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进外资中的经济安全底线
内容摘要:国家安全是指一种国家经济免受各种破坏性行为或异己力量威胁或损害的状态。近年来,外商投资中的斩首收购和恶意并购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为防止这种威胁,我们必须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政策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加以防范和抵制。
关键词:斩首收购 恶意并购 外商投资 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种国家经济免受各种破坏性行为或异己力量威胁或损害的状态。国家经济安全,历来受到经济学、学与国际关系学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冷战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国家安全问题的非军事化,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可能源于国内,也可能导因于国外。传统的经济安全研究大多侧重于国内诸多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更多地集中到国际经济运作对本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这种国际化取向使得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使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并有效抵御各种经济风险,以保证国家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取得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倾向。
斩首收购概述
“斩首”原本是一个军事概念,是由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提出攻击敌方指挥系统为首要目标的“瘫痪攻击”亦称“斩首攻击”。在经济方面领域的“斩首收购”是指外资对一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予以收购,以确立优势地位。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近年来,外国投资者选择的收购对象,几乎都是我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机械制造业:目前外资对面临整合、对资金渴求的国内装载机行业第二层次企业青睐有加,并加快了实施并购的速度。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已成功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神钢收购了成工。第二层次的装载机骨干企业已经岌岌可危。此外我国重点行业一批龙头企业——厦门厦工集团有限公司(G厦工母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也都在跨国公司并购的意向中。
食品和轻工行业:即将被香港罗特克斯公司收入囊中的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10多个省市建有20多家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此外,发生在近期的外资并购事件,还有法国SEB集团收购浙江苏泊尔集团。苏泊尔是中国最大的炊具研发、制造商,而且是国内炊具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经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经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宝洁在中国的公司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只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我国大型超市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2006年春节前,欧洲私人资本PAG以杠杆收购了号称国内最大的婴儿用品公司——好孩子,在国际并购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恶意并购概述
所谓的恶意并购就是外商瞄准国内某行业中的垄断企业,进行合资并掌握控股权,然后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迫使合资的中方撤出,外资达到控制垄断企业的目的,并在此之后神奇地使独资公司恢复赢利,最后垄断国内市场,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外资在中国各行业收购中的惯用手法。
食品轻工行业:1999年的南孚电池,其碱性电池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扩张速度世界第一。但南孚被控股后被迫从迅速增长的海外市场退出,如今一半生产线完全闲置。2002年6月,蒙牛与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资机构签署了投资意向,外资获得蒙牛32%的股份。2003年10月柯达与乐凯签署协议,柯达获得乐凯胶片20%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外资进入时独资化倾向愈来愈明显,以前这个比例只有21%,现在已经上升到71%左右。2005年12月摩根士丹利和国际公司分别获得了海螺水泥10.51%和3.82%的股份。2005年12月西门子集团下属企业,全球两大照相机产品制造商之一欧司朗和香港佑昌分别获得佛山照明13.47%和10.50%股份。
机电行业: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中小电机行业技术发展的领航者——大连机电厂,与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资后,连年亏损,仅3年时间就被外方收购。全国唯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其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95%,1997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合资,7年后被该公司收购。
近年来,不论是外商的斩首收购还是恶意并购也好,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来讲危害极大,外商恶意收购或并购表面上好象是为我们国家提供了的更多的外汇,实际所产生的结果是破坏我们的产业结构,削弱我们的行业生产力,瓜分甚至垄断我国市场,直接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产生恶意收购和并购的原因
导致近年来引进外资中出现外商斩首收购和恶意并购原因是多方面,概括起来,不外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一)国际方面
1.经济全球化是根本的国际经济原因。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有限的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新知识和高科技的迅速传播与广泛应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提高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国外资本利用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我国的企业,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部门,对中国的产业能力造成强大的冲击,从而对我国产业的安全与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正如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各国、各地区带来了新机遇,而且对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积极因素。”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斗争是直接的国际政治原因。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决不会改变。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冷战思维,他们从骨子里始终仇视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搞社会主义他们仇视;退一万步说,即便搞资本主义,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可能误认为我们会发展得更快,同样会仇视。他们反对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党必须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会长期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2006年以后我国将基本结束入世保护,入世的好处与弊端都将显现得更为明了。从总体上说,加入WTO利大于弊。对这一点,我们要坚定信心,但同时也要精心应对。一些国家加紧推行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保障措施、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随着保护期结束,跨国公司完成布点开始正常经营并逐渐熟悉我国市场,外资进入我国后的优势也将逐渐显现,挑战最大的可能在第三产业,但第一、第二产业的外资并购或收购情形也不能忽视。
此外,“和平演变”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依然存在,只不过斗争的形式有所改变,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发展能力和影响力的比较和竞争,即“共存竞争”,“和平威慑”。资本主义敌对势力采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多种综合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渗透与争夺,而且方式更加隐蔽、间接,因此欺骗性和危害性更大。这种“无硝烟战争’使本来处于防御状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新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发达资本主国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等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其价值观、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等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合作中存在着政治渗透,友好交往之下有敌对的潜流,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企图利用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及化、现代化的示范效应来吞噬和规范社会主义制度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达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的目的。
(二)国内方面
