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TBT风险预警机制的架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静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建立、合理的北京市TBT风险预警机制,并以北京市重点出口行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例,构建TBT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引入应用于领域的CBR模型作为TBT早期预警的模型基础,强调建立完善的TBT社会预警。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预警机制 预警指标 CBR案例推理模型 预警网络
  
  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一般指由于各国或地区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标签标志制度等技术要求的制订或实施不当,而可能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建立北京市TBT风险预警机制的紧迫性
  
  2005年,我国在主要贸易国的TBT通报中列第一,范围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石油化工、纺织、轻工、机电、医药等行业,对北京市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仅就美国市场而言,北京市遭拒绝产品进口多达53批次。随着北京市出口贸易的加快,这些重点行业、产品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遭受到TBT限制的风险将越来越大,建立预警机制已迫在眉睫。
  参照已建立的“WTO/TBT—SPS国家通报资讯网”、“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与预警系统”及“广州市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等系统,笔者认为,高效的TBT预警应采用科学的预警方法技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和快速应对系统,对进出口贸易过程和市场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对监测结果的警情、警兆予以及时发布。
  
  北京市TBT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构成
  
  TBT风险的预警过程可以分为信息监测、信息确认和应对执行三个阶段。相应的,北京市TBT预警机制主要由TBT风险信息监测系统、预警模型系统以及快速应对系统构成,见图1。
  
  (一)信息收集与整理
  TBT信息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未来运行态势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价的反馈信息,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剔除不必要的变动要素,采用一定量化模型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评价分析,为预警提供依据。
  预警信息既包含相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涵盖了出口国、进口国相关的经营环境、政策变化及贸易趋势等宏微观因素。针对TBT预警信息的有效采集和处理,国内已有学者从技术上提出可实行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的监控与收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也应发挥自身力量。TBT的设置大多受其国内利益集团的推动,进口方与出口方的行业协会或进、出口企业具有相同的利益关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来源。
  (二)建立TBT风险预警模型
  笔者认为,TBT风险预警模型就是要借助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建立预警指标(自变量)与危机发生可能性(因变量)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函数关系。根据这一原则,模型应重点包括预警指标和模型建立。
  1.预警指标的设立。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是依据对TBT不同阶段的分析,在关键点处设立预警指标,对TBT风险进行判断。一项TBT措施的出台,既有实施TBT国家深层次的因素,也有我国出口秩序、行业企业的自身因素,监测指标的设置就是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反映。
  监测指标的选取应涵盖四个主要方面,包括描述某一具体出口行业的特征性指标;与双边贸易相关的指标;与政策制定者偏好相关的指标;以及会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有效力量指标。此外,预警指标的建立还应对重点行业和主要进口国家予以特别关注。
  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为例。2005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974216万美元,占北京市出口比重的31.5%,同比增长67.4%,是北京市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依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划分方法,可以选取R&D密集度、科技人员比重和可见产品技术的复杂程度(产品的技术水平、产品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等)为其行业主要特征指标,综合其他因素,可以建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预警指标体系,见表1。
  

  TBT风险预警本身是一种模糊现象,依赖于很多因素形成,需要对预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研究方法,在预警系统中,将预警指标体系视作一个评价系统,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描述分析,考虑与被评价事物(TBT风险)相关的各因素(各预警指标),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判定当前TBT风险等级。
  2.预警模型的选择。结合TBT自身特点,基于案例推理的CBR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CBR是基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CBR的推理过程为:按一定的形式向系统描述当前案例;从案例库中检索相似案例;若该案例与当前案例匹配程度很高,则输出相应案例结果,否则需要对结果进行修正;对判断结果进行评价;将案例加入案例库中,备日后所需。
  将CBR应用于TBT预警研究,要求建立完善的TBT案例库。根据其指标情况、行为知识和专家经验等重要信息,匹配“最佳”案例。近年来,我国遭遇TBT的案例屡见不鲜,通过收集整理这些案例,形成案例库,可以为有效预防和化解TBT提供直接而宝贵的经验。
  (三)建立快速应对机制
  建立快速应对机制的目的在于为预警监管部门提供一个快速、简明的框架,根据TBT风险程度的强弱判定,采取不同对策,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快决策,见表2。
  
  预警完善策略
  
  (一)建立四位一体组织体系
  高效的预警机制需要合理的组织体系作依托,的组织体系能够将政府、行业协会、有效的协调起来,促进各相关部门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并有能力组织力量与国外相关机构,如外方商务部、各级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就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谈判、协调。
  成熟的预警组织应具有这样的特点: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信息,在国家的层面上协商解决争端;行业协会随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动态数据和分析报告,企业自身也要成立国际市场信息研究部门。构建国家政府、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四位一体、协调合作的TBT预警机制,见图2。
  
  (二)建立双向交流与反馈机制
  国家、地方、行业协会及企业实现组织内信息的双向交流、数据的双向交换。协调中心构成整个体系的总指挥,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使各驻外商务参赞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中协同工作,避免出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信息收集繁复,无法实现共享的现象。此外对经TBT预警机制处理过的案例,要进行后续跟踪研究,一方面因为TBT措施的不断变化,要求对发生变更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深入地跟踪研究,可以为日后提供经验,充实案例库。
  由于反馈机制的存在,有关部门可以在发现接收到的预警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时,及时反馈回预警中心,作进一步处理,以保证预警的实效性。
  (三)借助社会力量扩大预警网络范围
  在美国,广泛存在着一些专业机构或者是私人股份制公司,依靠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分析以获取利润。企业不仅可以从这些机构获得重要的信息分析,还可以进行战略上的咨询。笔者认为,我市有条件的出口企业也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聘用相关专业公司作出行业分析和预警报告。对于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机构设置、人力安排等限制,无能力自身完成市场准入条件的调查研究,有关WTO规则等问题,也可以“外包”给专业机构。
  
  参考:
  1.王建民.管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经济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蓝公华.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J].兰州学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