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对“十五”期间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买方市场的特点
90年代以前,我国大多数品处于短缺状态。在这种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各产业的模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总量快速扩张,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生产能力,而且工业的财务状况也相对较好。但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之后,许多产业陆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在近两年,各产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稳定下来,买方市场的格局得到了巩固。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在“十五”期间,买方市场的格局不会发生逆转,而且还有可能强化。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买方市场是市场尚不成熟情况下的买方市场,是经济尚欠发达情况下的买方市场,是高额群众消费远未形成情况下的买方市场,所以具有同发达国家买方市场所不同的特点。不看到这些特点,就不能对我国的买方市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就买方市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何种影响有一个正确判断。
首先,我国的买方市场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特点。这种特点体现在供给结构同需求结构的整体错位上,技术水平低的产品严重过剩,高性能、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却很紧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钢铁生产大国,但冷轧薄板却有巨大的供给缺口,自给率仅65%左右,不锈钢自给率更低,仅15%左右;我国的乙烯生产能力也是过剩,但同时高性能的醋酸乙烯聚合物的生产能力却不足,每年要进口 200万吨左右。这种买方市场的结构性特点,说明只要我们能够致力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仍然有较大潜力。
其次,我国的买方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政策抑制性。我国地区的购买力和实际消费额长期低于城镇地区,也长期低于其应有的水平,这与我国城市化进程过慢有密切关系,而城市化进程过慢,又与较强的政策抑制性有关。例如,彩色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商品在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在农村地区的拥有率却很低,消费增长较慢。我国城镇消费,特别是像汽车、住房等十万元级的消费品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与政策抑制有关。我国的投资品基本上处于过剩状态,这又与民间投资受到很多限制而难以活跃有关。所以,在我国买方市场的背后,还存在着广泛的市场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调整有关政策,摈弃某些抑制性的内容,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买方市场将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和进一步强化,将使我国“十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变化,我国的产业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1.产业竞争强度将进一步提高。竞争会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尽管目前有些行业竞争过度,以至政府想以行政手段来限制竞争,但这也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既然买方市场格局在“十五”期间不会逆转,而且还有可能强化,那么竞争就难以缓解,并将进一步加剧。如我国的彩色电视机行业,就由于买方市场加剧导致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竞争,至今已经发生了6次价格大战,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政府想制止也制止不了。尽管价格竞争引起各方争议,但其正面作用也是不容否认的,不但挤出了“洋品牌”,也消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行业高额利润,迫使企业降低成本和开发新产品,同时也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2.行业平均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大部分企业财务困难程度将可能加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必然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降低,依次为4.21%、3.82%、3.09%、2.57%。我国的彩色电视机行业,几年来价格一降再降,有些产品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使利润率降到了最低点。估计“十五”期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行业利润率的下降,使大部分企业更加困难,不但自我积累和开发能力下降,而且偿债能力低下,将许多竞争力差的企业带到破产的边缘。当然,当行业利润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从而使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得到改善,行业利润率转为正常的平均利润率。但这是一个无情的结构调整过程,能否克服阻力在“十五”期间实现,以及会在多少行业实现,则与体制转换和深化改革密切相关。
3.竞争手段将逐步从价格转向品牌、技术和服务质量。
价格是企业竞争的基本手段,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使企业无利 润可言,所以竞争手段将会逐步转向价格以外,如产品技术含 量、品牌、服务及营销和服务的覆盖面等,这就会促进技 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会刺激企业追求品牌知名度和规模优势 。如海尔、TCL、春兰等企业,在他们原有的主导产品获得 稳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进入其他产品领域且一举成功,在很大 程度上靠的就是他们的知名品牌和巨大的营销网络。近几年来 ,我国家电行业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显著改善,数码电视机和 纯平、超平电视机及变频空调、健康空调等大量出现,售后服 务开始走向规范化。估计“十五”期间这种现象在许多产业将 逐渐成为主流。
