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服务业对经济研究论文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关键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结构;弹性模型;自贸区;经济贡献率
一、中日韩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截至2009年中国、日本、韩国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亚洲第二、第一和第四。中日韩间相互贸易总额约为2000亿美元,其中,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呈逐年攀升的态势。由此得出结论,建立三国自贸区可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市场,推动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
在统计意义上,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因此本文采用第三产业的数据来代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的统计指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三国的服务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从服务业规模分析,日本最高,中国次之,韩国最低日本在服务业规模上始终处于绝对优势,远远领先于中国和韩国。在1990年之前,中国和韩国的服务业在规模上接近,都处于较低的规模水平。在1990年之后,中韩的服务业规模都逐渐呈现上升的态势,且中国的服务业在规模上已超过韩国很多,近年来已超过韩国两倍。
2.从服务业比重分析,日本高于亚洲平均水平,而中国和韩国低于亚洲平均水平1980年之前,日本和韩国的服务业比重接近亚洲平均水平,之后日本和韩国的差距拉大,中国在1990年之前和亚洲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但1990年后差距缩小,慢慢接近韩国的水平,但韩国和中国离亚洲平均水平均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见,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仍与他国有一定差距,中国的服务业的比重仍然较低。
3.从服务业劳动效率分析,日本高于其他两国,中国最低日本在服务业劳动效率上仍然具有绝对优势,2006年其人均服务业收入就已达到20000美元。而韩国虽然规模上远不及中国,但其人均产值远远超过中国。2001年起,其人均服务业收入开始超过5000美元,但仍然未超过5500美元/人。而中国人均服务业收入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至今仍未突破1000美元/人。中国的人均服务业收入是日本的3/100,韩国的1/10左右。
4.从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分析,中国的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于日本和韩国,并且波动幅度较小中国服务业的环比增长指数高于日本和韩国,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韩国服务业增长速度在2003年以后低于亚洲平均水平,日本的服务业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其环比增速在三国中最低。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和韩国的服务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中国的服务业具有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
二、中日韩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对比分析
Romer(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短期经济增长源于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资本、劳动和技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同时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则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此处借助于产业结构模型来得出服务业的产出弹性系数,用产出弹性系数来代表三大产业分别对经济的贡献。
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为:G
v=C+b1 G1+b2 G2+b3 G3+ε其中,Gv代表总产出的增长率,C为常数项,bi(i=1;2;3)表示第i部门的产出弹性,G1、G2、G3分别代表第—25—业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的提高是由三大产业增长率的提高所贡献的。
中国的产业结构回归模型为:
Gv=0.006254+0.254373G1+0.489068G2(1.448194)(7.339551)(16.10507)+0.231013G3+[AR(1)=0.597876](5.157927)(3.231903)R2=0.978959 D.W=1.765581日本的产业结构回归模型为:Gv=0.000441+0.370969G2+0.566097G3(0.243713)(13.87598)(8.629521)R2=0.953885 D.W=2.300672韩国的产业结构回归模型为:Gv=-0.002479+0.069290G1+0.308469G2(-1.072753)(5.865694)(11.77314)+0.693907G3+[AR(1)=0.402986](13.94545)(2.273233)R2=0.986505 D.W=1.878896亚洲的产业结构回归模型为:Gv=0.000736+0.431626G2+0.526373G3(0.305609)(15.19700)(7.757146)R2=0.967214 D.W=2.636709根据各国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综合来看1982年以来的数据较为平稳,所以以各国1982—2008年的数据得出各国的产业结构回归模型。模型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以上模型的参数都可以通过t检验,调整后的判决系数R2都接近1,这说明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具有整体的解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