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雁玲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境外高等消费的主要逆差国之一,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进口也远大于出口。本文在分析首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首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教育 境外消费出口 北京 问题 对策
  
  利益已经成为目前跨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亦即商业化的境外消费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我国在WTO高等教育服务中的承诺与其他成员国相比是较高的。而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中各成员方在境外消费方面的承诺又是最少限制的。各成员方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市场方面的竞争也最激烈。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主要逆差国之一,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进口额也远大于出口。本文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特征分析
  
  (一)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的规模
  新成立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接受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城市,根据教育部最近的统计,北京地区高校接受的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以往这一比例还要高。从图1可知,1995—2001年以前来京留学人数稳步增长,2002年来京留学人数有明显增加,比2001年增长了53%。2003年由于受SARS的影响,来京留学人数略有回落,但2004年绝对数仍在增长,达到37041人。这种变化趋势充分说明了北京的高校群体在吸引外国来华留学生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预计2008年北京将有10万名外国留学生。但是,表1也说明,北京作为国内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城市的地位正在受到上海的挑战。北京的外国留学生占全国留学生的比例正在减少,而上海正在稳步增长。
  
  (二)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结构
  本文主要从教育消费支出的来源、教育消费层次和教育消费学科分布来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结构的特点。
  1.自费生已成为外国留学生来华接收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全国自费留学生比例多年来一直很高,按照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消费支出的来源来看,这一比例还在逐年稳步增长。1999年为88%,2005年上升到95%,也就是在整个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商业性的教育服务贸易已成为主体,而WTO各成员方承诺的规则是对这类消费有约束力的。表2针对来京留学自费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说明。
  2.来华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仍以进修生为主。以2003年为例,2003年北京共接受留学生29332人,其中学历生9614人,占总数的32%;非学历生19718人,占总数的67%。目前来华留学生绝大部分也是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还不多,但这种情况近年来已有所改善,见图2。历年的来京留学人数中,学历留学生的比例还是偏低,大部分是短期生和语言生,本科生、研究生层次的还不多。因此,北京高等教育服务主要还停留在语言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上,出口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反应出北京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来华外国留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布有所改善。虽然没有有关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专业分布的公开数据,但从北京市高等教育机构在全国的数量和学科分布可以推断应该与全国情况类似。即外国留学生从原来学汉语、文化、中医为主向所学专业覆盖文、史、哲、经济、管理、法学、教育、理、工、农、医等普通高教全部学科门类转变,但后者的比例仍然有待改善。
  (三)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主要出口对象
  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占我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近3/4,其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占当年我国全部留学生总数的45.6%,韩国和日本两国的来华留学生之和超过了60%。2005年略有减少,但仍然分别超过了50%和38%。从2000年开始至2005年,韩国一直是第一大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只是第四、第五大生源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按北京市教委的统计2004-2005学年在京高校招收的亚洲留学生也占到了外国留学生人数的77%。
  