1.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是吸引外商投资首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全球主要经济体至少高3倍。我国经济增长奇迹对追求高额利润的外国资本来讲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加之,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劳动力资源充沛,这使得对外资的吸收力日益强劲。
2.环境。我国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社会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社会环境也日益开放和宽松。目前我国社会政通人和,政治昌明,正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外资进入市场的方向发展,给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政治社会氛围。
3.政策法规。我国不断调整和出台新的法规政策,大大降低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和门槛。比如:2006年1月,《外国战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大量规避了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府审批等政策性风险。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树立的发展观,在干部考评体系中盲目地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政绩指标,于是在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引导中,大大简化了外商投资收购或并购的审查监督力度,简化了相关办理手续,从而降低了外资并购的操作难度。
4.证券市场。包含我国各行业龙头的中国证券市场,在经历了4年熊市后,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处于低估状态。完成股改的G股公司股价大幅度除权调整后,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市值的低估程度。此时实施并购,能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完成操作。
这是在上述国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5-2006年外资并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并购数量与并购金额急剧上升的趋势在所难免。
抵制恶意收购和并购的对策
面对外商日渐升温的斩首收购和恶意并购潮,决策者和政府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发展本国经济。
(一)必须牢固树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
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经济的自主性及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受干扰和破坏。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扩散,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从中收益。但在西方政府和学者的影响下,我国也有一些人士及经济学者主张实行经济自由放任主义,要求尽量减少政府干预。但是,他们忽视了西方发达国家试图以经济参与来引诱和迫使我国的内外政策发生变化,并最终将我国纳入以西方国家为主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的企图。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旨是强调国民经济的独立自主以及经济主权的自主性。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安全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国扩大开放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在加强国际交流、增进共同利益的同时,保持警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改革发展的关系,如果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发展只看数字,政绩只讲指标,忘记了发展的根本和政绩的宗旨那么就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工作中没有认真研究和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对一般经济规律研究不透,对地方实际把握不准,做不好结合文章,要么千篇一律。在政绩考核上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现行体制下,政绩考核和评价就如同是“指挥棒”,决定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努力方向。考核的指标是否合理,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政绩。根据全面工作的实际成效评价政绩。就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言,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更要看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要看投资规模,更要看项目建设的水平和技术含量;要看城市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变化,更要看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质量等的改善,做到同等速度看质量,同等规模看水平,同等水平看后劲。根据地区发展的特性评价政绩。不同地区出于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的差异,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着力点有所不同。评价政绩时,应尊重和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重点,增强评价的针对性。根据处理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的表现评价政绩。
(三)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从来就是相伴相随的,国家对国内一些企业、一些产业予以保护,这种做法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每一个国家都会做的正常的举动,比如:我国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部门以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都受到了美国政府严格的审查。2006年8月,国家商务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六部委联合发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予以规范,同时特别强调了“国家经济安全”这个概念。《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特别强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其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商务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要求当事人终止交易或采取转让相关股权、资产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保持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学习主体的关键,是不能整体被外商收购控股。建议禁止外资与行业排头兵企业整体合资,或收购其核心业务。特别是企业拥有驰名品牌的,或承担国防科研生产定点任务的部分,不得与外商合资。
(四)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安全运行体系
从总体上讲,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综合系统,主要由产业安全、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处于弱势,又普遍缺乏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有力的防范措施,往往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扩张的牺牲品。我国面临的经济不安全隐患很多,主要在金融、产业、贸易、信息等部门里,这些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引发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因此,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从全局上构建经济安全运行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极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助于防范严重的经济安全问题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为此,应建立一个负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机构组织体系,由该组织体系负责对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工作进行监测、预测并报告国家经济安全形势。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研究提出我国防范和应对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措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研究提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策略,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制定和健全国家经济安全法规。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具体操作上可以考虑成立类似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机构,统一协调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形成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国家经济安全运行体系。此外,还必须着手建立审核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程序和规则,把个别企业的并购案置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视角下考虑,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合资并购案,行业协会有权力和责任提出意见,提交政府职能部门决定。在处置国有企业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管理层和职工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