问题。
(一)泛珠三角区域内经济的辐射基地
广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首位。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是新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内地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广东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产总值超过20年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2004年,广东全年生产总值16048亿元(折合1940美元),占全国的11.8%,居全国首位。广东是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571亿美元,占全国的31%。截至2004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800多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达1505亿美元,占全国的1/4。
广东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辐射基地,其定位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品牌扩张、资本输出三种途径实现。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经济实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迅速走过了化的前、中期阶段。该地区地理局限日趋明显,空间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人工费、土地使用费不断上升,广东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为主的格局,已经无法承载珠三角的发展,原有的优势产业难以继续做强,新的主导产业缺乏发展空间。因此广东正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承接能力的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腾出空间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的升级。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广阔,发展空间相对宽松,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但由于缺乏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如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投资环境整体上与广东有差距,后发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泛珠三角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广东是最大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全省已建立一个有近40万工业企业组成的庞大制造业体系。从加工贸易起步到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模式。随着,商业模式的改变和产业模式的优化,近年来,广东的加工贸易出现了几个新的发展路向由浅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外源型经济逐步向内源型经济转变;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由“三来一补”所带动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向跨国、跨区域投资的大中型企业转变;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贸易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4年广东的制造业贸易总值2000多亿元,占全国总值的50%左右,制造产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向两端延伸,产业配套不断趋于完整。随着广东深加工和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势将不断突显,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广东的很多制造产业要向周边省区转移,从而有利于带动“泛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和贸易出口的增长。
改革开放将近30个年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大的受益者,香港、澳门的制造业、资本、技术、信息都首先在广东得到转移。目前,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广东成为国际制造业、资本、技术和信息的主要传播基地,世界500强的企业巨头中,已经有300多家进驻广东。2003年8月,在粤港联席会议上,广东和香港经济重新定位的共识,广东将制造业基地作为定位目标,香港将中心和服务业中心作为定位目标。如果广东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能紧紧捉住世界制造业主要向中国转移的性机遇,进一步利用好接近香港这个的国际性贸易窗口的优势,充分发挥广东经济基础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开放程度高、产业配套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运输发达等综合性优势,积极建设重工业—轻工业—低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工业体系,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推动广东和“泛珠三角”区域走向完整的产业创新体系,成为真正的有国际性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广东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定位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很大的前景。
(三)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科技创新基地
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是由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体系,他们在创新体系中共同参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在新世纪中,国际竞争格局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区域间、城市间科技于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根本所在。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已经密不可分,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素。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增强泛珠三角 区域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广东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从1995年的40%左右增加到2003年的50%左右。同时,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了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0%左右,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成为广东的第一经济增长亮点。2003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突破6100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13%提高到23%,出口额达481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43%。以上三项指标全部位列全国第一。
尽管广东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科技总量不足,增量不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的矛盾,科技有效供给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强大需求。广东省科技部门正加紧制定建设科技强省的具体措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此,广东将引进或聘用30名院士,培养300名省内学术带头人,并培养1万名科技管理和技术人才。广东还实施了一项重大的“借脑”工程,邀请以两院院士为首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了关于提高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研究,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依据。珠三角地区的很多镇一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都与省外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科技项目或建立研究中心。日趋频繁的“泛珠三角”经济科技合作,也为广东迈向科技强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结语
在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广东定位在科技创新基地不仅能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进程,也有利于提高广东的科技竞争力、为广东建设科技强省,争取有利国际分工和创造竞争优势提供动力。
【】
[1]谢鹏飞.“泛珠三角”合作的战略意义及对广东发展的影响[J].南方经济,2004,10.
[2]陈萍,等.广东在“泛珠三角”中如何发展[J].特区经济,2005,(3).
[3]温宪元.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框架与发展对策[J].广东社会科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