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娄玲飞 时间:2013-02-15
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 据。再次,要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固定 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 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 伍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选拔和造就一支思想正 确、作风踏实、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 于管理的固定资产队伍;学校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管 理技能加强培训,而且还要帮助其树立爱岗敬业、廉洁 奉公的意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 制。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 用效益的基础,也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 制度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做到既有 章可循、堵塞漏洞,又方便管理、提高效率。第一,要完 善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 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 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学校资产管理部 门应定期组织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各级资产占有 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清查数据的准确性;通 过定期盘点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情况, 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 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 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 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 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要完善采购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对提请购置的 重要仪器设备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所购资产的经 济性和有效性;对一般资产应根据资产清查情况确定 是否可以进行校内调剂,尽量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第 三,要健全资产使用保管制度。资产投入使用后,应按 照重要性原则和分级管理要求,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 和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所购资产的使用情况和 维护情况,确保资产的正常使用和性能的完好。对出 于教学科研需要必须由个人长期持有的资产应纳入各 部门管理,由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第四,要完善资产管理财务制度。应建立资产管理部 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工作机制,对资产已投 入使用而财务票据未到的情况应及时估价入账;对盘 亏和报废的资产,要先由资产评估小组对待报废处理 的资产进行残值评估,后再按规定的报批程序及时进 行资产核销并确定残值收入。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 门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五,完善资产管理监督制度。审计监察部门应参与 资产管理全过程,重点关注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合理 性,基本建设的合法性、真实性,重要资产的使用状况 和结存情况,以及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发挥财会部 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引入权责发生 制。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必然要求财 务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 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建议在其会计核算中引入 权责发生制。实行责权发生制是如实反映资产、负债、 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需要,是全面反映财政、事业 资金运动过程和单位工作业绩的需要。[3]二是对固定 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 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 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 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 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 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 统一。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的 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发展市 场经济重要手段的一种产业,客观上也要计算投入与 产出的比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校就具有现实意 义。建议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可参照企事业会计制度采 取分类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设“累计折 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年度终了对 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存在发生减值迹象的固定 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 减值”。三是要加强对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核算。由 于以往购置的资产没有计提累计折旧,报废的资产涉 及残值评估、组织残值收入与核算等问题,因此,应建 立一个由校领导牵头,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固定资 产残值评估小组,搞好报废、处置资产的残值评估和核 算,防止资产流失。四是突出财会部门的地位,充分发 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 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 作,把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运用的关口,确保 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为高校的决策 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涛涛.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04(1): 17-18.
    [2]徐朝宏.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 2006(2): 47-48.
    [3]刘淑玲.高校会计核算新思考[J].会计之友, 2010(4): 74-7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