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田海燕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37个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有16个城市两者的聚类结果不一致,其中东部城市9个,东部城市总体上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距要高于西部地区。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聚类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部城市引入外资比较成功,其GDP中外商所占比重较高,外资的高利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 外资企业
  
  
  我国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很大,但相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异则要小得多。表1列出了2005年我国37个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加上温州、苏州)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直观反映了这种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37个大城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深圳,人均82390元,最低的是西宁,9906元,前者是后者的8.3倍。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仍然是深圳:21494元,最低的是哈尔滨:8273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而且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序和人均GDP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
  从收入角度看,GDP代表着生产者当期生产中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可转化为各经济单位的收入。整个社会的生产者包括了居民、企业、政府,那么,人均GDP是GDP转移到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的人均水平。人均GDP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但并不是GDP提高多少,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同样也提高多少,这要看居民、企业、政府三者分配比例的多少。
  表1的数据表明:人均GDP越高的城市,总体上居民收入所占的份额越低。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在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瓶项的今天,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年37个大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对实际情况进行论证。
  
  大城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分析结果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聚类分析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个新的分支。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亲疏关系)。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具有相似程度的样品(或指标)分别聚为一类,为便于笔者系统地分析问题。聚类分析与回归分析、判别分析统称为多元分析的三大方法。
  本文运用系统聚类法对我国37个大城市2005年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系统分析。
  (二)人均GDP的聚类结果
  运用SPSS软件可以得到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分类结果如下:
  第一类共20个,包括:哈尔滨、海口、合肥、昆明、兰州、贵阳、西安、郑州、长春、长沙、成都、石家庄、南昌、银川、温州、太原、武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福州。这一类城市人均GDP平均为21705元,人均收入平均为10825元,平均后者为前者的49.9%。而且这类城市中除了温州、福州和海口外,均位于中西部地区。这类城市总数占了37个大城市的54%。
  第二类3个,包括:南宁、重庆、西宁,人均GDP平均为10644元,人均收入平均为9281元,平均后者为前者的83.3%。其中重庆为直辖市,南宁为广西的省会,西宁为青海的省会。这类型的特点是人均GDP最低,人均收入也最低。但相对于其他类,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差距明显要小得多。
  第三类8个,包括:南京、大连、宁波、杭州、天津、青岛、济南、沈阳,这类城市人均GDP平均为36089元,人均收入平均为13645元,后者为前者的37.7%,这8个城市中除了沈阳外,均为东部城市。
  第四类4个,包括:北京、厦门、上海、广州,这类城市人均GDP平均为47909元,人均收入平均为17747元。后者为前者的37%。
  第五类深圳,人均GDP82390元,人均收入21494元,后者为前者的26.1%。
  第六类苏州,人均GDP66826元,人均收入16276元,后者为前者的24.5%。
  从分类结果可以看出,整体上人均GDP越高,人均收入也越高,但是相对于人均GDP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长明显要低得多。其中苏州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的人均GDP要高于北京、上海、厦门、广州这几个城市,但它的人均收入却低于这几个城市。
  (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结果
  用同样方法对37个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结果:
  第一类15个,包括:武汉、乌鲁木齐、太原、郑州、成都、昆明、西安、贵阳、海口、合肥、石家庄、长春、沈阳、南昌、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0209元,这类城市最多,除海口外,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第二类5个,包括:哈尔滨、西宁、兰州、南宁、银川,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8651元,这一类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除哈尔滨为中部城市外,全部为西部城市。

  第三类7个,包括:天津、青岛、福州、济南、长沙、大连、呼和浩特,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2471元,这类城市东部占了5个,中部1个,西部1个。
  第四类2个,包括温州和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21149.5元,这两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深圳只比温州多689,但人均GDP深圳比温州多了61282元。
  第五类4个,包括:北京、宁波、上海、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7998元,这四个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的GDP总量分别是城市中的一、二、三位,三个城市的GDP总量加起来有21074.2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11.6%,宁波排第11位。
  第六类4个,包括:厦门、苏州、杭州、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6069元,这四个城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苏州的66826元,最低的是南京的37295元,但两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6276元和14997元,仅相差1279元。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聚类分析结果的差异
  对比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结果,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南宁、西宁、海口、合肥、昆明、贵阳、西安、郑州、长春、成都、石家庄、南昌、太原、武汉、乌鲁木齐、大连、天津、青岛、济南、厦门、深圳,总共21个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结果是相同的。不同的城市有重庆、哈尔滨、兰州、长沙、银川、温州、呼和浩特、福州、南京、宁波、杭州、沈阳、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其中重庆、长沙、呼和浩特、福州、南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均GDP的聚类分组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分组低一级,温州是低四级,宁波低两级,哈尔滨、兰州、银川、沈阳、苏州的人均GDP聚类分组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聚类分组高一级。聚类结果不一致的16个大城市中,重庆、哈尔滨、兰州、长沙、银川、呼和浩特、沈阳7个城市属于中西部地区,其余9个城市均属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11个省,37个大城市中有16个属于东部地区,其中9个的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聚类结果不一致。温州的民营最发达,苏州引进外资做得最成功。这两个城市分别成为了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小和最大的地区。
 世界上其它国家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大致是后者是前者的75%,但是中国37个大城市没有一个在75%附近,除了南宁、西宁、重庆、温州四个城市是高于这个比例外,其余的城市均是远远低于75%这个比例。其中苏州最小,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是人均GDP的1/4。
  全国的数据情况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GDP的46%,在37个大城市中,低于这个数值的城市有:苏州、深圳、大连、沈阳、广州、青岛、天津、厦门、上海、太原、乌鲁木齐、济南、银川、杭州、北京、武汉、南京、哈尔滨、长春、宁波、呼和浩特、郑州。总共22个城市,占总数的59.5%。这22个城市东部城市13个,中西部城市9个。
  东部城市总共16个,其中13个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比低于全国值。只有温州、石家庄、海口三个城市高于全国值。其中石家庄、海口分别为0.498、0.517,只比全国值略高。但是温州就很特殊,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GDP的98.6%。2005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9.5%,是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从总体上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GDP增长与收入增长就越是不相称。
  
  造成聚类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一)与人均GDP的统计方法有关
  人均GDP的统计方法是采用的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存在大量的外来就业、打工者。这部分人中相当多人并没有被记入常住人口中,但是他们创造的产值却被记入GDP总量中,从而导致人均GDP的统计值偏高。
  (二)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
  我国增长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政府、和外资主导投资,偏重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发展,资本密集等等为主要动力推动。有学者作了这样一番估算:外国投资商拿出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而“贴牌生产”更甚,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而我国最多只能得到8%。
  (三)与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特点有关
  我国利用外资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利用的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的绝大部分。以苏南为主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成功引入外资数量最多的地区。作为苏南地区代表的苏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差距是全国最大的。而东部地区唯一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差距微小的温州市,民营经济特别发达,2005年温州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为80.5%,总产值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仅为6.6%。
  同年另一个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不多的重庆市的GDP中个私经济占43%,外商经济仅为6.8%。而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大的苏州市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值76亿元,集体工业产值150亿元,三资工业产值6580亿元,私营工业产值1460亿元,三资工业占了79.6%。外资企业的高额利润计入GDP,但并不会转化成人均可支配收入。
  
   结论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又造成了国内最终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不足已成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温州以外,总体上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差距越大,这种现象的存在预示我国经济消费不足的困境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消失。外资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对其的过度依赖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有副作用的。改变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为国民待遇,为国内资本、民营资本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名牌产品,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对实现经济的持续和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欣.人均GDP相关知识介绍[J].统计与实践,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