  北京高等境外消费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逆差较大而出口规模偏小
  当前北京高等教育服务逆差较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北京出国留学生与来京留学生数量相差较大,并且在京的外国留学生多为非学历生,学习周期短,而出国留学生多为学历生,学习周期长。即使是在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人数基本持平的2004年,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仍存在很大的逆差。虽然留学生人数消除了逆差,但教育服务贸易额仍处于逆差状态。二是北京出国留学生的费用远远高于来京留学生费用,如清华、北大本科留学生学费定在3000美元左右,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本费定在6000-10000英镑左右。从单个学生的学费标准看,北京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就存在较大逆差。
  一国教育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从教育服务贸易的构成比例来看,目前在四种方式的教育服务贸易中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近几年,北京的高等教育服务出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北京外国留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北京高等教育服务出口的规模与北京拥有的巨大教育资源相比,高等教育服务出口的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出口的学科相对单一且层次不高
  出口的绝对优势仍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汉语语言教育和中医,其他学科所占比例仍较少。这也进一步反应出在竞争性的国际市场中,北京高等教育的整体学科优势弱,教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当前北京绝大多数高校教育服务出口仍局限在校际间的少量师生的短期交流、个别学者互访及低层次的留学生语言教育等领域。
  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高校之间开展的学分互补互换、学位接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互补等服务方式,北京高等教育服务仍处于以接收语言生、进修生为主,留学生中长期进修学习的人数较少,攻读学位的高层次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留学生的培养层次偏低的状态。这与北京出国留学大都攻读硕士学位,教育层次较高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英国在校海外研究生中的20%在伦敦求学,而在伦敦求学的研究生又占了伦敦所有高校学生的28%,高于全英国23%的研究生平均比例。
  (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存在差距
  众所周知,国际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高,突出表现在外国留学生占其学生总数的比例显著,尤其是高层次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留学研究生人数较多(见表3)。北京高校中,即使是招收留学生最多的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也只占在校生总数的10%,而清华大学还不到5%。所以北京高校应加大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力度,争取使北京一流高校留学生的规模和结构接近世界一流高校的标准,缩小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
    (四)服务贸易系统及具体的实施措施欠缺
  从现有的相关教育年鉴,教育服务贸易的管理和统计部门,无法获取系统和公开的统计数据。2005年北京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统计有所改善,但也只是高校来华留学的统计有所改善,缺少北京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不同方式的统计。 2003年,为实现《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工作思路,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优化来华留学生学习环境。
  按教育部的统计,2004年北京市制定的使在京外国留学生规模突破四万人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北京市政府在吸引来华留学方面所作的工作体现在其当年的工作要点中。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1年有关工作要点: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扩大来京留学规模。2002年有关工作要点:加强宣传和引导,进一步扩大来京留学规模,支持高校到境外办学。2003年有关工作要点: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国际学校或学院,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2004年有关工作要点: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使在京外国留学生规模突破四万人。2005年有关工作要点:进一步优化环境,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数量。2006年有关工作要点:实施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制度,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京学习。北京市政府和高校在落实扩大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对策
  
  澳大利亚官方对其2002年至2012年的国际教育结构和发展做出了分析和预测,保守的估计,其中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和收入的比例2002年为44%和52%,2012年为43%和53%。可见高等教育在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北京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状况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来京留学环境可以通过统筹规划和具体落实而逐步完善。
  (一)统筹规划、整体宣传
  北京教委或由其授权的机构应统筹负责北京高等教育的对外统计,并相应进行整体宣传和推广。北京和伦敦同为首都,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目标和定位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与伦敦的留学生规模相比,北京接受外国留学生规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与北京市推进教育化、建设世界一流学术之都的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北京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
  而科学的决策,来自科学的统计和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至少北京要有一个统一的对外宣传的网页,例如,“留学北京”。目前教育部已经开通了“留学”的网站,上海也通过上海教委网站建立了“留学上海”的网页。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更多和更权威的留学北京的信息。北京是在全国70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拥有学科门类齐全的58所院校的大城市,比上海多28所,教育资源丰富,完全可以通过统筹安排打造“留学北京”这一教育品牌,并进一步吸引外国学生来京留学。还可以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作为目的地一起做整合宣传。
  
  (二)完善奖学金体系建设
  目前,国家一级的政府留学生奖学金和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北京只有少数高校设有留学生奖学金。
  目前,我国发展首都的留学生教育,应倡导和社会团体力量积极参与奖学金的建设,充分发挥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在吸引留学生方面的主导作用,增强首都高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北京市设立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奖学金,对留学生的教育层次进行调节,鼓励招收、接受更多的学历留学生和高层次的留学生。
  (三)积极开拓欧美和其他市场
  北京的高等教育机构现阶段应该在巩固亚洲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欧美和其他市场。2004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摘要表明来京留学人数是37041,北京教委2004—2005年统计的在京高校的招收留学人数是19234,两者相差近一倍。这充分说明北京的普通本科院校在吸引来京留学生方面还有相当的潜力。
  在教育部公布的可用授课的34所院校中,北京地区有7所,而市属院校一个没有。上海有上海大学。高校除了可以在讲授语言上给欧美学生多一些选择外,还应该在教学和管理方法方面作一些适应性的改变。例如,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观念要从要求服从向接受质疑进行转变,为一些学、、管理的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提供到我国企业实习的机会等。
  (四)发挥比较优势以加强特色学校和专业的发展与建设
  目前,北京有65所高校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但是留学生人数的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北京市属高校还存在生源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外国留学生来京学习,不单纯是学习汉语,他们也要学习一些特殊技能。虽然一些院校并不像北大、清华那样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但是任何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善于挖掘特长,发挥比较优势来吸引留学生。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提高层次,扩大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人左右。与世界上留学生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北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2004年仅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就招收了48531名外国留学生。2005年澳大利亚招收的81000多中国留学生中有近一半在新南威尔士州。加强系统的规划,北京在这一领域仍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