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消费的伦理反思
内容摘要:本文在回顾了一次性消费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之后,分析了一次性消费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指出了一次性消费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然后从人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角度,对一次性消费进行了系统的伦理分析,出了相关的伦理准则。最后,以伦理准则为指导,提出从政府、和消费角度解决一次性消费的策略。
关键词:一次性消费 消费主义 伦理
一次性消费正是因为迎合了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大行其道。但一次性消费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一次性消费的伦理研究现状
一次性消费这种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在带来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人们从消费社会学、环境保护学、可持续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认为,一次性消费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是破坏自然环境的不可持续的消费;它的盛行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产物,是现代人去俭崇奢的消费观念变迁的产物;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一次性消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但目前学术上尚缺乏对一次性消费进行的深入系统的伦理分析。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伦理的视角对一次性消费进行研究,探究其盛行的深层社会原因,系统分析其与现代社会伦理的冲突,并最终探索一次性消费的出路。
(一)一次性消费引发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一次性消费品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被随意、随地抛弃的现象严重,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一次性用品多为塑料制品,由于难以降解而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2.资源浪费。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每年因生产一次性木筷,我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而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其中600万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
3.卫生问题。一次性用品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其低廉的价格往往与劣质同行,混乱的市场现状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进入门坎低、监管不严、缺乏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等原因,一次性用品制造企业良莠不齐,劣质廉价的一次性用品充斥市场。
(二)一次性消费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次性消费的形成和流行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它是由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孕育而成的。
1.消费主义与一次性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进步,人们摆脱了物质极端匮乏的束缚,从而进入了丰衣足食的时代。但是,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带来的不是持久的繁荣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次因生产过剩而导致的经济危机,传统的节俭原则成了现代化大生产持续发展的束缚,在这一背景下,起源于美国的消费主义成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备受推崇、及时享乐的消费观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信条。于是,享乐消费主义取代了强调节俭摒弃奢侈的节欲(节俭)主义,消费被鼓吹为成功的标志、人生的意义。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借助疯狂的消费、大量的占有来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物欲。一次性消费也在这一大潮中应运而生。
2.社会压力与一次性消费。现代社会是一个高节奏、高竞争、高压力、高效率的社会,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需要宣泄情感、释放压力、实现个人的“价值”。换言之,消费成了物欲满足和情感宣泄的重要渠道。一次性消费就是在这样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风靡的。一用即丢、方便、快捷,又免去了很多后续工作使得一次性用品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一次性消费越来越受欢迎。
3.科学技术与一次性消费。如前所述,一次性消费首先是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就不会有人从自然中的解放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就不会有一次性消费的流行。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次性消费流行的基础条件。
一次性消费的伦理分析
一次性消费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伦理反思。一次性消费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并不简单,而是广泛而深刻的,本文将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角度对一次性消费进行系统的伦理分析。
(一)人与自然
社会财富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冲突成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最大悖论,其根本的原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衡。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存在一种不可分的整体关系。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无私的恩惠。另一方面,自然对人存在着约束作用。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自然界的某一部分发生了变化,其它各个部分也立即相应地发生变动。自然界正是以这种客观影响和制约人类活动的。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对自然大规模的开发、改造活动。由于片面地追求发展以及对自然无止境的掠夺,人类践踏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酿成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苦果。由此可见,人与自然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与大自然的命运是紧密交织的,所以在开发、改造自然的时候,应该尊重和爱护自然,遵循适当的伦理原则即和谐原则。
一次性的奢侈消费是建立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消费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相径庭。人类这种不合理的生活消费观,违背了和谐原则,已经使自然遭受了巨大的创伤:植被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恶化、物种消失等,人类如今正笼罩在一种空前的生存危机当中。
(二)人与社会
人是社会的产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地生存和发展。社会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社会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有自己的需要,两者在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中共同发展。
