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证分析与对策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仲兆林 时间:2013-02-15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1年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的横截面数据,利用SPS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In GDP=0. 91 + 0. 988 M + 0. 593 InK + 0. 405InL ( 3 ),其模型拟合优度标准R2=0. 920,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3)又可写成:GDP = 2. 512 e0.998MK0.593L0.405。" 
    GDP对信息化指数M的弹性为EGDP / EM=2. 686。可见信息化指数M对GDP的影响较大。这一弹性的经济意义为:信息化指数M每增长1 % , GDP就增长2. 686% . 
    因此,信息化因素已是江苏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在信息、资本和劳动这三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资本排在首位,信息化因素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二大来源,其对江苏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江苏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的对策选择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是同江苏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制度与环境相对完善等现实优势联系在一起的。但是,江苏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中,还面临着电子信息产业吸引资本的能力较弱、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度低、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进程缓慢等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下列推动江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1.政策扶持.优化投资环境。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信息商品化、信息服务个人化、网络化,都需要信息政策的引导。信息化的政策的制定必须综合反映政策环境和政策需求,在明确的工业化发展目标下,对信息化环境加以适时调整,对信息活动加以引导,促进工业发展。要加大扶持和投人力度,形成以政府投人为引导、企业投人为主体、社会投放和外资投人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省财政每年预算内适当安排部分资金,建立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基金,用于重点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创新项目、示范工程信息网络及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也要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扶持江苏信息化发展,为江苏的工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给予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支持。可借鉴印度软件发展的经验,发展江苏的软件产业。印度的软件产业之所以发展速度惊人,其主要的原因是政府给予软件企业10年免税的政策扶持,把信息技术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完善工商、税务、金融、劳动、人事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改善软环境,形成促进创新创业、产业集聚的机制,使江苏成为承接信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突出发展重点,引进关联程度大、产业链条长的龙头型项目,积极发展与主导产业配套的相关产业,促进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和关联互动的企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分别在软件、微电子、光电子、通信、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等方面的重点经营,强化专业功能。加强配套协作能力建设,整合产业链条,加大聚集力度,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产业链,创造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的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3.加快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工业化的主体和基础主要是指企业,企业不做基础准备,工业化无法被带动和提升。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与体制的更新与适应的过程。它包括企业管理机制、企业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素质,在企业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与信息技术专家之间形成有机的合作,将信息化广泛应用于企业重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产业调整中,使企业数据通信网络化、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流程自动化、产品设计智能化、信息服务社会化。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充分渗透,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的竞争力。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必需从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信息化、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应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着手。 
    4.加大力度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要从江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高素质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必须抓紧制定信息人才战略,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提供相对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工作待遇及环境,增加吸引信息技术人才的优势,快速构建江苏高素质信息人才高地。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仅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良好的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且要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技术人员持股,把技术人员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尊重人才,经常听取他们对江苏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证他们科研经费,提供必要的科研设备和场所,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发明和创造。创造有利于信息人才脱颖而出、并得到不断发展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江苏这块土地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乐土。这样,会使一大批精英投身到江苏的信息化建设中来。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企业的资源,将信息化培训作为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能够真正体现信息为管理、为经营服务的管理信息人才,共同实施“信息化人才工程”。

图片内容