4.出现两极分化。竞争的白热化势必导致企业的两 极分化,而我国买方市场的结构性特点更加促进了两极分化的 形成。我国的市场过剩是低水平重复造成的,真正技术含量高 、质量好的产品是有很大市场空间的。当大部分企业在低水平 竞争中逐渐萎缩时,也会有少数企业能够敏锐地看到市场需求 ,果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使企业进入新的一轮快速阶段。 企业的两极分化,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一方面会产生大 量的亏损企业,造成行业困难,另一方面,又为以优势企业为 龙头的产业重组和集中度的提高提供机会。
5.集中化趋势将得到加强。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企业一哄而上,导致生产能力分散,规模得不到实现。但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两极分化,就会出 现集中化。近几年来,在一些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就已出现 这种趋势,如在彩色电视机行业,产业集中度有明显提高,1 997年彩色电视机销售量前3名的企业占全部销售额的50 %左右,前10名占90%,远远高于90年代初的水平。在 “十五”期间,这种集中化的势头还将持续发展下去并有可能 得到强化。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集中化,集中度 的提高更容易发生在规制性弱、规模经济性强的行业,如家用 电器等行业。相反,在规制性较强、能获得规制利润的行业, 如汽车、石化等行业,集中度的变化则复杂得多,由于各种力 量推动新企业的进入,集中度甚至在一段时间会降低,当进入 者越来越多,导致规制弱化和竞争强化,集中度又有可能转为 上升。
6.产业重组浪潮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大部分产业都存 在着总量过剩、规模分散、竞争过度的问题,这既是低水平买 方市场形成的重要原因,反过来看,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强化又 加剧了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重组就是一个合乎逻辑 的选择。近几年来,一些产业已经出现了重组,这对于实现规 模经济、抑制过度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许多行业的 重组蓄势待发,可以预见,这样的产业重组将会更大规模地出 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重组面临许多体制、政策和机制障碍。 重组能否顺利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有赖于调整主体和调整 方式的转变。
7.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将会提高。我国企业“大而全 ”、“小而全”的问题一直非常严重,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的专 业化分工水平低下。在商品短缺、缺乏竞争的条件下,这有其 合理性,因为通过“大而全”、“小而全”企业一方面可以争 取和占有更多的国家资金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专业化 分工协作所带来的违约风险。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竞争的 加剧,企业越来越珍惜合同,企业在生产协作方面违约的可能 性降低,这将促使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在轻工、家电等长 期竞争激烈的行业,近年来就已出现专业化协作水平提高的趋 势,如TCL,其传统主导产品是电话和彩电,当其进入冰箱 行业时,主要是依靠OEM定单生产;北京糖烟酒公司的“京 酒”,也是委托五粮液酒厂进行定单生产;在服装行业,已经 出现了由OEM向ODM过渡的迹象。专业化协作水平的提高 ,会使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不但规模 经济更容易实现,而且会有利于大企业和小企业“分层竞争” 格局的形成,小企业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8.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走向集约。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 ,企业热衷于铺摊子、增加产量、扩大规模的粗放经营方式已 无法维持。如我国的钢铁和石化等行业,以前产品供不应求, 所以十几年来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却要 慢得多,但买方市场的形成、竞争的日益加剧,迫使企业更新 设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工 艺水平。目前这些行业的大企业都在积极着手准备进行大规模 的技术改造,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同时,国家也将鼓励大企业 建立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研机构同企业的结合,将有利于实 现产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9.对资本市场依赖的加强。由于竞争加剧,企业面临工 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集约化经营的巨大压力,企业需要大 量的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但是,由于行业利润 率的不断下降,企业积累能力大为弱化,不可能依靠自身积累 迅速筹集资金投入再生产。现在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偿还能 力低下,导致银行惜贷,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取得资金越来越困 难。因此,企业将会更多地依赖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资本市场 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事实上,像电视机行业 的康佳、TCL、创维等企业,由于他们较早地进入资本市场 ,懂得资本市场的运作,所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十五”期 间,企业对资本市场依赖的加强将会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更快地 发展,当然资本市场能否顺利发展还要看上市公司的质量。
10.一些受到政策抑制的产业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我国买方市场在某些方面是因为政策抑制造成的,市场需求受 到压抑,产业发展而受到制约。如果抑制政策出现松动,这些 产业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在未来几年,如果内需仍然 不振、市场的“买方”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家对某些抑制性政 策调整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如我国的汽车,有大量的生 产能力放空,这与一些政府部门、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 税费收取、行驶限制等方面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如果有关抑制 性政策真正被取消,汽车工业就会获得一个大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