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学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仲崇萍 时间:2013-02-15
【摘 要】:倡导“包容性增长” ,符合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射出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提出背景 核心内容 实现途径 经济学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一个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在2009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两次倡导“包容性增长”。从胡锦涛主席对“实现包容性增长”阐述中,不难看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就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笔者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知识对“包容性增长”分析如下:
        一、从提出背景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
        符合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国内因素看,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了渐趋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现象。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另一个事实同样不能否认:那就是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区域、城乡和行业差距渐趋扩大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群众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日趋加剧,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就是要修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好的达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从国际因素看,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两极分化。正是因为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在促进国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国际经济和社会发展背离了“惠及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及所有人群”的愿景目标。“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旨在唤醒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发展民族经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真正让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所有的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积极成果。
        二、从核心内容上看,“包容性增长”折射出的深刻的经济学内涵。
        “包容性增长”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点,即“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容性增长”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容性增长”主张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和所有人群,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高度一致,甚至可以这样说: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在国内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
        第二、包含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容不难看出,“包容”即公平、“增长”即效率,“包容性增长”就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没有“增长”,“包容”就失去了物质前提。换句话说,“包容”的实现只有在“增长”即生产力发展、经济效率提高、社会财富增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包容”,“增长”就丧失了实现的保证。也就是说,只有实现“包容”,让经济和社会发展惠及所有的地区和人群,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实现高效发展。尤其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处理好“包容”与“增长”的关系,既要加快“增长”,又要促进“包容”。
        三、从实现途径看,“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体现了丰富的经济学道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