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即和谐原则。中国历来注重“和谐”,提倡“以和为贵”。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是以和谐为基础的。所谓“家和万事兴”,社会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唯有共同遵守这一客观规律,兼顾社会与经济两者的利益,人类社会才能稳步地向前发展。一次性消费引发的诸多环境、社会问题,疏远了人与社会的这种关系。
而中国传统的节俭原则也同样重要。物尽其用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物品的价值,是一种简朴实在的消费观;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尊重。相反地,一用即抛的过度挥霍、炫耀行为无情地践踏着劳动的价值。
消费主义者认为,生活消费纯属个人行为,因而漠视个人消费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而恣意过度消费。过度消费意味着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一次性消费正是这种过度消费的产物。因此,一次性用品也是对人类劳动资源的掠夺和浪费。除了产品本身耗用的材料、能源以外,商品从开发、采购、投产、包装等渠道进入市场,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其间劳动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不可分离的,是不可以仅仅从价格角度进行衡量的,一次性产品在价格上固然便宜,但是一用而弃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劳动价值的不尊重。一次性消费的产生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念,与传统的生存美德日益违背。
(三)人与自我
人除了是一个社会人,更是一个以自我的形式独立存在的个体。自我是意识的核心,自我是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精神所在,一个人的思想、言行与情感都受其支配。人与自我的关系应该遵循和谐原则,在这一原则的作用下,人应该努力保持自我的完整而避免其走向分裂。自我的完整与和谐不能通过物质完全实现,因为欲望是无穷尽的。因此,人应该努力在欲望和现实之间保持平衡,而不是竭力放纵欲望。
柏拉图有言:“人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换言之,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反思自我、探索自我、追问自我。正因为如此,人无法忍受无意义与无价值的生活和存在的空虚。所以人总是要超越现实的存在而创造理想的存在。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破除了人们对抽象的理想和意义的追求,使人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寄托在了外在物上,这导致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更加不可实现性。
一次性消费摒弃了传统的节俭观念,使得自我受物欲的干扰和牵制。在传统的时代,人们崇尚一种“去奢从简”的价值观,社会在一种量入为出的节俭型经济状态中。人类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中,在这个平和、安宁的世界里,人们的精神得以寄托,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而今,在物质空前丰富的时代,现代人却深深地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人们曾经赖以维系其安身立命之所的精神家园丧失了,信仰的真空使人们孤独、困惑、彷徨、失落、颓废。反过来,人们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驱动,盲目而疯狂地消费、纵情,寻求各种刺激来纵欲享乐,借以缓解精神压力。
扩大的一次性消费是物欲扩张的反应,而物欲加剧了自我的分裂。物欲的放纵加剧了灵魂的空虚,灵魂的失落伴随着无限制的物欲增长,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人与自我陷入了严重的矛盾冲突。一次性消费的流行正是这种矛盾的表征。所以,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来看,一次性消费的兴起与扩大加剧了现代人的精神匮乏和自我分裂。
综上所述,一次性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性消费与一定的伦理准则相冲突的结果,表1对这些问题与冲突进行了简要的归纳。
解决一次性消费的策略初探
一次性消费的泛滥违背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因此寻求一次性消费的解决之道刻不容缓。解决一次性消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适度消费与和谐发展原则,即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活中,遵循合理消费观,净化社会风气,保持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在个人内心,注重个人精神追求,充实精神生活,构筑圆满充实的精神家园。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从政府、与消费者的角度探究一次性消费的解决之道。
(一)政府角度
政府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端正、淳朴的社会风气,唯有在和谐、端正的社会中,人性才能回归纯朴厚实,人与自然、社会也才能归于和谐。具体策略如下:可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全民道德,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广泛宣传环保知识,爱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通过大众媒体的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消费观;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定相应政策规范并限制一次性用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如提高一次性用品生产的进入门槛;引导一次性产品制造企业合理转型;促进一次性产品生产企业开发一次性用品的替代品;完善一次性用品的卫生检测、监督体系,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保证一次性用品的卫生安全性。
(二)企业角度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其一言一行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企业应树立较强的道德伦理观念,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秉持互利原则,转变急功近利的利己主义行为,对自然、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兼顾企业、社会与环境三方的共同利益。具体策略是:积极研发、生产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如开发可重复消费的替代品,以减轻人类生活、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如在选择制造产品原料时,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或能降解材料,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副作用;彻底转变通过广告等媒体对消费者的欲望进行挑逗的非伦理行为,引导消费者适度、合理地消费。
(三)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应端正个人的消费观;秉持合理、适度的消费原则,彻底改变现时畸形的消费观,节制无穷的物质占有欲。具体做法如下:重拾节俭美德,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并鼓励珍惜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尽量减少或避免一次性消费,坚持循环和重复使用消费品;注重个人精神的升华,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个人在自己充实的精神家园里得到自我的实现与提升。态度决定一切。唯有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消费、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缓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矛盾
:
1.王宁. 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文献出版社,2001
2.李培超. 环境伦理[M].作家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